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安旧事 朱文杰:南院门的“春发生”(节选)

作者:杜雪轩
西安旧事 朱文杰:南院门的“春发生”(节选)

新近提升的春发生

  说到西安繁华之地南院门的美食,首先要说的就是春发生葫芦头泡馍馆。因为葫芦头泡馍,是西安风味独具,影响大江南北的一种名优美食,而南院门的“春发生”的葫芦头泡馍,绝对是西安超一流的正宗老字号。

  首先是名字叫得绝,有先声夺人之势,让你一下就和诗圣杜甫以及他的《春夜喜雨》联系上了。其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衍生出的“春发生”三个字,诗意丰沛,隽永清新,让人一闻而难忘。

  1996年8月编辑的《西安市志•饮食》记载:“春发生饭店,位于南院门19号,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营业面积400平方米,职工84人,其中三级以上厨师6人。主要经营葫芦头泡馍,以选料精细、汤鲜肉嫩、异香满口而闻名。除有海味、时鲜、虾仁、鸡片、大肉等系列葫芦头泡馍外,又研制出具有食疗效果的‘五行菜’,深受顾客赞誉。”

  担任过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的陈忠实先生2000年8月曾给“春发生”撰写一副对联:“两千年世纪交替春去春来春发生,八十载沧桑难改原汁原味葫芦头”。一下把历史渊源追溯到千年前。

  春发生葫芦头的历史渊源也牵扯到了药王孙思邈。相传在唐代,京城长安已有名为“煎白肠”的小吃。当年药王孙思邈被唐太宗召到太极宫,为长孙皇后“引线诊脉”治病,一次他游长安东市时,品尝了一次“煎白肠”,但觉其味腥而有异味,遂从药葫芦里取出西大香、上元桂、汉阴椒等几味除腥添香之药,教给店家如何使用。于是一般的“煎白肠”摇身一变成咧味香四溢长安街坊的美食。孙思邈第二次来品尝后大加赞赏,还将自己的药葫芦赠予了店主。店家敬服药王是一位“医济天下”的“苍生大医”,又感念药王指点之功,扶助之恩,就将象征药王身份的药葫芦高悬于门首。而葫芦谐音“福禄”,寓意吉祥。店主也灵智洞开,加之所谓“煎白肠”,选用的是猪大肠与小肠连接处的肥肠,因其熟后收缩状似葫芦头,而将“煎白肠”更名为“葫芦头”,既有典故,也因形象,顺理成章。于是“葫芦头”一时间声名鹊起,轰动京城长安。

  当然,让葫芦头泡馍上溯唐代,挂上药王孙思邈招牌的这个传说,可以讲:编得很是不错,并不怎么离谱,且不伤大雅。因之笔者亦比较认可。而另外还有不少相关的传说,那就有点勉强的生搬硬套啦!

  而真实的“春发生”历史沿革渊源还是很清晰,如今已达百年了。

  “春发生葫芦头” 的前身为何记葫芦头。事情发生在20世纪的1920年,一位姓何,名乐义的关中小伙子,当年就挑着担子在西安繁华之地的南院门和五味什字一带穿街走巷,风雨无阻沿街叫卖。因为何乐义卖的葫芦头选料精细、制作考究、调味独特,在这一带口碑甚佳。

  接着一年多后他在南院门西边的五味什字开了一家店铺,挂出了何记葫芦头的招牌,开始固定经营,生意逐渐红火。再接着,陕西省督军陈树藩闻名亲临他的小店,品尝他制作的葫芦头,吃了“三头一脯”(葫芦头、肚头、肠头、脯肉)。吃得陈督军唇齿留香,连声叫绝。一下使何记葫芦头声名大震,闹得整个西安城无人不晓。

  于是,“何记葫芦头”生意很快做大,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何记葫芦头和王记羊血在南院门合为一店,经营范围扩大,品种增加,“何记”如虎添翼,生意更加兴旺。自得意满的何乐义老板同时又把自己仅有两间的小铺子,扩展到了五间店面,一下鸟枪换了炮。

  那时间的何记葫芦头店,一开门,便吃客盈门,到中午饭点,店铺内已是人声喧哗,座无虚席。

  人气旺盛,也引来不少文人骚客,各界名流光顾,其中有文人建议何老板,把店名改为“春发生”,借诗圣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为之造势扬名。

