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末代皇帝们的命运一、末代皇帝人数:二、皇帝命运:三 、总结:

按照一朝一位末代皇帝统计,大致有32位。其实还有其他朝代,一是影响小,存在时间较短,历史影响不大,很多人并不清楚。因此在统计末代皇帝时,只把存在时间长、历史影响大、相对正统的王朝统计在内,共有32人左右。

1、秦二世嬴胡亥;2、西汉孺子刘婴;3、东汉献帝刘协;4、三国:魏元帝曹奂,蜀后主刘禅,吴后主孙皓;5、西晋愍帝司马邺;南朝6、东晋安帝司马德文;7、宋顺帝刘准;8、齐和帝萧宝融;9、梁敬帝萧方智;10、陈后主陈叔宝;北朝11、北魏孝武帝元修;12、东魏孝敬帝元善见;13、西魏元廓;14、北齐后主高纬;15、北周静帝宇文阐;16、隋炀帝杨广;17唐哀帝李柷;18、后梁朱有贞;19、后唐李从珂;20、后晋石从贵;21、后汉刘承佑;22、后周柴宗训;23、辽天祚帝耶律延禧;24、北宋钦宗赵桓;25、西夏李睍;26、金完颜承麟;27、南宋末代皇帝严格来说一共有三位,分别是宋恭帝赵显、宋端宗赵昰、宋帝赵昺,这三位都是宋度宗之子;28、元顺帝妥懽帖睦儿;29、明崇祯帝朱由检;30、清宣统帝溥仪。

1、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公元前210年―前207年在位。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逼死扶苏,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当上秦朝皇帝。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握实权,实行残暴统治,最终激起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随之展开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年仅24岁。

2、刘婴(5―25年),他是汉宣帝玄孙、广戚侯刘显儿子,在公元六年始建国,公元九年居西汉皇太子位,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他一生做了三年皇太子,四岁即被囚,被禁止任何人讲话。长大后,六畜不识,话也说不清楚,成为一个傻子。更始三年即公元25年,在临泾被李松杀死。

3、刘协(181年—234年),字伯和,河南洛阳人。东汉王朝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即位,封为渤海王。经历宦官之乱,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即189年,在司空董卓拥立下,即位为帝。董卓伏诛后,受到董卓部将李傕和郭汜挟持。后来逃出长安,辗转东行。建安元年即196年,依附兖州牧曹操,迁都许昌。因不甘沦为傀儡皇帝,策动董承和伏完起兵反曹,结果以失败告终。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后,在魏王曹丕逼迫下,退位禅让,被封为山阳郡公,保留天子礼仪,以二女嫁于曹丕。青龙二年即234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葬于禅陵。

4、曹奂(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曹魏时期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乡公。甘露五年(260年),魏帝高贵乡公曹髦被成济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曹奂虽然名为皇帝,但实际上成为司马家的傀儡。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魏国政权,魏国灭亡,曹奂被封为陈留王。太安元年(302年),曹奂逝世,享年五十八岁。

5、刘禅(207年-271年) ,即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昭烈帝刘备之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在位四十年。刘禅出生于荆州,幼年时多次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其北伐,后支持姜维北伐,宠信宦官黄皓,致使蜀汉国力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

6、孙皓(242年—284年),字元宗,小名彭祖,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人。三国时吴国末代皇帝,264年—280年在位,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在位时沉溺酒色,专于杀戮,昏庸暴虐。天纪四年(280年),西晋攻破建康,投降后被封为归命侯,太康四年即284年,在洛阳去世。

7、司马邺(300年―318年),即晋愍帝,313年―317年在位,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 ,西晋末代皇帝。晋怀帝被刘聪俘虏后被立为皇太子。永嘉七年(313年),晋怀帝于平阳遇害后,司马邺即位于长安。司马邺在位时,西晋已经日薄西山。建兴四年(316年),刘曜发兵攻打长安,切断长安粮运;晋愍帝在食断粮绝情况下投降赵国。之后被送往平阳,封为怀平侯,受到狩猎队伍前导以及充当宴会洗杯子杂役等屈辱。建兴五年即318年被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葬处不详。

8、司马德文(386年—421年),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司马德文初封琅邪王,之后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职。晋安帝被被桓玄所废,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元熙元年(419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司马德文为帝,年号元熙。元熙二年(420年),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东晋灭亡。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后刘裕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时年36岁,死后葬于冲平陵。

9、刘准(467年—479年),477年—479年在位,南朝宋末代皇帝,宋明帝刘彧第三子。泰始七年(471年)封为安成王,又拜抚军将军;元徽五年(477年)被萧道成拥立为皇帝。名义上是皇帝,但是权力都掌握在萧道成手中。升明三年(479年),被迫禅位于萧道成。同年被杀于丹阳宫,终年只有十三岁。

10、萧宝融(488年—502年),即齐和帝,501年—502年在位,齐明帝萧鸾第八子,南朝齐最后一位皇帝。萧宝融初封随郡王,后历任冠军将军、西中郎将、荆州刺史等。中兴元年(501年),被萧衍立为皇帝,不久萧宝融便被迫禅位与萧衍,南朝齐至此灭亡。萧衍即位后,萧宝融被封为巴陵王,居于姑孰。后被萧衍派人杀害,时年十五岁,葬于恭安陵。

