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弘农杨氏在两汉“发迹史”,竟与项羽、司马迁有密切关系

作者:左冯翊郡守

弘农杨氏又称华阴杨氏,是辉煌上千年的名门望族,源自西汉,盛自东汉,巅峰一直延续到隋唐。期间,弘扬杨氏出现很多人才,两汉的杨敞、杨震、杨彪、杨修等,魏晋南北朝的杨骏、杨佺期、杨愔等,隋唐时期的杨坚(有冒认的争议)、杨素、杨贵妃等,乃至后来的北宋杨业等杨家将。也创造出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包括“关西孔子”、四世四公、黄雀衔环等,这些都是我国历史文化瑰宝。由于弘农杨氏的历史绵长而故事繁多,我这篇文章和大家谈谈弘农杨氏在两汉如何“发迹”的故事。

一、弘农杨氏最早的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是“跟对人”

战国末年,有一个叫杨硕的年轻人随家人定居华阴(当时还没有弘农郡,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设弘农郡)。华阴,因在华山北面而命名,地处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东边,东起潼关,刚好是当时首都咸阳和中原重镇洛阳之间地带,自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关中通往中原的必经之地。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招揽天下英才,当时华阴这边有人推荐杨硕,但面对秦朝政府数次征召,杨硕选择隐而不仕,在家潜心专研天文。杨硕的选择是明智的,秦统一全国才十来年时间就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天下大乱,英豪并起,期间有很多人邀请杨硕加盟到他们阵营,但杨硕都拒绝了。但奇怪的是,刘邦率军进入关中攻入咸阳后驻军霸上,请他加盟,杨硕竟然答应了。杨硕这样的隐士选择跟刘邦,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他是学天文的,当时的天文和图谶、相面等“学科”联系紧密,估计对刘邦的“天子气”有所研究。第二,刘邦进入关中的表现也深深打动他,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口碑很好,与一般的农民起义军有所不同。从此,杨硕死心跟着刘邦,由于他对天文、历史之类有研究,刘邦封他为太史。可能家族都有研究天文历法的传统,后来他的后裔才会与司马迁家族发生联姻。

弘农杨氏在两汉“发迹史”,竟与项羽、司马迁有密切关系

杨喜(影视图)

杨硕的儿子杨喜受父亲影响,也投奔了刘邦集团,在刘邦集团也很受重用。但他风格与父亲杨硕又很不同,他十分勇武,是汉初有名的猛将。刘邦先后将他封为郎中骑都尉、宫中更值宿卫,这些虽然类似警卫连的工作,但在当时都是身边信任的人才能做的。可以看出,杨喜虽然官职不大,但是刘邦信赖之人。后来,发生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杨喜及其家族的命运。在楚汉相争的末期,汉军在韩信率领下围困项羽于垓下,项羽虽然突围,还剩下二十八骑,仍被数千汉军围堵,其中就有杨喜,虽然被项羽数次击退,但他勇猛的他对项羽穷追不舍。项羽后来选择不受辱而自刎乌江,项羽的头颅被他曾经的旧部王翳取走,由于斩杀项羽能得到重赏,项羽其余尸体汉军内部展开一番激烈争抢,死亡几十人才停息,最后杨喜等四人各自得到项羽尸体一部分,杨喜因此被封为赤泉侯。这是弘农杨氏发迹的开端,当然这时只是有军功,虽然封了侯,也只能算是“暴发户”,离世家大族还有很大距离。但这个侯爵是富贵的“入场卷”,而且还能袭封。后来,杨喜的儿子杨敷、孙子杨胤都继承了赤泉侯的封号。到赤泉侯只到了杨胤,他因犯罪被免去侯爵。

