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孩童視角反思戰争,《喬喬的異想世界》既充滿幻想又滿目瘡痍有悖于時代浪潮的現實寓意幻想與現實的殘酷比對色彩斑斓的青春之歌

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典禮上,《小醜》、《寄生蟲》、《婚姻故事》等年度大熱佳作紛紛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讓人頗感意外的是,一部此前并不受評論家與觀衆青睐的兒童反戰題材電影《喬喬的異想世界》最終從一衆佳片中脫穎而出,成功奪得了最佳改編劇本這一獎項。

用孩童視角反思戰争,《喬喬的異想世界》既充滿幻想又滿目瘡痍有悖于時代浪潮的現實寓意幻想與現實的殘酷比對色彩斑斓的青春之歌

電影的導演塔伊加·維迪提,女配角斯嘉麗•約翰遜以及片中那個充滿童真的可愛小男孩喬喬飾演者羅曼•格裡芬•戴維斯也随着這部電影成功奪得奧斯卡而成為了人們熱議的焦點。

難以否認的是,作為一部劇情簡單的反戰題材和兒童主題電影,演員們的出彩表現是《喬喬的異想世界》能夠奪得奧斯卡的重要因素。

但除此之外,電影在鏡頭語言、畫面排程以及人物内心世界建構上的創新與突破更值得觀衆們去仔細品味和誇贊。

曾經有評論家說,一部好的戰争題材電影,往往同時也是一部反戰主題電影。

為什麼呢?

如果仔細回想以往看過的那些竭力刻畫殘酷真實戰争的戰争電影,比如《兵臨城下》、《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等,許多觀衆的第一觀感自然是震撼,但是接踵而至的絕對不會是躍躍欲試想要重回戰争年代的沖動,而是保持和平的願景。

看到戰争殘酷真實一面的觀衆們絕對不會想再來一場你死我活的殘酷戰争。

用孩童視角反思戰争,《喬喬的異想世界》既充滿幻想又滿目瘡痍有悖于時代浪潮的現實寓意幻想與現實的殘酷比對色彩斑斓的青春之歌

然而,二戰的硝煙畢竟早已散去,那些痛苦的回憶逐漸成為了塵封的曆史無人問津,日漸保守的好萊塢也不再像上世紀末那般熱衷于戰争電影的拍攝。

在今天的電影中對納粹主義和保守勢力含沙射影的批判甚至可能會招來大量的反對和抗議者。

用孩童視角反思戰争,《喬喬的異想世界》既充滿幻想又滿目瘡痍有悖于時代浪潮的現實寓意幻想與現實的殘酷比對色彩斑斓的青春之歌

作為世界超級強國,四處耀武揚威的美國早已習慣了用武力來解決問題,習慣了唯我獨尊的氣勢。

與今天美國政客們的所作所為進行對比,會發現無數将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浴血奮戰所捍衛的自由已然變成了一個天大的笑話。

轉觀大洋彼岸,二戰的主要戰場之一的歐洲,新納粹主義和保守主義在經濟日漸衰退、歐洲一體化程序不斷受挫的今天同樣有着前所未有的群眾支援率。

在利欲熏心的政客誤導下,民粹主義和保守主義思想逐漸替代了理智包容,中美沖突,美俄争端、中東局勢……維持多年的世界和平開始變得岌岌可危。

如果一個國家被民粹主義所主導,為了自身利益而不顧世界,那麼發生戰争的可能性就會大幅度提升。上一次發生這種事情的國家是德國,而它最終為自己的橫行霸道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用孩童視角反思戰争,《喬喬的異想世界》既充滿幻想又滿目瘡痍有悖于時代浪潮的現實寓意幻想與現實的殘酷比對色彩斑斓的青春之歌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喬喬的異想世界》真可謂是生不逢時,在一個充滿偏見和短視的年代裡,依舊執著地用孩童般的純真視角讴歌着和平、包容、勇敢的青春之歌。

