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說《唐人街内部》:“龍套臉”暗喻亞裔身份

作者:慧眼速遞

本文轉自作者 | 張璐詩

小說《唐人街内部》:“龍套臉”暗喻亞裔身份

遊朝凱解釋,主人公在劇中的經曆也正是他的人生縮影:不得已一遍一遍去扮演虛構故事裡一成不變的龍套角色,而最終那也成為了他自己的人生。

45歲的華裔美國作家遊朝凱(charles yu)憑藉自己的第二部小說《唐人街内部》(interior chinatown),摘獲2020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小說類大獎。最近,我與身在美國家中的作者通過視訊連線做了專訪。遊朝凱獲頒的美國國家圖書獎,曆史上曾頒過給威廉•福克納、菲利普•羅斯、托尼•莫裡斯等小說巨匠,頗具含金量。美國當代文壇以“唐人街”(或華埠)為主題的小說,同是第二代移民的徐靈鳳(bonnie tsui)10多年前也曾出過一本,名叫《美國唐人街》,當時也受到過美國主流媒體的關注。遊朝凱這位後來者的特别之處在于,他曾為科幻劇《西部世界》做編劇,并在自己這部具有社會話題性的小說中,采用了電視劇本的寫法,又以大衆熟悉的好萊塢片場作為情景切入:以好萊塢喻美國主流社會,借“都長一樣”的華人演員常年被安排“跑龍套”的境遇,點出社會對亞裔美國人的刻闆印象、亞裔對自己的身份認知以及亞裔在社會上的身份認同問題。作者又以第二人稱的視角進行切入,将讀者放到華裔主人公willis wu的視角中,這種角度在電視的亞裔美國角色中極少能見到;除此之外,willis自己也是被叙述的對象。遊朝凱的叙事手法令人耳目一新。美國國家圖書獎的評委會評價這部作品“時而搞笑又令人心碎……遊朝凱這部極富創意的作品,突出了他筆下平凡的主人公,在一個種族歧視嚴重、等級森嚴的世界中所必須直面的衆多障礙,并盡力在他自己的人生故事中,得到一個體面的角色” 。盡管小說以“唐人街”為主題,遊朝凱卻表示他探索的是亞裔美國人的身份,尤其關注東亞人在美國主流社會中的生活狀況和境遇。我順便翻了一下今年的資料:在美國的亞裔血統人口中,有23%是華人。

小說《唐人街内部》:“龍套臉”暗喻亞裔身份

《唐人街内部》美國版封面

書中主人公willis wu一家,從父輩到自己這一代,都在做着好萊塢的功夫夢。書中以劇本形式寫成的部分,按遊朝凱的設計,其實就是電視劇裡的其中一集。劇本中的對白,一直就在一對黑人與白人警員搭檔之間進行,華人角色永遠完全沒有台詞,或頂多是說了一句台詞就死掉了。willis平常在唐人街的“金宮飯店”裡打雜,他同時是電視劇中的“亞洲大衆臉三号”兼“送快遞的”。遊朝凱解釋,主人公在劇中的經曆也正是他的人生縮影:每個人在劇裡都是跑龍套的底層客串;在劇外,他們也是被困于唐人街“金宮飯店”裡的小人物。willis不得已一遍一遍去扮演虛構故事裡那些一成不變的龍套角色,而最終那也成為了他自己的人生。在書中,遊朝凱有意識地去探索“飾演亞裔”這樣一種角色,并特意模糊現實生活與演戲之間的界線。他表示,通過willis wu,一方面想要展現作為背景的“亞洲大衆臉”,他缺乏發聲的機會,因而也沒人會注意他;而另一方面,willis卻時時刻刻會注意到其他人:“這是他的份内事,因為他“不想給他人添堵”。同時,他在故事裡還有一個不太輕易讓人注意到的視角:“這個角度有點刁鑽,有點像是從後面、從側面看過來的,不是有意讓你看到的角度。因為也沒人會在意一個當背景道具的亞洲人究竟看到了什麼。”遊朝凱有意識在小說裡描述這樣一種邊緣的狀态,所有出現過的亞裔面孔,很普通又面目模糊,而且很明确,他們都沒有進入到主要的叙事結構:“有時候想躲起來,有時候又想人家看到你的存在,但又時時刻刻很緊張,自己是不是能夠融入一點點。”韓裔美國演員史蒂文•連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訪中說過身為亞裔美國人的感覺,就好像是“你關心所有人的感受,但卻沒人會關心你的感受”。遊朝凱表示這句話真說到點子上了。即便獲頒美國國家圖書獎,遊朝凱卻提及置身于聚光燈下的感覺還是有點奇怪。他說自己跟小說中的角色相似,從小到大更習慣于隐身角落,觀察他人。借筆下角色之口,作者道出了亞裔美國人心中自卑感的内化。小說近尾聲時的第六幕是法庭審判場景,有一大段正反方觀點的碰撞。其中作者借飾演“白人女偵探”的sarah green之口問出了小說中一個沉底的根基問題:“你們到底想要怎樣?你以為自己是惟一在社會上隐形的人群嗎?……你确定自己不是想要被當做白人那樣去對待?”作者借為willis辯護的“大哥”(older brother)之口緊接着回應道:“他是想要被當成美國人去對待。一個真正的美國人。因為,實話說,當你想到美國人時,你看到的是什麼膚色?白色?黑色?我們在這裡已經有兩百年了。

