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前言:
《纪录中医》一直关注着中医药在新冠疫情中的作用,我们也多次采访了广东著名的德叔,德叔是谁呢?相信经常关注我们内容的朋友们也不陌生。他去过湖北武汉、河北邢台、云南瑞丽、辽宁营口,现在他人身在广州,继续参与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和治疗工作。在我们刚刚完成的采访中,我们再次对中医药在面对新冠疫情的治疗思路、治疗方法,进行了采访交流,也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周兵:德叔,你好
张忠德:周兵,周导好。
周兵:不好意思,您这么忙还打扰你。我看您这半年就一直在疫情第一线,武汉、河北、云南是吧?还有辽宁你也去了。
张忠德:这刚从辽宁回来三天,就过来了,我5月26日回来的。
周兵:回来以后广州现在有疫情了,所以我们就想正好电话采访一下您,主要是中医防疫的一些内容。中医药介入疫情治疗不是在不同的地方吗,武汉、邢台,还有云南的瑞丽,你也去了辽宁,这些治疗的方案都是一样的吗,还是不一样的?
张忠德:中医的治疗方案,有一样,也有不一样。我们指的一样是指中医的治疗方案叫做核心病机的寻找上面是一样的。但是在它具体落到药物那些治疗的方面,因为中医它根据它的区域性的不同,又稍微有改变,但是大的方向是一样的。比如说大多数采用“三方三药”的同时,要根据地方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环境因素、气候因素和病人的体质有一些小的不同,加以一些地方的差异性的一些东西进去,但是总体上还是不变的,第一它的核心病机没变,它的发因病因不变,处方用药大致是一样的,但是有适当的调整。
周兵:如果从中医的君臣佐使来这个思路来说的话,那么“三方三药”的君药是哪一个呢?
张忠德:麻黄、石膏。
周兵:然后您说的处方大致条件,因为我也最近这几年也了解了很多中医的一些治疗的方法,那么这一次北方你看好像是会用伤寒和温病结合的方子去治疗,但是广东和南方好像更多的是温病的方法吗?
张忠德:对,我们在广东在云南这边还是以温病的方法来治疗为主,但是也有一些病人就用了通方“清肺排毒汤”来进行治疗。同时又有些病人,“清肺排毒汤”的症候不是特别符合的时候,我们就改用温病的方。
周兵:你刚才提到一个,因为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饮食习惯,有不同的调节,调节的是哪一味药呢,或者说做了哪些加减呢?
张忠德:原则上我们是不做大的调节,但是如果是在南方地区,湿热比较重的,那我们会加大石膏和藿香的量。因为是我们南方地区,云南、广西、福建、广东这边暑湿很重,这种五月天,四月份三月份的时候,有些地方已经很热了,跟北方不一样。我们三月份去辽宁的时候,就已经二十八九度三十度了,又下了一场一场的雨,所以暑湿很重,所以我们就加大了祛暑、化湿的药物在里面,化湿我们主要是化表湿,所以我们在(加)藿香、石膏的量就会大,清热的比较多和化湿的比较多,比如说薏米,藿香,有些我们会加重苍术的量,反正我们是针对南方地区,这个是三月份到五月份气候的暑、湿,结合化热的轻重程度来进行适当调节,效果反而非常好。
周兵:这次广州因为发生了一些变化,然后大家也比较关注,这一次也是以“三方三药”为核心吗?
张忠德:有“三方三药”,也有“清肺排毒汤”,也有他们广东本身就有抗击新冠的一些很好的药,加上这一次的病情是不同的病株,所以药物使用方面我们三者结合起来一起用,原来广东的比较好的方“肺炎一号方”,然后“清肺排毒汤”,再加上结合现在的,我们又选用我们的“大柴胡汤”、“扶正救肺汤”。
周兵:“大柴胡汤”是来自于伤寒的经方。
张忠德:对,我们在武汉的时候,当时也是用“大柴胡汤”为主来治疗的,除了“大柴胡汤”,还有我们自己组的四逆汤加减的“扶正救肺汤”。
周兵:扶正救肺是来自于温病的启发吗?
