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是被迫的,杯酒释兵权连做两次

作者:学史通理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宋祖,指的是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祖赵匡胤最为后人知晓的是:“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它们背后的历史你可能想不到。

黄袍加身,是被迫的结果

赵匡胤体态丰伟,相貌非凡,21岁的赵匡胤就投奔了后汉枢密使郭威。广顺元年(951年),掌握后汉军权的郭威,谎称辽军南犯后汉,率军北上抗辽。军至澶州(河南濮阳),将士将黄袍披在郭威身上,拥立郭威为帝。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病死前,为防止兵变,升任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柴荣死后,继位的恭帝只有7岁,宰相范质、王溥不为军界所服,后周局势不稳,赵匡胤掌握了后周军权。赵匡胤野心勃勃,想“依样画葫芦”,效法郭威,恃军权而自立为帝。他与弟弟赵匡义、亲信掌书记赵普密谋策划兵变。赵匡胤等一面作军事准备,一面指使人在开封传播“点检为天子”即赵匡胤应当皇帝的谣传。一时间京城恐慌混乱,但宫廷内却一无所知。

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是被迫的,杯酒释兵权连做两次

宋太祖

公元960年,北临契丹的镇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州)前线两大军事重镇同时传来消息,说契丹将要大举南侵,盘踞在河东地区的北汉小朝廷也裹挟着发兵南下,非要和后周拼个鱼死网破不可。宰相范质、王溥真假不辨,慌忙连夜召集紧急会议研究对策。最后决定由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挂帅北上,迎击来犯之敌。

第二天一大早,赵匡胤便先派出担任殿前副点检的老将慕容延钊率前锋北上。隔天,赵匡胤亲自率领的主力大军浩浩荡荡出了爱景门,行军40里,到达了汴京往北的第一个大兵站——陈桥驿。经过一夜密谋,正月初四清晨,赵普、赵光义、李处耘等人冲进赵匡胤休息的军帐,不容分说,便将一领黄袍披到了“醉卧,初不省”的赵匡胤身上,逼迫他必须答应众将士的要求,做个新朝天子。

赵匡胤的兵变完全是出于朝廷内外那些“服其恩威”的人策划的,他本人根本就不知道,糊里糊涂被人挟持当了皇帝。所谓契丹大举入侵、北汉发兵南下的说法,无疑是赵匡胤和他的同谋者为政变所做的铺垫,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陈桥驿兵变背后的主谋当然就是赵匡胤本人。大概宋朝的史家也觉得这种从孤儿 寡母手里夺取天下的手段不很光彩,因而“为尊者讳”,变着法儿要说得好听点。然而,不可否认,在所有的朝代更迭中,赵匡胤建立宋朝,是黎民百姓受害最轻最少的

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是被迫的,杯酒释兵权连做两次

宋太祖赵匡胤

2.杯酒释兵权

在坐稳皇位之后,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因为是在酒席上做出的决策,所以史称“杯酒释兵权”。

建隆二年(961年),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酒酣耳热之际,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朕如果不是靠你们倾心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一直顾念你们的功劳。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自在。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

石守信等人一听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赵匡胤说:“非也!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的部下倘若贪图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这一席话,软中带硬,使这些将领明白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赵匡胤见火候已到,便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你们不如失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给子孙留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石守信等人见皇上已把话讲得很明白,再无回旋余地,况且此时皇上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军,将领们别无他法,只得俯首听命,叩头感谢太祖恩德。

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是被迫的,杯酒释兵权连做两次

赵匡胤

尽管京中的兵权集中于皇上一身了,但一些藩镇将领还掌握着很大的权力。于是,赵匡胤便于公元969年10月,召藩镇将领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延章入朝。他轻车熟路,又设宴于后苑,重演了一次“杯酒释兵权”的喜剧。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使唐末五代的那种专制一方的藩镇,在宋初逐渐消失。但此事却留下了“后遗症”。与两宋对峙的先是辽、夏,再是辽、金,最后是金、蒙,他们都极为骁勇善战、强悍暴烈。“杯酒释兵权”使得一帮能征善战的武将军权剥落,让他们靠边站,对大宋帝国来说,无异于自断己臂,自残己足,作茧自缚。

宋太祖在位17年,17年间,他通过战争消灭了大多数割据政权,基本上结束了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北宋统一的基础,又重建了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这是宋太祖重要的历史功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