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浙江省兰溪郑氏家族的光辉历史:高氏外祖母和兰溪郑崇文阁的家族史

作者:姚瑶艺术区

高奶奶家和兰溪郑的崇文阁

蔡玉新 (原文)

高祖母郑氏(1814-1891),自称品味,是清朝兰溪为数不多的女诗人。根据民国的《蔡兰溪家谱》记载:高爷蔡伟(1816-1848),"富士"字,建西、玉生,"娶郑氏,玉生桃园的次女"。几年前,我的家人组织并印刷了祖母的诗集"Tree Grass Hall Poetry"。

浙江省兰溪郑氏家族的光辉历史:高氏外祖母和兰溪郑崇文阁的家族史
浙江省兰溪郑氏家族的光辉历史:高氏外祖母和兰溪郑崇文阁的家族史

由于资料有限,家庭口述资料不完整,我们一直无法了解她的家庭生活,甚至猜测她来自杭州。

今年即将过去,我在微信群中了解到兰溪郑家正在写家族史,关于高祖母的家族史问题联系郑建平,他热情邀请我查查郑家史资料。上周末,我去了那里,因为我可以与郑先生交换一些意见和信息,并留下了相关的搜索信息,他对此充满信心。果然,不到一周后,郑先生在微信上给我讲了一个惊喜:找到了我奶奶的家族史!当我看到郑先生的微信图片时,我非常高兴,我终于能够解开祖母家庭生活的谜团。上周六,我又去了郑先生的办公室,仔细看了看郑先生的办公室,并保留了这些信息。

《兰溪正家谱》始建于明洪志十年(1497年),作者是郑伟(1428-1516),他是兰溪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兰溪历史上第一个县"正德兰西县",是由章琦、郑伟手编纂的。目前存在的"兰溪正家谱"有两种,即中华民国清光绪17年(1891年)和19年(1930年)。

据《兰溪正氏树》记载,高贵祖母郑振铎(1777-1829)的父亲,字位南,数桃园,学生,考文儒学。他有两个女儿,"世界第二学生蔡薇"。"这些信息与蓝溪蔡家谱一致。

高祖母的父亲郑振都是学生,即县里最优秀的学生,可以按时获得政府奖学金。他有三个儿子:郑玉谦、郑玉坤、郑卫江,都是"太学生",也就是国子监狱的学生。他的大女儿嫁给了林相红,《兰溪广徐县志》记载:"咸丰两年(1852年)子子、林相红,在城里人。高贵的祖母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中,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父亲教育。《蔡兰曦家谱》记载了这位高贵的祖母"年轻时随父亲进校,通过诗书、诗集创作。"

嫁到老奶后,她和爷爷蔡玉辰泽、明,填诗,唱着歌,唱着,这些年,积累了许多诗歌作品。"回来后,他经常和丈夫一起唱歌,典当成卷。不幸的是,高爷爷在几年里去世了,"不幸迷路了,然后烧伤了手稿的痛苦,一再想从丈夫那里转入地下。有怀旧的遗产。"曾祖母非常悲伤,她烧毁了她之前的两首诗。在家三年",决心把儿子抚养长大成人。

在她的晚年,她的祖母恢复了她的诗歌写作,"用诗歌走到生命的尽头",在她的诗歌中,你可以感觉到她非常想念和想念她的父母,尤其是她母亲深深的情感感受,感动。有一首未完成的诗《淮舞麟有一位母亲》:

请记住,从慈悲的时代开始,足鱼鳞费就一再颁发。

这两个地方彼此分离,几年来它们一直广阔而偏远。

懂得感情的共同点,愧疚的女性情感少回馈。

感觉老去远离无限的思考,而是心中的爱。

从这首诗中,我们了解到,高奶奶的父母住在杭州,她去了杭州省,探望父母,并经常来函,想念。以前,我们限制了信息,所以从这首诗中推测出高奶奶可能来自杭州,现在可以纠正了。

她还有一首想念母亲的诗:"先做梦":

昨晚在慈悲的梦中,纪念的梦流下了眼泪。

叮省早入过去,声音依然如命。

坐下来谈论同样的事情,醒来很难找到再见。

如果春天的日子要下,想抱着家人的一面。

根据兰溪郑家谱,高珈的母亲是徐发炎的孙女,"徐氏,台湾同治历兴化,延平,于无之垠法彦的孙女"。徐发炎是徐德钧(1708-1784),《光绪兰溪县》第六卷记载他的乾隆新年(1736年)C-Chen,两年(1737年)丁瑜,徐德君在闽中榜单。他的传记收录在《光绪志》卷的六个附录中:"徐德军、字法延、城北、乾隆两岁兵、李志福定、惠安、嘉义、建安等县。登上台湾同治,历法兴化、延平、武支府。

高贵的祖母晚年写的诗,其中想念爷爷,现在被挑出来两首,一首是《读已故丈夫健希的最后一部作品》:

检查编辑不忍心看的遗骸,忏悔了一天的嘎嘎心。

十年萧庙空袭,无尽悲痛泪。

还有一个"继续哭泣的丈夫对书的感觉":

分裂之后已经结束了这首诗,发现了两滴眼泪的残余。

想的是痛苦的结束,剩下的是肠子里剩下的话。

高贵的祖母有两个儿子蔡文轩、蔡文轩,蔡文轩英年早逝,高贵的祖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曾祖父蔡文轩身上,有时还要教书,而高爷爷的遗产则留给他保管,让他继承家族的"书香":

付出和孩子们攻击藏人,孩子们努力追随书香。

文章是父亲空洞的憎恶,手依然存在。

曾祖父蔡文轩(1846-1929)去杭州参加村里测试,每次出门,老奶奶都会计算回程,急切地平安回家,她写了一首《倚着吊"的歌:

文道秋,回归期已经过了一半。

海塞尔船线,希望依靠人民。

蔡文轩(1846-1929),海霞字,字号。燕溪,又称西山益民,曾公生,金凤代医生,有《兰隐山庄诗》留存。他中年辞退儒,前往上海,回到家乡,担任县劝说院副院长、县防烟分会主理。《蔡兰溪家谱》也说他担任过"县高中校长",我查了中华民国兰溪民国县志征资料,他担任校长记录,期间王伟远、蒋伟还担任校长职务。

浙江省兰溪郑氏家族的光辉历史:高氏外祖母和兰溪郑崇文阁的家族史
浙江省兰溪郑氏家族的光辉历史:高氏外祖母和兰溪郑崇文阁的家族史
浙江省兰溪郑氏家族的光辉历史:高氏外祖母和兰溪郑崇文阁的家族史

此外,高贵的祖母封印了人心,节孝、《光绪兰溪县》第五卷女装上阵。节孝,在县城六方镇,呼民胡启民奉文建,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新宣(1861年)毁,同年六年(1867年)重建。

《兰溪蔡家谱》记载了高奶奶的诗作,"稍有一点遗产,随后被收集起来供胡月闯观察"。"她有一首'叹息'诗,诉说着她的命运,也提到她的诗作得到了外界的认可。

不那么聪明会引起妈妈的担忧,谁知道半生半生的担心。

这本书经常被眼睛记住,这首诗并没有留给悲伤的手稿。

深邃的俚语请看一眼,敢于希望代价重秋。

文章生涯羡慕不已,从叹气到白头。

诗中有一句自注:"余诗邀请邓小莲、胡观察两次挑。也就是说,她的作品被他们两人采用并发表在相关馆藏中。《胡月璇观察》,即清《金华系列》编纂的《永康胡凤丹》(1828-1889),胡有"道台"的称号,老桃台又称"观察"。邓小莲,名字不详,但我的初步判断是清《金华县志》编纂邓义宇,《光绪兰溪县志》记载:"六年同治(1867年)丁伟是一个辅相成的,邓瑜、紫子,在城里人。"邓小平是一个男人,一个男人也有'孝顺正直'的名号。

高智晟的祖母在上海和几位女诗人一起游泳,通过红轩互相唱歌。她曾访问过上海,并与女诗人会面学习诗歌。她从上海回到兰溪,每次乘船经过都会留下诗句。高奶奶也喜欢参观兰溪的风景名胜、寺庙,还有一景一首诗,一首寺庙一首诗,我又写了一篇文章,这里不再赘述。

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高贵的祖母六十四岁时,她来到兰溪东门崇文阁玩得饶有兴致。她回忆起50年前(1827年)的青少年时期,当时她跟随父亲来到崇文阁,感受了一千种情感,写了两首诗。"丁丑第一个夏天,巡游崇文阁,因为那一年的记忆曾经服务过这里的亲戚,感受和做过。

其中之一

亭子里建起了崇文感的老旅游,白云方草二期悠闲。

著名的山脉两旁绿树成荫,一簇簇月桂树就是一棵树。

坐下来,看着花朵飞出窗台,听着鸟儿的声音。

有自来水等怀旧,渤海三天换了几个秋天。

第二

俞某曾到此旅游,崇文高格一天。

云山依然美丽,花草树木重温。

关心我的感受应该伤害眼睛,从一开始就考虑家庭事务。

而现在的两只白,只在刚刚过去的五十年秋天。

崇文阁是兰溪郑氏家族财产,"广圩兰溪县"八卷纪念碑:"中文阁(原志)在大云山的山上,郑氏的公共建筑作为鼎盛时期的一个地方,经过重建。"会文"一词来自"论语",绅士对文学朋友来说,在提到文学聚会后,互相学习。由此可见,崇文阁是郑家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郑家的学校。

浙江省兰溪郑氏家族的光辉历史:高氏外祖母和兰溪郑崇文阁的家族史

兰溪郑家一直有书香的传统,据《光绪兰溪县志》记载,郑巍的儿子郑伟,辞去官邸,建了"北园",自命名北园。他在园林东侧建了一座图书馆,留下了"自封的北园诗"和"山诗"。