影片以一個十歲德國小男孩喬喬的視角,先是用極具諷刺意味的喜劇手法,去描摹這個深受納粹思想茶毒的孩童是如何通過自身努力,去實作做一個最完美法西斯的夢想。

可随着故事的不斷發展,由于母親的教導、閣樓猶太女孩的真實經曆,沉浸在元首崇拜中的喬喬逐漸開始對自己長久以來所信奉的世界觀産生了懷疑。

并最終在遭遇了蓋世太保搜家和母親意外慘死後,從一名堅定不移的“小納粹分子”重新變成了一個擁抱光明,熱愛自由的小男孩。

用孩童視角反思戰争,《喬喬的異想世界》既充滿幻想又滿目瘡痍有悖于時代浪潮的現實寓意幻想與現實的殘酷比對色彩斑斓的青春之歌

比對現實,電影所想要做的并不僅僅隻是重溫曆史那麼簡單。

盲目崇拜、沒有理智、充滿偏見和愚昧地看待世界……影片中那些在納粹思想茶毒之下,内心世界極度扭曲的德國普通群眾像極了今天始終高昂自己頭顱的美國群眾。

自由、民主、理智之聲什麼時候才能替代充滿偏見和短視的民粹主義與保守主義,重新成為這個國家的主流思想價值觀念呢?

相比《大獨裁者》、《無恥混蛋》、《美麗人生》這些具有鮮明反戰意味的諷刺喜劇,《喬喬的異想世界》無疑顯得有些另類和特别。

它的重點并不在于老調重彈地揭露納粹的戰争罪行,而是通過小男孩喬喬的視角去表現幻想世界和殘酷現實的鮮明反差,并由此展開電影關于戰争、和平與青春的主題探讨,使觀衆跟随着喬喬成長的腳步,一步步陷入沉思。

用孩童視角反思戰争,《喬喬的異想世界》既充滿幻想又滿目瘡痍有悖于時代浪潮的現實寓意幻想與現實的殘酷比對色彩斑斓的青春之歌

影片最令人拍案叫絕的設定莫過于喬喬在影片開始,并沒有站對陣營———他是一名瘋狂的法西斯崇拜者。

基于這一設定,喬喬的幻想世界同樣也不是常人所想象的那般充滿了藍天白雲,充滿了鳥語花香,而是充滿了納粹思想和元首希特勒的身影。

當然,喬喬心中的納粹德國并不是世界戰亂的罪魁禍首而是拯救世界和人類的救世主,希特勒也并非我們所熟知的十惡不赦、歇斯底裡的戰犯形象。

用孩童視角反思戰争,《喬喬的異想世界》既充滿幻想又滿目瘡痍有悖于時代浪潮的現實寓意幻想與現實的殘酷比對色彩斑斓的青春之歌

喬喬在電影開始時所表現出來的瘋狂、幼稚和愚昧與觀衆所熟知的一切是相背離的,諸如雅利安人是高等人種,猶太人是頭上長着犄角的怪獸,元首是無所不能的神……然而就是這些情節的設定使觀衆能夠從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戰,近距離去觀察在納粹統治下的德國。

極端民粹主義泛濫使得普通群眾甚至是不谙世事的孩童也無法獨善其身。知道真實曆史和故事結局的觀衆在這部電影中如同開啟了上帝視角,會為喬喬在電影開場時的種種奇特邏輯痛心不已,同樣也會為他的成長而起立鼓掌。