弘农杨氏在两汉“发迹史”,竟与项羽、司马迁有密切关系

杨敞

到了杨喜的曾孙杨敞,情况终于有了新变化。杨敞和他的先祖杨硕、杨喜一样,也是“跟对人”,他是当时权倾一时的大将军霍光的人。他早年就跟在霍光身边做事,由于平时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受到霍光的欣赏。霍光掌权后,杨敞迅速进入升官“快车道”。他先后做了大将军府长史、搜粟都尉等官,后来又升迁为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已经很高的官职了。但这时,出现了一点意外事件,当时有人首先将上官桀谋反的事情告诉杨敞,但他知道后由于怕惹是生非而不敢上报朝廷,他竟然选择在家装病。后来这件事被告知另一个官员后迅速行动而顺利平反,当时协助处理这宗谋反案的都升官封侯,只有杨敞,但不幸中的万幸,由于他是霍光的人,也没免他的职。

后来,这件事过去没几年,杨敞又升官了,做了御史大夫(名义上的朝廷二把手),跻身三公行列。两年后,他又晋升为丞相,成为朝廷除了霍光之外的二号人物。当然,他只是霍光的“跟屁虫”,完全没有主见。后来果然又发生突发事件,杨敞差点没被吓死。这次幸亏他的妻子司马英站出来了。这件事是这样的:当时汉昭帝死后,霍光等人拥立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做了新皇帝,但由于刘贺很能作死,做了很多在霍光看来荒唐的事,霍光决定废了刘贺,重新拥立新皇帝。霍光和朝中重臣张安世、田延年秘密商量好之后,霍光派田延年通知杨敞,要求大家一条心行动,毕竟杨敞当时是丞相,朝廷名义上的一把手。但这可吓坏了老实人杨敞,他顿时不知所措,幸亏他妻子司马英及时站出来,她劝唯唯诺诺的丈夫:“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大难临头。”看到丈夫还是犹犹豫豫,司马英干脆直接和田延年讲,表示杨敞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霍光很满意,安排杨敞上表奏请上官太后。太后下诏废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皇帝,是为汉宣帝。废立之事后,心理素质不怎么强的杨敞竟然去世了,他的长子杨忠继承爵位,汉宣帝念杨敞拥立有功,还加封了三千五百户。

杨忠在历史上留下事迹并不多,但他弟弟杨恽名气颇大,而且对中国历史贡献不少。当时,司马迁在汉武帝年间完成的《史记》,但这部历史巨著极具批判性,对当朝的汉武帝也直言不讳,所以为了保存好这部他毕生心血、忍受巨大痛苦下所著的书,他一直选择不公开,后来交给嫁给杨敞的女儿司马英保管,司马英后来生下儿子杨忠、杨恽,由于杨恽聪明伶俐又天性好学,司马英就把珍藏的史记让杨恽阅读学习,杨恽一下子就被这部书迷住了,他读了很多遍,心生向往,也深深影响着他的性格、品行,他侠义心肠,乐善好施,广交英才,这些性格也为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埋下伏笔。杨恽起初以孝闻名,当年他母亲死后,他依旧侍奉父亲续娶的后母很好,后来父母去世后,他虽然没有继承爵位,但也为他留下一大笔钱,但他全部用来接济亲友。后来,他做官之后,也是为官清廉,打击贪污受贿,后来还因揭发霍光儿子造反,立下大功而封侯。当时,他们兄弟都是侯爵,风头一时无两。然而物极必反,他很快就因为耿直的性格,从天堂跌到地狱,他得罪了汉宣帝太仆戴长乐,这个是汉宣帝患难时候在民间所交的密友,戴长乐告杨恽胆大妄为,竟敢“开皇帝的玩笑”,杨恽很快就被下了监狱,后来又被免为庶人。回家后还不反省,还写信给朋友的信中讽刺汉宣帝,这次彻底惹怒了汉宣帝,将他腰斩了。虽然杨恽在个人仕途上成也性格,败也性格,但他当时在他立功封侯后,将他外公司马迁的历史巨著《史记》献出给汉宣帝,使到这部中国历史上的瑰宝得以公开,这是杨恽的巨大功劳。