  大喜过望的何老板自然应诺,从此,“春发生葫芦头”之名诞生,并越发生机勃勃,春天永驻,传承至今。

  记得我们小时儿歌里就有:“南院门的葫芦头,一说涎水满嘴流。春发生里咥一碗,个个精神旺盛气更足,恰如二月二日的龙抬头。”“春发生”恰逢“龙抬头”,这儿歌编得实在是有点水平。

  抗战时期,东北军因官兵水土不服,多有患肠胃病者。经懂食疗的人推荐,让患者吃春发生的葫芦头,说什么:吃啥补啥,吃了大肠的葫芦头可以补肠胃。谁知一吃,还真灵验,患肠胃病的官兵竟然一个个都痊愈了。知春发生的“葫芦头”有补中益气、养身固本的功效。后来张学良亲自下令把春发生葫芦头定为东北军的病号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春发生葫芦头”再一次红火起来,质优实惠,生意特别之好。“葫芦头泡馍”作为地方名优小吃,成了咱省、市领导、社会团体用以招待外地来客的首选。

  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后的“春发生饭店”,迁往南院门正街中段靠南边的西安市少年之家旧址,60年代初迁到原老凤祥金店旧址旁,即现在的春发生葫芦头泡馍馆。营业面积100多平方米。改为全天营业,但仍难满足群众的需求,常常是客满无座。60年代前后,“春发生葫芦头”需凭票供应,路过南院门的人,只能是临“春发生”店门而不得入。如有幸得到一张餐票,大多也是选择买一碗端回家配些豆腐白菜,弄成一大锅,供一大家子人分享。

  我的一位同学告诉我,20世纪50、60年代,春发生饭馆门口好像摆了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铁锅,大铁锅上架一根四棱子木棍,上面悬吊一只油光油亮的光葫芦大肥鸡,特别醒目。这是告诉顾客葫芦头泡馍的汤里有鸡汤。那年月不少饭店门口汤锅都是摆个流油的大肥鸡,例如平安市场里西边一家卖鸡丝馄饨的门口也有。记得一位老厨师告诉我,鸡汤最鲜,炒菜炖肉全靠鸡汤提味呢!

西安旧事 朱文杰:南院门的“春发生”(节选)

新春发生内景

  笔者第一次进“春发生”葫芦头泡馍店,还是20世纪的1965年年底。当时我上中专在钟楼食品店劳动锻炼。我上的学校属半工半读性质,每月要发15块钱。扣过8元伙食费,还余7元。于是,去“春发生”饱餐一顿,解了三年多对“春发生”葫芦头泡馍的念想。

  这种念想源于我上初中时吃过一次张三的梆梆肉,感觉味道美极了!吃时不由连声赞叹,旁边正好有我的一位发小说:“你可能不知道,除了张三的梆梆肉,还有‘春发生’的葫芦头,更好吃,都是大肠特制出来的绝味呀!”这一下引起了我想咥一碗“春发生”葫芦头的馋念。但那年月,一是家里生活不富裕,上初中时的穷学生娃,没钱。二是吃“春发生”葫芦头要凭票供应,而我家里也从未得到过这种票。

  改革开放时的70、80年代以来,“春发生”经过多次改建装修,逐渐成为外观古朴典雅,餐厅宽敞亮丽的现代化中型饭店。1983年我从铜川回西安又有机会去“春发生”葫芦头吃了一回。当年我在铜川市中心文化馆任戏剧文学组负责人和《铜川文艺》主编。来西安准备参加陕西省作协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也是“文革”后召开的第一次作协大会。我抽时间去教场巷西安市文联《长安》文学杂志看望和谷和商子雍两位谝闲传,中午饭时他两位请我吃饭,叫上贾平凹,我们一行四人,步行到南院门春发生吃葫芦头泡馍。进了春发生,座无虚席,人满为患,于是我和贾平凹去占凳子,商子雍去买酒和菜,和谷去开票买葫芦头泡馍。那天又是酒又是菜,摆了一桌子。又一次让我过了一次馋嘴瘾。当时他们三位可是对“春发生”葫芦头赞不绝口,记得和谷说:“到西安就得咥‘春发生’的葫芦头,不然,等于没来。”回想那年月,文化人交往,纯真得一塌糊涂,他们几人当年的盛情,至今仔细想来,仍让我感动。

