被機器人治療,你會有什麼感覺?情感型智能機器可能不像它看起來那麼遙不可及。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人工智能(ai)越來越擅長閱讀人類的情緒反應。
但是,能閱讀人類的情緒不代表它們能了解。如果 ai 自己無法體會人類的各種情緒,那它們能真正地了解我們嗎?如果 ai 不具備這些情緒,我們把它們本身沒有的屬性強加在它們身上,是否會有一定的風險?
最新一代的 ai 增加了可用于計算機學習的資料以及優越的處理能力。人類也意識到,這些機器在完成任務方面越來越具有競争力。
現在,除了其他功能,ai 還可以識别面孔、将面部草圖轉換成照片、識别語音,甚至還能下圍棋。
最近,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
ai,能夠通過觀察人們的面部特征來判斷其是否是罪犯。該系統使用中國人的身份證照片的資料庫進行評估,結果令人震驚。ai
錯誤地将無辜者識别為罪犯的比例,大約僅是所有案件的 6%,而它能夠成功地識别出大約 83%的罪犯。這說明,ai 識别罪犯的總體精度幾乎能達到
90%!
該系統基于「深度學習」,這種方法在例如面部識别一類的感覺任務中獲得了成功。在這裡,深度學習與一種「面部旋轉模型」相結合,讓 ai 去驗證兩張面部照片是否是同一個人,而這兩張照片裡的光線或角度都有所改變。
深度學習大緻模仿人類的大腦,建立了一個「神經網絡」,由不同層中的成千上萬個神經元組織組成。每個層會将輸入圖像轉換成更進階别的抽象圖像,例如将輸入的面部圖像轉換成一組具有特定方向和位置的線條。這種技能可以着重将與它們所執行的給定任務最相關的一些特性自動地羅列出來。
鑒于深度學習的成功,人工神經網絡可以通過面部特征來區分犯罪分子和無辜人員并不足為奇。研究表明有以下三種特征可以進行識别。第一個是鼻尖和嘴角之間的角度,對于罪犯來說,他們的角度平均要比正常人小
19.6%。第二個是罪犯的上嘴唇彎曲率也比正常人平均高了 23.4%,第三個是罪犯兩眼内角之間的距離平均要窄 5.6%。
乍一看,這種分析似乎表明,我們可以通過身體特性來識别犯罪分子這一過時的觀點也并不完全是錯誤的。但是這種分析并不完整。有趣的是,在這最能展現情緒的三個特征裡,有兩項都與嘴唇相關,而嘴唇又恰恰是我們的面部特征裡最具有表現力的。id
照片,例如我們在研究中使用的那些照片,都要求是中性的面部表情,但 ai
也要設法找到這些照片中所隐藏的情緒。而這些情緒太微小,人類很難去注意到它們。
我們很難控制住自己不去看那些尚未進行同行評審的樣本照片。确實,如果你仔細看看那些照片,在那些非犯罪分子的臉上你會看到有一絲微笑。但可用的示例照片有限,是以我們不能将我們的結論推廣到整個資料庫。
這并不是計算機第一次識别出人類的情緒。所謂的「情感計算」領域已經存在好多年了。研究表明,如果我們要想與機器人進行互動或者是舒适地生活在一起,這些機器應該去了解人類的情緒并适當地對這些情緒做出反應。而這片領域裡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可能性是巨大的。
例如,研究人員已經将面部分析應用于計算機輔導課程,以此發現陷入困境的學生。研究人員訓練 ai 去識别學生不同水準的參與度和受挫感,這樣一來系統可以根據這些回報來了解什麼時候學生會覺得作業太容易或者太難。這項技術也許有助于改善線上平台的學習體驗。
一家名為
beyondverbal 的公司稱,ai
也可以通過我們的聲音來檢測情緒。他們生産的軟體會對音頻調制進行分析,并從人們的談話方式中尋找出特定的模式。該公司聲稱他們能夠以
80%的準确度對人類的情緒進行正确的識别。在未來,這種類型的技術可能會對我們有所幫助,例如幫助患有自閉症的人識别情緒。
索尼甚至在試圖開發一種能夠與人形成情感紐帶的機器人。然而他們并沒有提供太多資訊,例如他們打算如何實作這種功能,或者是這種機器人到底能做什麼。不過,索尼公司提到他們尋求「內建硬體和服務,以提供吸引人的情感體驗」。
一個情感智能的 ai,無論是陪伴某人(例如談話治療)還是幫助我們執行某些任務(例如刑事審訊),它都有很多潛在的優勢。
但還存在很多道德問題和風險。我們是否可以讓
ai 陪伴老年癡呆症患者,明明它隻是個機器,不會有感情,我們卻依舊相信它有感情,這是否正确?你可以隻根據 ai
将一個人定罪就認為這個人有罪嗎?顯然不是。相反,一旦對這樣的系統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充分的評估後,危害會明顯減少,同時還會進一步核查 ai
判定是「嫌疑人」的那些人。
是以,我們應該期望 ai 變成什麼樣呢?ai 的情感和情緒等主觀問題仍然難以攻克,部分是因為 ai 可能無法獲得足夠多、有效的資料來進行客觀分析。例如,ai 可以了解「諷刺」嗎?一個給定的句子在某一個片段中可能是表達「諷刺」的意思,而在另一段裡則不是。
然而,資料總量和處理能力還在持續增長。是以,在未來的幾十年中,除了少數例外,ai 可能能夠跟人類一樣,可以識别出不同類型的情緒。但是,ai 是否可以體會到這些情緒還是一個有争議的話題。即使可以,某些情緒它們也永遠體會不到,這讓我們很難去真正地了解它們。
本文作者:蔡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