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四军历任首长——政治部主任邓子恢(2)

作者:赵连军
新四军历任首长——政治部主任邓子恢(2)

1917年,邓子恢(右)出国留学日本前夕与同学郭友增在龙岩合影。

1916年底,邓子恢中学毕业。1917年初,龙岩县公署筹措了一笔公费,准备保送几名学业优良的学生赴日留学。邓子恢参加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取了公费留日的资格。翌年2月,他东渡日本,寓居于东京神田表猿乐町二十二番岩本方,在东亚补习学校学习一年多。受“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影响,邓子恢努力读书,一心一意想投考日本第一流的东京帝国大学进行深造,以图回国后用自己的知识来救国救民。他在日本生活极端窘困,由于长期的贫困和苦读,终于积劳成疾,患了肺病,严重时吐血不止。同学们都很同情他,大家募集了一些钱帮助他进入东京“杏仁堂”医院治疗,才使他逐渐恢复了健康。

留日期间,邓子恢目睹旅居日本的华侨备受欺凌与歧视的情景,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绪。1918年4月,我国留学生千余人为抗议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举行集会,邓子恢也参加了。他与其他学生代表一起,到中国驻日本使馆门前请愿示威。这一爱国举动遭到了日本政府的弹压。留日学生便一致决定罢学回国,以示斗争决心。

邓子恢从日本返归祖国,回到故乡后,看到家人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继续求学深造愿望已无法实现。他原想当个小学教员,但因教员薪金菲薄难以养家,乃改变主意,于年底前往江西省崇义县杰坝圩堂兄开设的“庆昌和”杂货店当店员。“五四”运动的革命浪潮涉及到闽西、赣南后,邓子恢阅读了《新青年》《新潮》《湘江评论》等刊物,逐渐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文化。1920年底,邓子恢读到了从书友陈赞雍处借来的由陈望道于当年春天译的《共产党宣言》,逐渐摒除了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新四军历任首长——政治部主任邓子恢(2)

1921年,邓子恢、陈明等在龙岩创建进步团体——奇山书社,宣传马克思主义。图为奇山书社旧址。

1921年春,邓子恢从江西崇义回到家乡,在桐冈小学任短期的小学教员。龙岩自1918年陈炯明入闽后,一直在以劣绅杜连茹为首的封建势力统治之下,他们组织了一个叫“庚申俱乐部”的全县规模的组织,与当地驻军相勾结,包揽诉讼,操纵金融,无恶不作。邓子恢看到这种现象,十分愤慨。他在“改造个人”和“改造社会”思想指导下,决心团结一批进步青年,宣扬新思想。他与陈少微(陈明)、章独奇、张觉觉、林仙亭等进步青年,发起组织了奇山书社,社址设于白土奇山书院,参加者前后共达二百余人。社员大多是一些思想倾向于社会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和小学教员。书社经常组织大家阅读《新青年》《新潮》《湘江评论》等书刊,并进行研究讨论。1922年,书社把社员们所写的读书心得油印成《读书录》,后来又改为《同声》。这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在上海出版。不久以后,邓子恢读到了这份周报,知道中国已经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非常兴奋,当即写信给陈独秀,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答复。邓子恢当年又去江西,继续经商。

1923年夏,邓子恢从江西崇义回到家乡,与张觉觉、章独奇等商议,决定将《同声》更名为《岩声》报,并把编好的稿子送到厦门印刷,公开出版发行。邓子恢亲笔题写了报名。9月1日,《岩声》报创刊号便与世人见面。《岩声》报创办以后,邓子恢以它为阵地,无情地揭露旧社会的黑暗,热情传播马列主义。他为《岩声》报撰写了大量文章,政治观点鲜明,战斗性很强,表明邓子恢已经接受并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也已初步形成。

新四军历任首长——政治部主任邓子恢(2)

邓子恢在第二期《岩声》上发表文章《龙岩被压迫阶级的现状及其出路》

1925年秋,邓子恢再一次由崇义返归龙岩。途经厦门时,经友人介绍,参加了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并受委托回龙岩发展了40多名党员,成立了国民党龙岩县党部。他在填写登记表中“为什么加入国民党”一栏的回答是:“因为国民党左倾联共。”随后,他又到崇义发展了一批国民党党员,成立了崇义县杰坝区国民党党部,并担任党部常务委员。

1926年秋,北伐军从广东挺进赣南。陈赞雍、邓子恢等人在崇义县城和杰坝、长潭一带,组织群众欢迎北伐军入赣,还在工人、农民中间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组织工会、农会,取消一些苛捐杂税,打倒一些罪恶昭著的土豪劣绅。邓子恢日夜奔忙于工农群众之间,工作十分出色。

1926年冬,崇义县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同年12月,邓子恢由中共崇义支部书记陈赞雍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