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说《唐人街内部》:“龙套脸”暗喻亚裔身份

作者:慧眼速递

本文转自作者 | 张璐诗

小说《唐人街内部》:“龙套脸”暗喻亚裔身份

游朝凯解释,主人公在剧中的经历也正是他的人生缩影:不得已一遍一遍去扮演虚构故事里一成不变的龙套角色,而最终那也成为了他自己的人生。

45岁的华裔美国作家游朝凯(charles yu)凭藉自己的第二部小说《唐人街内部》(interior chinatown),摘获202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类大奖。最近,我与身在美国家中的作者通过视频连线做了专访。游朝凯获颁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历史上曾颁过给威廉•福克纳、菲利普•罗斯、托尼•莫里斯等小说巨匠,颇具含金量。美国当代文坛以“唐人街”(或华埠)为主题的小说,同是第二代移民的徐灵凤(bonnie tsui)10多年前也曾出过一本,名叫《美国唐人街》,当时也受到过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游朝凯这位后来者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曾为科幻剧《西部世界》做编剧,并在自己这部具有社会话题性的小说中,采用了电视剧本的写法,又以大众熟悉的好莱坞片场作为情景切入:以好莱坞喻美国主流社会,借“都长一样”的华人演员常年被安排“跑龙套”的境遇,点出社会对亚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亚裔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以及亚裔在社会上的身份认同问题。作者又以第二人称的视角进行切入,将读者放到华裔主人公willis wu的视角中,这种角度在电视的亚裔美国角色中极少能见到;除此之外,willis自己也是被叙述的对象。游朝凯的叙事手法令人耳目一新。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评委会评价这部作品“时而搞笑又令人心碎……游朝凯这部极富创意的作品,突出了他笔下平凡的主人公,在一个种族歧视严重、等级森严的世界中所必须直面的众多障碍,并尽力在他自己的人生故事中,得到一个体面的角色” 。尽管小说以“唐人街”为主题,游朝凯却表示他探索的是亚裔美国人的身份,尤其关注东亚人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的生活状况和境遇。我顺便翻了一下今年的数据:在美国的亚裔血统人口中,有23%是华人。

小说《唐人街内部》:“龙套脸”暗喻亚裔身份

《唐人街内部》美国版封面

书中主人公willis wu一家,从父辈到自己这一代,都在做着好莱坞的功夫梦。书中以剧本形式写成的部分,按游朝凯的设计,其实就是电视剧里的其中一集。剧本中的对白,一直就在一对黑人与白人警员搭档之间进行,华人角色永远完全没有台词,或顶多是说了一句台词就死掉了。willis平常在唐人街的“金宫饭店”里打杂,他同时是电视剧中的“亚洲大众脸三号”兼“送快递的”。游朝凯解释,主人公在剧中的经历也正是他的人生缩影:每个人在剧里都是跑龙套的底层客串;在剧外,他们也是被困于唐人街“金宫饭店”里的小人物。willis不得已一遍一遍去扮演虚构故事里那些一成不变的龙套角色,而最终那也成为了他自己的人生。在书中,游朝凯有意识地去探索“饰演亚裔”这样一种角色,并特意模糊现实生活与演戏之间的界线。他表示,通过willis wu,一方面想要体现作为背景的“亚洲大众脸”,他缺乏发声的机会,因而也没人会注意他;而另一方面,willis却时时刻刻会注意到其他人:“这是他的份内事,因为他“不想给他人添堵”。同时,他在故事里还有一个不太轻易让人注意到的视角:“这个角度有点刁钻,有点像是从后面、从侧面看过来的,不是有意让你看到的角度。因为也没人会在意一个当背景道具的亚洲人究竟看到了什么。”游朝凯有意识在小说里描述这样一种边缘的状态,所有出现过的亚裔面孔,很普通又面目模糊,而且很明确,他们都没有进入到主要的叙事结构:“有时候想躲起来,有时候又想人家看到你的存在,但又时时刻刻很紧张,自己是不是能够融入一点点。”韩裔美国演员史蒂文•连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访中说过身为亚裔美国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你关心所有人的感受,但却没人会关心你的感受”。游朝凯表示这句话真说到点子上了。即便获颁美国国家图书奖,游朝凯却提及置身于聚光灯下的感觉还是有点奇怪。他说自己跟小说中的角色相似,从小到大更习惯于隐身角落,观察他人。借笔下角色之口,作者道出了亚裔美国人心中自卑感的内化。小说近尾声时的第六幕是法庭审判场景,有一大段正反方观点的碰撞。其中作者借饰演“白人女侦探”的sarah green之口问出了小说中一个沉底的根基问题:“你们到底想要怎样?你以为自己是惟一在社会上隐形的人群吗?……你确定自己不是想要被当做白人那样去对待?”作者借为willis辩护的“大哥”(older brother)之口紧接着回应道:“他是想要被当成美国人去对待。一个真正的美国人。因为,实话说,当你想到美国人时,你看到的是什么肤色?白色?黑色?我们在这里已经有两百年了。