11、梁敬帝萧方智(543年―558年),梁元帝萧绎第九子,南朝梁末代皇帝。初封兴梁侯,后改封晋安王,曾出任平南将军、江州刺史。承圣四年(555年),陈霸先袭杀王僧辩,废黜萧渊明,立萧方智为帝,改元绍泰,是为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年),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南朝梁灭亡。陈霸先封萧方智为江阴王。永定二年(558年),陈霸先派人将萧方智杀害,时年十六岁。

12、陈后主陈叔宝(553年—604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是陈朝也是南朝最后一位皇帝。582年—589年在位,陈宣帝陈顼嫡长子,太建十四年(582年)即皇帝位。他在位期间,荒废朝政,耽于酒色,醉心诗文和音乐。589年隋军大举南下,攻破建康,陈朝灭亡。陈叔宝被掳至长安,受封为长城县公。隋文帝赐予宅邸,礼遇甚厚,但他仍旧沉湎于酒色,醉生梦死。隋朝仁寿四年(604年),陈叔宝病死于洛阳,终年五十二岁,追赠大将军,谥号炀,葬于洛阳邙山。

13、元修(510~535年 ),字孝则,河南洛阳人。北魏末代皇帝,532-535年在位,孝文帝元宏之孙,武穆王元怀第三子。 博学多才,喜好武事,沉稳厚重。初封汝阳县公,中兴二年(532年),在大将军高欢拥立下,登基为帝,年号太昌。 永熙三年(534年),不满高欢专政,投奔宇文泰,迁都于长安。535年被丞相宇文泰所杀,时年二十五岁。从此,北魏王朝正式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元修死后,埋于草堂佛寺。十余年后,葬于云陵。西魏追谥为孝武皇帝,东魏追谥为出帝。

14、元善见(524年—552年),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孙,文宣王元亶之子。534—551年在位。仪表瑰丽,沉雅明静,心怀大志,世人叹有孝文帝风范。文武全才,力能挟石狮子以逾墙,射无不中,御猎时驰逐如飞;喜好文学,每逢嘉辰宴会,多命郡臣赋诗,颇得朝望。534年被权臣高欢于邺城拥立为皇帝,年号天平,时年十一岁。丞相高欢辅政,权倾朝野,皇帝如坐针毡。高欢死后,其子高澄嗣位,权势更大,甚为忌惮。551年齐王高洋见时机成熟,逼迫元善见禅位。东魏灭亡,元善被封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不久被高洋所毒死,年仅二十八岁,葬于邺城漳河以北。

15、西魏恭帝拓拔廓(537-557年),又名元廓,北朝时期西魏末代皇帝,554-558年在位。557年,宇文护逼迫魏恭帝让位宇文觉,封元廓为宋王,不久将其杀死。

16、高纬(556—577年),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王朝末代皇帝,565年—576年在位,武成帝高湛次子。 幼而令善,爱好文学。565年即位为皇帝。在位期间,任用奸佞,荒淫无道,诛杀兰陵王高长恭等人,自毁长城。再加上政治腐败,军力衰落,使得朝廷摇摇欲坠。北周武帝东征,大败北齐军队,攻破邺城。高纬准备投降陈朝。行到青州,被北周军队俘虏,封为温国公。 577年被诬参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与高恒等人一起被赐死。

17、宇文阐(573—581年),原名宇文衍,北周末代皇帝,579―581年在位。大成元年即579年被立为皇帝。大定元年(581年),被迫禅位杨坚,北周灭亡,被封为介国公。随后不仅即去世,年仅九岁,葬于恭陵。

18、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次子。 美姿仪,少聪慧。初封雁门郡公,后册立为晋王,600年册立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年)即位。在位期间,修凿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多次发动对外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 ,引发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导致天下大乱。 大业十四年(618年),江都发生兵变,被宇文化及所杀。《全隋诗》录存其诗四十余首。杨广死后,被萧皇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葬在江都宫流珠堂下。后陈棱集众缟素,为杨广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唐朝平定江南后,于贞观五年(631年),以帝礼改葬于雷塘。

19、唐哀帝李柷(892年—908年),京兆长安人。唐朝末代皇帝,唐昭宗李晔第九子。乾宁四年进封辉王,后授开府仪同三司、诸道兵马元帅。天祐元年(904年)被权臣朱温立为傀儡皇帝,一切政事皆不能定夺。天祐四年(907年),被废为济阴王,安置于曹州,908年惨遭鸩杀,葬于温陵,终年十六岁。

20、后梁末帝朱友贞(888年-923年),五代时期后梁末代皇帝,朱温第三子 。乾化三年(913年),禁军兵变,诛杀朱友珪。朱友贞在东京称帝。在位期间,疏远敬翔、李振等旧臣,重用赵岩、张汉杰等无能之辈,在梁晋争霸战争中胜少败多,接连丧失国土,以致国势日衰。后晋王李存勖对后梁发动总攻。朱友贞在唐军攻入东京前夕,命亲信皇甫麟将他杀死,终年三十六岁。