  1998年“春发生饭店”在原店旧址上进行一次大的扩建,营业面积一下增加到112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余人就餐。春发生饭店 “葫芦头泡馍”1997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称号,国家贸易局授予中国“名菜名点”称号。春发生还于2010年8月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并获2018第十五届中国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金奖”产品称号。

西安旧事 朱文杰:南院门的“春发生”(节选)

  春发生的葫芦头有“三绝”之说:

  第一绝:洗肠留香祛异。做葫芦头泡馍的主要原料是猪肠肚,而肠肚清洗的好坏是关系到整个泡馍质量的头一关。春发生在清洗肠肚方面历史悠久,方法独特,要经过漂冲、捋、刮、翻、摘、回翻、漂、煮、晾等十几道工序,且在清洗肠肚过程中,按一定的比例,用盐、醋等物除腥祛味。这样洗好的肠肚色白晶透、无腥无臭,经过烹制有一种特殊的香味,食之滑嫩、入口即烂。

  第二绝:熬汤料精味浓。葫芦头泡馍的好坏关键在汤上,“春发生”的创始人何乐义先生,他选料精心、制汤上精,每天一大早他将猪大骨、鸡、鸭等料按一定比例投入锅中,熬好汤后放入桶中,下午出摊卖饭,将桶中汤逐次加入泖饭锅中,汤完收摊多一碗也不卖,即使后来发展为店铺后,其做法依然如故,从不乱加水,因此春发生葫芦头的汤,具有味浓、汤鲜、色白的特点,冬天滴在地上即刻成冰。几十年来,春发生饭店在熬汤配料上严格按照传统制汤技艺:单锅熬汤、定量投料、一次成汤、不再加水,并在原配料基础上增加牛骨、鲜大肉,使春发生的的汤料精味浓堪称一绝。

  第三绝:泖馍渗透均匀。葫芦头泡馍的成形,关键在厨师最后的加工手法“泖”上,这是烹调技艺中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泖馍”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一碗葫芦头最终的好坏全在这个“泖”,好的厨师能熟练运用旋、转、打的手法,使馍全部浸透,馍块滑软没有硬心、调料渗透均匀、层次分明、造型美观,顾客食后才会味香缠齿、回味无穷。

  春发生饭店在“葫芦头泡馍”的基础上,还按肠属金、肝属木、心属火,肚属土以及以脏养脏的传统食疗理论,进一步开发研制了“五行菜”。

  说到五行,与酸、甜、麻、辣、咸五味相联相配,“春发生饭店”名厨大师,……采取炒、炸、烧、炝、挂汁等烹调工艺,真正做到了色、香、味、意、形、营养具佳,是不可多得的滋补美味佳品。现已研创出几十个品种,如:清炸大肠、椒盐大肠、麻辣心片、温拌腰花、火爆肚仁、葱爆肝尖、肠参不老(长生不老)、肠香丝(常相思)、竹节肠(节节高升)等众多名菜,寓意深刻,极富文化内涵。如造型独特的菊花肥肠、鸡蓉肠片、荔枝肠等,可谓一菜一形、百菜百味,别具一格,加之独特的食补功能,深受顾客喜爱。

  春发生“五行菜”还被西安市餐饮协会评为优质菜点,曾先后在上海、郑州的全国美食节上获得金奖。春发生饭店还研制推出了“五行古韵宴”和“五行争辉宴”,分别在2004年第一届东西部国际美食博览会上被评为“特别金奖”;2006年第二届东西部国际美食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名宴”。

西安旧事 朱文杰:南院门的“春发生”(节选)

陶浒绘图

  历经百年风雨的“春发生葫芦头”能盛名不衰,春色永驻,与饭店始终坚持精工细作的传统烹制工艺,以及在洗肠、熬汤、泖馍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密切相关。正如此,春发生“葫芦头泡馍”才能一直保持其独特风味而享誉至今。

西安旧事 朱文杰:南院门的“春发生”(节选)
西安旧事 朱文杰:南院门的“春发生”(节选)

南院门 陶浒 绘

西安旧事 朱文杰:南院门的“春发生”(节选)

本文经朱文杰先生授权刊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