张忠德:不是,我们的扶正救肺主要是对于一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出现,它最具有邪毒未净还要郁,但是正气又亏虚的,在解毒的同时给予了四逆汤在里面。
周兵:我自己个人的感受就是不管是每一次疫情的话,其实张仲景的伤寒论还是一直也很神奇,应该有1700年的传承,它依然还是有效,很多老百姓不知道这个信息,其实我是想一次一次地把这些信息要传播出去,就是我们中医的这种传承。
张忠德:对,一个是吴鞠通的,一个叶天士的,一个是吴又可的,这三个温病大家的加上杂病的张仲景的,这次抗疫应该主要是来自四个大家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方。后人你不管什么,所有的方都是从这四个大家里面的理论体系跟他的原方,根据现在的不同来进行调整,化裁出来的。
周兵:从吴又可到叶天士再到吴鞠通,他们之间是有将近100年的传承,然后他们一直在解决中国出现的各种瘟病各种瘟疫,他们这种思路到现在就对您来说是很好的综合的传承应用在这次防疫的过程中是吧?
张忠德:是的,尤其是在南方地区,他对我们的指导性特别大。
周兵:他为什么指导性特别大呢?
张忠德:因为他们的药物在这里,他们也是总结了岭南地区浙南闽地区湿温,这个温它用温病理论体系,这也叫瘟疫或者疫病理论体系,它的就是以都是在这种季节出现的一种湿毒、郁结、化热的湿、毒、热、郁结在一起的一种药物,多讲究解毒、祛湿、清热,同时给予扶正。所以你看我们很多人他没有看过温病大家的方,他们开出来的都是一些一片苦寒的药,都是清清清化化化,但是温病大家特别强调扶正。
周兵:扶正清肺的它的君药是什么呢?
张忠德:干姜、附子。
周兵:干姜、附子,这跟扶阳的理论也有点相通的。
张忠德:所以我们对这些病人有阳气亏虚的病人,这种湿毒邪又很重的时候,光清是清不了的,光解也是解不了的,一定要扶正来驱邪。
周兵:实际上这次我听来就是说它的综合应用、治疗方法很多,有汉代的张仲景的方法,有明代的吴又可的方法,清朝吴鞠通,包括您说的叶天士等等,到最后扶阳的理论,他实际上是非常综合的这种各种治疗方案的汇集吧?
张忠德:对,所以他就是中医的博大精深,是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的一种体现,他既守古时候的精华,他又不只看古时候的,他要看现代人的体质,现代人的生活环境,现在的症状症候改变,每个时代都有不同,如果每个时代都一样,那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他们就不用改变了是吧,他们也在改变。
周兵:您觉得这次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新的思路有什么一个点吗?或者是有一个创新性的变化吗?
张忠德:创新性的变化就是在应用过程中,这一代的中医人会综合地使用、不排除。既不排除伤寒,也不排除温病,可以把温病跟伤寒结合来使用。我想这就是它的好处所在,以病人的疗效来判定,不以门派来判定,更包容更综合。古代的人跟现代的人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方法不同,以前那些读《伤寒论》的人,肯定你要了解南方的东西,那是相当困难的是吧?现在不同,世界的东西,一小时我就可以了解清楚了,它这种综合信息的面就更大了,北方的这个方药组成真的是以伤寒为主的,北方人一看他南方的真的是以这个为主的,但是两者之中又还有小部分是沟通的,他都会有综合的。所以现在的人,学习包容产业面更广,更容易综合了。所以我就这样感觉,这一次的创新就是,伤寒杂病和温病一起统一在这次抗疫中,一起发挥它各自的长处,综合在一起来进行救治。
疫情时有反复,南方又开始湿热,常使人烦躁,气郁!
有中医师,以药食同源之理,用日常茶饮、食疗之理,配伍此方。
生黄芪补气养血、升阳、利水消肿,陈皮行气宽中、降逆化痰,芦根清热生津,桑叶祛风利湿、润肺止咳,藿香芳香化湿、和脾胃。
在此疫情防控时,推荐此茶饮。
防疫抗疫 纪录中医诚意推荐
《纪录中医》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版权归《纪录中医》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取授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所涉及所有处方及操作作为学习参考之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学习、使用,《纪录中医》不对任何人进行模仿学习、使用时引发任何不良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