第一批中国人在1815年到达,20世纪初抵达的荷兰德国爱尔兰和意大利人都成为美国人了。(指着自己的脸)为什么这张脸就不看成是美国的?” 用“大哥”的话来说,亚裔美国人要的并非是“黑人在美国翻身的低端复刻版”,而是需要一种独立的自我定义。小说以七幕剧的形式呈现,每一章的前页,引用了不少来自徐灵凤著作《美国唐人街》的语句。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幕前页,引用已故美籍华人建筑师与历史学家胡垣坤(philip choy)的一段话:“唐人街就像凤凰,从灰烬中带着新的外墙重生。它们是美籍华人的梦想,却由白人建筑师建起,看上去就像搭在舞台上的中国,现实中其实并不存在。”我问游朝凯自己会不会经常去唐人街,答案却令人意外:在洛杉矶出生的他,成长年代基本上与唐人街绝缘。

小说《唐人街内部》:“龙套脸”暗喻亚裔身份

《唐人街内部》英国版封面

上世纪六十年代,游朝凯的父亲以航天机械工程师的身份移居美国,在洛杉矶出生的第二代移民游朝凯,长大后读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他与自己小说笔下蜗居在“金宫饭店”楼上陋室中的劳工阶层很有些距离。因此,当游朝凯母亲看到小说的标题时第一反应就是“你懂什么唐人街?”游朝凯说,自己缺乏亲身体验,确实需要通过阅读去补课。小说中的唐人街所在是个虚构地点,但作者表示,地点设置其实参考了美国洛杉矶和三藩市的唐人街。尽管离唐人街很远,但游朝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意识到,东亚移民的流行文化符号一直只有“李小龙”一个,而不管是好莱坞还是美国社会所投射的刻板华人形象,又多与“功夫”相连。

《唐人街内部》中的华人都在做好莱坞功夫梦的角色设置,也就水到渠成。起草这部小说时,游朝凯笔下的一些美国移民角色,素材都从父母那儿听来。其中,“亚裔老头”(old asian man)和“亚裔老太”(old asian woman)这两个角色的不少细节描写,则直接来自游朝凯父母移居美国后的一些感受。比如“亚裔老头”每次都会耐心等待所有顾客唱完卡拉ok,轮到自己时,必选约翰•丹佛的《乡村路,带我回家》。这部小说,游朝凯写了六七年时间,期间曾经推翻再重写。

在书的末尾,他还分两次罗列了从1859年到1965年10条带有强烈种族歧视色彩的排华法律法规。关于这一部分内容,游朝凯今年夏天作为嘉宾参加爱丁堡国际书节时,与其交流的苏格兰文学评论家斯图瓦特•凯里,提及读到这些旧法规时感到的震惊,“就跟许多英国人第一次听说以前从没听说过的鸦片战争相似”。游朝凯说,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曾一度怀疑是不是真有必要写一部移民主题的小说;可当2016年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忽然就产生了迫切感:“我甚至觉得像1882年在美国通过的种族歧视排华法律,跟今天似乎又重新有了一种关系。”这也顺道解释了作者在书末罗列旧法规的原委。学法律出身的游朝凯,不到30岁时却已作为新一代小说家获得美国主流文坛的关注,获得舍沃德•安德森小说奖,作品也被《哈佛书评》选发,并在30岁出头时,以首部短篇小说《third class superhero》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的认可。

2016年,由在好莱坞担任制片人和演员的弟弟游朝敏引荐之下,游朝凯获得机会参与了科幻电视剧《西部世界》10集的编剧工作,并与人合写了其中一集。写《西部世界》“很烧脑”,但也足以让游朝凯立下决心,彻底告别13年的职业律师身份。游朝凯擅长科幻小说写作,他的首部小说就起名为《how to live safely in a science fictional universe》,10年前出版后即成为美国畅销书,并广受主流媒体好评。去年出版的《唐人街内部》,除了获得全美最受认可的小说奖,还进入了法国美第奇文学奖的最终候选名单。游朝凯有一双年纪尚小的儿女,他说儿子读过《唐人街内部》,读完后说“写得好”,不过听上去对文中情景还没有深切的理解。小说末尾有一大段主人公willis与小女儿phoebe的对话,气氛亲密而温馨。游朝凯说那是最接近自己现实的段落。我们的采访用英文完成,不过游朝凯说如今他跟家里人会更多去说普通话,因为这是将来“很实用的语言”。

今日全职写作的游朝凯,也为《纽约书评》撰稿。作为去年的小说奖得主,他今年也加入了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评委行列。他最后提到了新近在全球上映的漫威电影《尚气与十环传奇》,认为这可望是东亚电影人在好莱坞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游朝凯还透露,目前正在谈将《唐人街内部》搬上电视荧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