第一批中國人在1815年到達,20世紀初抵達的荷蘭德國愛爾蘭和意大利人都成為美國人了。(指着自己的臉)為什麼這張臉就不看成是美國的?” 用“大哥”的話來說,亞裔美國人要的并非是“黑人在美國翻身的低端複刻版”,而是需要一種獨立的自我定義。小說以七幕劇的形式呈現,每一章的前頁,引用了不少來自徐靈鳳著作《美國唐人街》的語句。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幕前頁,引用已故美籍華人建築師與曆史學家胡垣坤(philip choy)的一段話:“唐人街就像鳳凰,從灰燼中帶着新的外牆重生。它們是美籍華人的夢想,卻由白人建築師建起,看上去就像搭在舞台上的中國,現實中其實并不存在。”我問遊朝凱自己會不會經常去唐人街,答案卻令人意外:在洛杉矶出生的他,成長年代基本上與唐人街絕緣。

小說《唐人街内部》:“龍套臉”暗喻亞裔身份

《唐人街内部》英國版封面

上世紀六十年代,遊朝凱的父親以航天機械工程師的身份移居美國,在洛杉矶出生的第二代移民遊朝凱,長大後讀的是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他與自己小說筆下蝸居在“金宮飯店”樓上陋室中的勞工階層很有些距離。是以,當遊朝凱母親看到小說的标題時第一反應就是“你懂什麼唐人街?”遊朝凱說,自己缺乏親身體驗,确實需要通過閱讀去補課。小說中的唐人街所在是個虛構地點,但作者表示,地點設定其實參考了美國洛杉矶和三藩市的唐人街。盡管離唐人街很遠,但遊朝凱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也意識到,東亞移民的流行文化符号一直隻有“李小龍”一個,而不管是好萊塢還是美國社會所投射的刻闆華人形象,又多與“功夫”相連。

《唐人街内部》中的華人都在做好萊塢功夫夢的角色設定,也就水到渠成。起草這部小說時,遊朝凱筆下的一些美國移民角色,素材都從父母那兒聽來。其中,“亞裔老頭”(old asian man)和“亞裔老太”(old asian woman)這兩個角色的不少細節描寫,則直接來自遊朝凱父母移居美國後的一些感受。比如“亞裔老頭”每次都會耐心等待所有顧客唱完卡拉ok,輪到自己時,必選約翰•丹佛的《鄉村路,帶我回家》。這部小說,遊朝凱寫了六七年時間,期間曾經推翻再重寫。

在書的末尾,他還分兩次羅列了從1859年到1965年10條帶有強烈種族歧視色彩的排華法律法規。關于這一部分内容,遊朝凱今年夏天作為嘉賓參加愛丁堡國際書節時,與其交流的蘇格蘭文學評論家斯圖瓦特•凱裡,提及讀到這些舊法規時感到的震驚,“就跟許多英國人第一次聽說以前從沒聽說過的鴉片戰争相似”。遊朝凱說,自己在寫作過程中,曾一度懷疑是不是真有必要寫一部移民主題的小說;可當2016年特朗普當選總統後,忽然就産生了迫切感:“我甚至覺得像1882年在美國通過的種族歧視排華法律,跟今天似乎又重新有了一種關系。”這也順道解釋了作者在書末羅列舊法規的原委。學法律出身的遊朝凱,不到30歲時卻已作為新一代小說家獲得美國主流文壇的關注,獲得舍沃德•安德森小說獎,作品也被《哈佛書評》選發,并在30歲出頭時,以首部短篇小說《third class superhero》獲得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的認可。

2016年,由在好萊塢擔任制片人和演員的弟弟遊朝敏引薦之下,遊朝凱獲得機會參與了科幻電視劇《西部世界》10集的編劇工作,并與人合寫了其中一集。寫《西部世界》“很燒腦”,但也足以讓遊朝凱立下決心,徹底告别13年的職業律師身份。遊朝凱擅長科幻小說寫作,他的首部小說就起名為《how to live safely in a science fictional universe》,10年前出版後即成為美國暢銷書,并廣受主流媒體好評。去年出版的《唐人街内部》,除了獲得全美最受認可的小說獎,還進入了法國美第奇文學獎的最終候選名單。遊朝凱有一雙年紀尚小的兒女,他說兒子讀過《唐人街内部》,讀完後說“寫得好”,不過聽上去對文中情景還沒有深切的了解。小說末尾有一大段主人公willis與小女兒phoebe的對話,氣氛親密而溫馨。遊朝凱說那是最接近自己現實的段落。我們的采訪用英文完成,不過遊朝凱說如今他跟家裡人會更多去說國語,因為這是将來“很實用的語言”。

今日全職寫作的遊朝凱,也為《紐約書評》撰稿。作為去年的小說獎得主,他今年也加入了美國國家圖書獎的評委行列。他最後提到了新近在全球上映的漫威電影《尚氣與十環傳奇》,認為這可望是東亞電影人在好萊塢發展的一個轉折點。遊朝凱還透露,目前正在談将《唐人街内部》搬上電視熒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