導演塔伊加·維迪提是一名富有個人風格的電影人,這一點我們此前已經在《雷神3》中切切實實的體會到了。

原本帶有古典英雄主義色彩的雷神神話故事在塔伊加的奇思妙想之下,變成了一部癫狂而活波的超級英雄電影。

而在《喬喬的異想世界》這樣一部頗具沉重主題的電影之中,塔伊加以同樣的創新和勇氣賦予了電影以不一樣的鮮豔與亮麗,使戰争的硝煙全都掩藏在了孩童的快樂之後。

用孩童視角反思戰争,《喬喬的異想世界》既充滿幻想又滿目瘡痍有悖于時代浪潮的現實寓意幻想與現實的殘酷比對色彩斑斓的青春之歌

喬喬的幻想世界是絢爛多姿的,而展現在觀衆們眼前的電影畫面同樣也是充滿陽光和絢爛的。在媽媽和好心教官的庇護之下,喬喬雖然生長在一個極度迷信和癫狂的社會環境之中,表面上是一個極度狂熱的納粹分子,但是就像猶太女孩艾莎所說的那樣:“你不是一個納粹,你隻是一個愛穿搞笑制服,想成為俱樂部裡一員的十歲小男孩”。

在内心深處,喬喬始終是一個單純可愛的男孩,即使已經十歲,卻依舊需要媽媽幫他系鞋帶,依舊身處孤獨,需要内心幻想的好朋友希特勒的陪伴。

用孩童視角反思戰争,《喬喬的異想世界》既充滿幻想又滿目瘡痍有悖于時代浪潮的現實寓意幻想與現實的殘酷比對色彩斑斓的青春之歌

電影的整個前半部分始終充滿了鮮豔的色調,裝潢精美的家、身穿時髦衣服的美麗媽媽以及納粹組織的童子軍服裝,《喬喬的異想世界》對色彩的運用和幾年前大熱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些鮮豔的色彩象征着一個在戰争中始終被庇護的小男孩儲存完好的童心,然而蓋世太保的搜家和母親的慘死卻使得這個曾經不谙世事,始終堅信法西斯的小男孩一步步開始了自己的成長之路。

用孩童視角反思戰争,《喬喬的異想世界》既充滿幻想又滿目瘡痍有悖于時代浪潮的現實寓意幻想與現實的殘酷比對色彩斑斓的青春之歌

随着母親的離逝,小男孩喬喬的世界逐漸變得深沉,充滿了昏暗的色調,這不是絕望的顔色,而是成長的背景。

他終于學會了自己系鞋帶,也終于在猶太女孩艾莎的陪伴和教導之下,發覺了自己曾經的執念是多麼的幼稚可笑,然而這時的他依舊沒有徹底複蘇孩童般的純真。

用孩童視角反思戰争,《喬喬的異想世界》既充滿幻想又滿目瘡痍有悖于時代浪潮的現實寓意幻想與現實的殘酷比對色彩斑斓的青春之歌

直到盟軍反攻到城鎮的時候,意外目睹了被納粹洗腦成炮灰的小夥伴約基身處戰争的無助,看到了那個曾經在千鈞一發之際庇護自己的納粹軍官身穿着鮮豔搞笑的制服在戰争中起舞,看到自己所熟知的癫狂在殘酷的戰争中絲毫沒有無力,喬喬才終于明白自己并不是什麼所謂的納粹狂熱分子,他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男孩。

而那個内心幻想的好朋友希特勒也僅僅隻是這個男孩身處孤獨時的執念投射。

用孩童視角反思戰争,《喬喬的異想世界》既充滿幻想又滿目瘡痍有悖于時代浪潮的現實寓意幻想與現實的殘酷比對色彩斑斓的青春之歌

媽媽曾經對喬喬說,當你感覺自己發自心底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感覺胃裡有蝴蝶在飛舞。

艾莎的意外出現使得這個男孩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蝴蝶的飛舞,體會到了愛情的美好。

可以說,正是這份情感使得喬喬第一次放下了偏見和仇恨,以孩童般的稚嫩和溫柔,走進一個女孩的世界,懂得了猶太人并不是什麼頭上長着犄角的怪獸,看清了戰争的真實面目。

蝴蝶是喬喬童真複蘇的象征,也是聯系起母親與艾莎的重要意象,卻也同時帶着成長的殘酷,當喬喬終于脫下納粹軍服,第一次像孩童般在街道上追逐美麗蝴蝶時,那雙令人心碎的花鞋子卻意外出現在了面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