青光绪的《17世纪》(1891年)和中华民国的《兰溪郑家谱》都画有崇文阁地图。光绪版的《兰溪郑家谱》在崇文阁地图上是这样的:亭子建在山上,书《郑氏崇文阁》的大门五个字,进院子里,种满了花草树木,是"六星宫殿",建筑宏伟,两边的房间。

浙江省兰溪郑氏家族的光辉历史:高氏外祖母和兰溪郑崇文阁的家族史

1930年《中华民国兰溪郑家谱》中的崇文阁(重建)是这样的:亭子建在山的后面,柜子里有一个"后花园"。书门额头上的"郑氏崇文阁"五个字,走进院子里,种满了花草树木。中间是"六星宫",建筑宏伟壮观。右边第一个是房间,左边的头没有房间,有一个花园,后面的花园,标有"楼上层"。

浙江省兰溪郑氏家族的光辉历史:高氏外祖母和兰溪郑崇文阁的家族史

清朝崇文阁地图与民国地图有明显的区别,即民国时期崇文阁地图中有一座"高层"建筑。这是一个有趣的信息,因为我在《光绪兰溪县学报》上发现了关于"更上一层楼"的信息。《光绪兰溪县》第八卷纪念碑:"鱼石学院,老城东临三守寺,大云山。唐龙读书厅,废除后,第9任孙维信建在市后这座寺庙的左上。里面还有一个较高的层次,地面占据了高度,可以从远处看,吴应该画出标题。咸味方辛(1861年)被摧毁。"这段话的意思是:在明代,在城东三寿寺的左侧,大云山脚下有一座渔石学院,唐龙(1477-1546)就是在这里读书的。后来,学院被废弃,唐龙第9届孙唐卫心在城后寺塘龙特留,改建了一所渔石学院。学院内有一栋楼,叫楼高,地上高,站在楼上可以看到。咸丰新阴年(1861年)在太平军进攻兰溪县的战斗中被摧毁。唐龙特辑,即"唐文宣公,在城庙里,明嘉靖三十九年(1551年)建成,里面挂明木宗书给人以学术深度,忠心勤奋的末期光明,万里崔(1586年)浙江巡游温度纯洁题材的正确转移,鲁炜书停下两个字,之后记忆的书, 重新修复之间的光线。"(根据光绪之)

郑氏崇文阁、唐鱼石学院都有"更高楼层"的建筑,这是名字的巧合,还是有历史根源?崇文阁位于大云山麓,鱼石学院所在地也在大云山麓。我推测,大云山渔石学院废弃后,被唐龙的第九个孙子唐维信卖给了郑家。郑买地,建崇文阁,作为家庭学院,传承文化。由于原址的渔石学院有"较高楼层"(唐维信后来搬到了庙的后面),郑家在重构崇文阁时,原址重建了"一层高"的建筑(而此时市后,庙宇钓鱼石学院"上到下一层"已被摧毁, 未构建)。

崇文阁建在大沂山麓,那么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我咨询了兰溪鱼鳞书研究专家,浙江大学李益民老师。很快,李先生送来了有关资料,在同一版的兰溪鱼鳞图册上,崇文阁的地籍图编号是金字365,占地面积两分半和四根毛,东临大云山麓,坐东西,坐楼段是石家塘。

浙江省兰溪郑氏家族的光辉历史:高氏外祖母和兰溪郑崇文阁的家族史

石家轩今天在哪一段路上?1940年,我看了兰溪县的地图,在大云山脚下的石家塘边发现了一个地名。它今天的位置是:云山路南侧,徐宗轩,燕家(对面开花),是近年来桃木的拆迁地块。

浙江省兰溪郑氏家族的光辉历史:高氏外祖母和兰溪郑崇文阁的家族史
浙江省兰溪郑氏家族的光辉历史:高氏外祖母和兰溪郑崇文阁的家族史
浙江省兰溪郑氏家族的光辉历史:高氏外祖母和兰溪郑崇文阁的家族史
浙江省兰溪郑氏家族的光辉历史:高氏外祖母和兰溪郑崇文阁的家族史

谁能想到,现在是砖砌的废墟,其实是唐、郑二郎西家族王家文化积累的高地。五百年前,兰溪历史上著名的"唐天官"唐龙在这里读书,拿到爵位后,他从兰溪出来,为世人,济世为民。两百多年后,郑家在这里建立了崇文阁,敬佩圣贤,建造了"更高楼层"的建筑,让学生抬头仰望,投下了世界的雄心壮志。

S人已经走了,过去是无法追寻的,然而,我想象着崇文阁在这片老土地上再次站稳脚跟,走在更高的层次上,用吧台向外望去,只见夕阳映照红色的兰音山轮廓,大陆中部的渔火若隐若现,兰江在片上扬帆的影子。

当奇妙的幻觉结束时,我不说蔑视,仿照唐代王波"腾旺阁序列"中的诗句,潜意识地浮现出来:中年的儿子在哪里?兰江在门槛外是空的。(2021.3.15)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