弘农杨氏在西汉早期积累期间,实际一直是跟对人,站队很准,杨硕、杨喜父子跟对了刘邦,杨敞又跟对了霍光,从而跻身朝廷重臣,包括后来虽然被杀了的杨恽也是跟对汉宣帝,从而得到封侯。杨恽父子在弘农杨氏家族发展史上极其重要,从杨敞开始,虽然他性格不怎么样,由于他在朝廷位居高位,为家族带来了之前没有的政治地位,弘农杨氏才开始摆脱靠抢尸体而封侯的“暴发户”形象,逐步踏进了世家大族行列。所以,弘农杨氏将杨敞作为他们的一世祖。我想,天性谨慎怕事的杨敞应该不会想到他在后代有这么高地位。但不得不说,和司马迁家联姻,对弘农杨氏“发迹”也很有帮助,一来当时司马迁由于敢于为李陵对汉武帝直言,后来蒙冤受到宫刑,社会普遍对司马迁充满同情和崇敬,这联姻顺带为杨家带来了社会声望。二来,司马迁女儿司马英遗传了她父亲的风格,敢于任事,关键时候帮杨敞作出正确决断。包括后来司马英的儿子杨恽性格和命运也像极了司马迁,才学过人,性格耿直,最后都是因言获罪。

二、及时转型,华丽变身,由功勋权贵向经学世家转变

汉初,诞生了不少王侯将相,但很多都是昙花一现或者富不过三代,能形成世家大族、名门望族却很少。原因很多,这其中有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的后代依靠祖荫,躺在功劳本上过日子,他们不想改变,也不愿改变。尤其一些凭军功封侯的,如果不改变,随着国家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他们愈发成为国家负累。所以,家族的及时转型,特别是增加家族文化底蕴就显得极其重要。其实,从杨敞开始,弘农杨氏已经开始走转型之路,带来了好的开端,但论家族真正彻底转型要讲到已是东汉的杨震开始。

说起杨震,我们不得不先说他的父亲杨宝。杨宝是两汉之交时期的当世名士,他是杨敞的曾孙,杨忠的孙子。西汉末年,外戚干政,政局混乱,但经学发展迅速,诞生了不少儒学大师,其中有位大师叫欧阳生,他是西汉早期经学博士之一,为《尚书》作注,是尚书欧阳学说开创者。杨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隐居不出,攻读儒家欧阳学说,从而成为当时大儒。杨宝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典故“结草衔环”中“衔环”。这是一个关于弘农杨氏的美好故事。故事说,杨宝小时候救了一只被咬伤的黄雀,帮它治好伤之后,又放了。后来有一次杨宝梦见黄雀化作一个黄衣童子回来报恩,赠送给杨宝四个白色环,并且对他说:“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三公),当如此环矣。”预兆杨宝后人会出现四个三公之人。

弘农杨氏在两汉“发迹史”,竟与项羽、司马迁有密切关系

杨震雕像

这传说一语成真!后来,杨宝儿子杨震虽然五十多岁才出仕,但他博学多才,满腹经纶,素有“关西孔子”之称,社会声望极高,先后到地方做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后来又入朝为太仆、太常,后来很快就做到太尉(东汉三公之一),后来他的儿子杨秉、孙子杨赐、曾孙杨彪都做了太尉,货真价实的“四世四公”,比袁绍的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还高出不少。而且杨震为官清廉,当时有个老朋友夜里找他送黄金十斤求推荐晋升,杨震拒绝,求官的人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求官者惭愧不已。这就是著名的“杨震四知”。杨震还不畏权贵,敢于和当时把持朝政的外戚、宦官作斗争,因为得罪的宦官被免官,后又被遣返家乡,杨震不堪其辱,选择自杀。杨震做官品行的影响及其深远,为当时及后世士人所敬仰。

杨震的儿子杨秉、杨奉、杨牧,孙子杨赐、杨敷、杨统以及曾孙杨彪、杨众等人都是深受他的影响,德才兼备,学问很高,都是当时经学大家。经过这几代的发展,弘农杨氏成为当时声望最大的士族大家之一,对东汉政治、文化的影响深远。

