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医道溯源篇:纪念李时珍诞辰502周年——苍生大医的必由之路(1)

注:2020年5月26日是医药双圣李时珍诞辰502周年纪念日,重温一代大医的成长封圣历程,践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中医药发展主旨,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李时珍传》

李时珍,字东壁。蕲州人。父言闻,孝友,以医为业,王侯重之。

时珍生,白鹿入室,紫芝产庭。幼以神仙自命。年十四,补诸生,有声。三举于乡不售,发愤读书,十年不出户阈,经传、子史、声律、农圃、星卜、佛老、稗说,莫不备究,待召瞿九思以师事之。尤善医,遂以医自名。尝投单方,愈病多不取值。……楚王闻其贤,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荐于朝,授太医院院判,数岁告归。著《本草纲目》,以太仓王世贞海内博学,携书就正,世贞序其书,称为“北斗以南一人”。

——节自清·康熙三年版《蕲州志》

医道溯源篇:纪念李时珍诞辰502周年——苍生大医的必由之路(1)

清·康熙三年版《蕲州志》

李时珍之父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生于1483年,明代医家,湖北蕲春人,李言闻世居蕲州城东门外瓦屑坝,李家为蕲州一带有名的大户,户有田产,诗书传家。其父早年中过秀才,因无高中之望,遂寄情于医药,在庭院之旁辟出一块空地,种植蕲州地产药材,名其曰:“百草园”。李言闻自幼苦读诗书,博论经史,少年得志,十多岁就考中秀才。后经多次努力,未能中举。其父将其送至当时蕲州名医韩泰(字道诚)等处求学,数年间,医业精进,医术大成。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蕲州知事推荐其为岁贡生,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被推荐至太医院,任太医院吏目。其人性至孝,博治经史,精于医,官太医,著有《四脉发明》一卷,《医学七脉法》,《四诊发明》八卷,《蕲艾传》一卷,《人参传》,《痘诊证治》等书。

1518年(明武宗正德十三年,戊寅),一岁。

李时珍诞生于湖广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一个世医家庭。

李家住州东瓦屑坝。父李言闻;母张氏;哥哥果珍;姐姐(或妹妹)李氏,适柳家。

医道溯源篇:纪念李时珍诞辰502周年——苍生大医的必由之路(1)

(李时珍出生地——蕲州东门外瓦硝坝)

1519年(正德十四年,己卯),二岁。

李时珍幼年时期一直体弱多病。——“幼多羸疾”(王世贞引李时珍语)

1531年(嘉靖十年,辛卯),十四岁。

考中秀才,即“补诸生”。

医道溯源篇:纪念李时珍诞辰502周年——苍生大医的必由之路(1)

1532年(嘉靖十一年,壬辰),十五岁。

少年时期由于嗜食胡椒子,年年引起目疾。此后渐觉嗜食的弊害。戒食后,目疾未发。

据《本草纲目·卷三十二·胡椒条》载:“【时珍曰】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肠胃寒湿者宜之。热病人食之,动火伤气,阴受其害。时珍自少嗜之,岁岁病目而不疑及也。后渐知其弊遂痛绝之,目疾亦止。”

1534年(嘉靖十三年,甲午),十七岁。

第一次赴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参加乡试,未中。

1537年(嘉靖十六年,丁酉),二十岁。

取表字为“东壁”。

因外感致咳嗽、骨蒸发热,经父言闻用一味黄芩汤治愈。

据《本草纲目·卷十三·黄芩条》载:“予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几废,六脉浮洪。遍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两,水二钟,煎一钟,顿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此前已婚,娶妻吴氏。

第二次赴武昌参加乡试,仍落榜。

医道溯源篇:纪念李时珍诞辰502周年——苍生大医的必由之路(1)

(武昌府古迹——黄鹤楼)

1540年(嘉靖十九年,庚子),二十三岁。

第三次赴武昌参加乡试仍名落孙山,登临黄鹤楼,俯瞰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千古多少风流人物,感触良多,遂立志弃科举,精研岐黄,不为良相,只为良医。

(待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