三、忠于国家和朝廷,始终为士大夫的“清流”代表

无论是西汉时期的杨喜、杨敞、杨恽等人,还是东汉的杨震、杨秉、杨赐、杨彪等人都是忠于朝廷、正直为官,有些还为此付出生命代价,但弘农杨氏始终没有放弃信念,坚守着自己家族的价值观。之前说过了杨敞、杨恽、杨震等人故事,下面,我说说杨秉、杨赐、杨彪祖孙三代为国尽忠的事。

杨秉也像他父亲杨震那样,为官十分清廉,甚至自己的薪酬都按日计算,多出的坚决不要。他由于做过汉桓帝刘志的老师,他多次规劝汉桓帝行为。后来,杨秉做了太尉之后,坚决打击贪赃枉法。当时,宦官和外戚轮流执政,宦官势力很大,他们的子弟党羽遍布朝廷和地方,这些人狼狈为奸,作恶多端,杨秉联合朝中正直大臣上书惩治以匈奴中郎将燕瑗、青州刺史羊亮、辽东太守孙渲等五十多人,得到了汉桓帝的支持,朝中风气为之一变。杨秉甚至敢直接向正得宠的宦官开炮,当时,中常侍侯览的弟弟侯参任益州刺史,极度贪婪,贪污受贿累计多达一亿,杨秉对侯参、侯览以及具瑗等其他宦官进行弹劾,侯参畏罪自杀。由于当时从侯参搜出的证据,铁证如山,汉桓帝虽然宠幸宦官,但还是不得已将侯览免职,并削减了具瑗的封邑。相对父亲杨震的“四知”,杨秉也有自己的“三不惑”。杨秉不饮酒,丧偶后不复娶,又不贪财。他曾容言说:“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虽然杨秉很多事都是很逆耳,但都是忠言,汉桓帝还是很尊敬他的老师,所以他死后,汉桓帝从自己皇陵附近特赐墓地来陪陵安葬,这是作为人臣的极大荣耀。

弘农杨氏在两汉“发迹史”,竟与项羽、司马迁有密切关系

杨赐

杨秉的儿子杨赐也是做过皇帝的老师,但这个皇帝是汉灵帝。杨赐不惧自己安危,也不爱惜自己官职,多次为时政与汉灵帝争论,他也因此数次被罢官。其中有一次,因黄巾起义爆发后,杨赐的言语惹怒了汉灵帝被勒令回乡。后来,当汉灵帝后来看到杨赐在事前关于防范起义的上书,深受感动,封杨赐为临晋侯。杨赐去世时候,也是倍受哀荣,昏庸的汉灵帝穿丧服三天不上朝,还亲自为他搞了一个盛大的葬礼。

弘农杨氏在两汉“发迹史”,竟与项羽、司马迁有密切关系

杨彪

杨赐的儿子杨彪少年时受家学影响,也是一名极其有气节的官员。这时的东汉已是末期,各类腐败事件频发,以王甫为首的宦官乱政,国家多难。王甫是汉灵帝身边的大红人,甚至将他当成自己的父辈对待。这时,杨彪冒死收集证据,联合朝中正直大臣揭发王甫的贪赃行为,使到这个朝廷的大蛀虫终于被除掉。后来,西北军阀董卓掌握朝政,他也敢于作斗争,言辞拒绝他的迁都意图,后来还跟随汉献帝来到许昌,极尽忠臣之气节保护年幼的皇帝。最后,他看到曹操有篡汉之心,汉室复兴无望,选择归隐。后来,他的儿子名士杨修被曹操杀害。杨彪身体消瘦,有一次,曹操问杨彪:“公何瘦之甚?”杨彪说:“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曹操深感惭愧。这就是成语“老牛舐犊”的由来。

弘农杨氏为什么能够延续近千年,从杨震到杨彪可以看出端倪,他们四代人从不趋炎附势,代代忠烈,满门忠良!这是很多世家大族所不能比拟的。后来他们的辉煌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隋唐甚至到北宋。这与他们的良好的家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在关键时候的挺身而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个值得传颂的辉煌家族!弘农杨氏的家族故事还有很多,他们家族历史与国家的发展深度融合在一起,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