21、后唐末帝李从珂(885年-937年),镇州平山(今河北平山)人,五代时期后唐末代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养子。李从珂自幼随李嗣源征战,在后唐灭后梁之战中屡立战功。长兴二年(931年)出任左卫大将军,兼西京留守,后晋封为潞王。应顺元年即934年废唐愍帝后即帝位,改元清泰,936年因无力抵挡石敬瑭与辽军的进攻,自焚于洛阳,终年51岁,葬于徽陵。

22、石重贵(913年―974年),石敬瑭养子,后晋皇帝,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七年(942年),石敬瑭去世,石重贵继位。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947年契丹攻占开封,后晋灭亡。石重贵是一位能力一般,但很有骨气的皇帝,他敢于同契丹开战,可惜他身边无可用之人。他在位只有4年,国破后被俘送往契丹,974年病死,终年61岁,葬于辽宁省朝阳县,追封晋王。

23、后汉隐帝刘承祐(930年―951年),河东太原人。五代时期后汉最后一位皇帝,948―950年在位,刘知远之子。948年刘知远去世后,正式即位。在位时期大权旁落,诛杀权臣引发郭威叛乱。950年叛军攻破开封,战乱中被杀,时年21岁,葬于颍陵(今河南禹州)。

24、柴宗训(953年―973年),即后周恭帝,959年—960年在位,周世宗柴荣第四子,五代时期后周最后一位皇帝。河北邢台人,出生于澶州府。显德六年(959年)继位,柴宗训即位时,年仅七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被迫禅位。被封为郑王,迁往房州。赵匡胤颁圣旨优待柴氏母子,赐其“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保证柴氏子孙后代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973年逝世于房州,年仅20岁,赵匡胤闻之震恸,素服发哀,辍朝十日,归葬于顺陵(今河南新郑市郭店镇郭店村)。

25、辽天祚帝耶律延禧(1075~?)去世年代疑为1128年或为1156年。辽朝最后一位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之孙,耶律浚之子 。太康六年,受封为梁王,进封燕国王、天下兵马大元帅。1101年正式继位。在位期间,游畋享乐,无所作为,朝政腐败、人心涣散,内外矛盾激化,陷入内外交困。1114年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大败辽军,最终灭亡辽国。耶律延禧为金兵所俘,受封海滨王,进封豫王。最终,客死异国,葬于显陵(今辽宁北镇县医巫闾山)。

26、赵桓(1100年―1156年),1126年—1127年在位,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宋高宗赵构异母兄,在位1年零2个月。赵桓于政和五年(1115年)立为太子,1126年受宋徽宗禅让登基,改元靖康。钦宗与宋徽宗听信奸臣谗言,罢免李纲,金兵围攻汴京时却无力抵抗。靖康之变后被金人俘虏北去。1156年驾崩于燕京,终年57岁,葬于永献陵。

27、夏末帝李睍(?―1227年),西夏神宗李遵顼之孙,西夏献宗李德旺之侄西夏最后一位皇帝。1227年春,蒙古军进围中兴府,李睍坚守半年,因城中粮食用尽,军民大批得病,又遭强烈地震,城中宫室都被震塌,只得于农历六月向成吉思汗奉上祖传金佛和金银财宝请降。农历七月,成吉思汗去世,密不发丧。李睍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遗嘱被蒙古人杀死,葬处不明。

28、金末帝完颜承麟(?-1234年),金朝末代皇帝,女真名呼敦。原为金朝将领,1234年2月8日,金哀宗不愿做亡国之君,遂将帝位传于他。下旨后于翌日举行即位大典,但大典未及完成宋蒙联军已攻入城内。完颜承麟唯有草草完成大典即带兵迎战,后死于乱军之中。据史家推测,完颜承麟在位时间不足一个时辰,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29、宋末三帝:赵显(1271-1323年),四岁的赵显即位,1276年奉传国玉玺向蒙古人投降。宋恭帝赵显被忽必烈发配至吐蕃为僧人。元英宗时期即1323年,这位修行甚高的和尚写了一首思念故国旧事的诗文,被人告发,说他有复国招贤的想法,英宗皇帝闻后下诏将其赐死,时年53岁。

赵昰(1269年-1278年),1276年—1278年在位,在位两年。赵昰于1276年在福州被立为皇帝,改元景炎。因元军追兵逼近,不得不浮海逃往碙洲(今湛江硇洲岛)。小皇帝屡受颠簸,又加上惊吓过度。景炎三年(1278年),9岁的宋端宗在碙洲荒岛上病死。葬于永福陵(今香港大屿山)。

赵昺(1272——1279),南宋最后的皇帝。赵昺是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景炎三年(1278年)在冈州(今广东湛江硇洲岛)即皇帝位,改元祥兴。 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与元军在崖山展开决战(史称“崖山海战”),宋军被击败,元军随后包围崖山,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8岁的赵昺在崖山跳海而亡,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南宋覆亡,此战也留下了“崖山之后再无中国”的嗟叹。

30、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即元惠宗,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国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延祐七年(1320年)生于察合台汗国境内,1329年元明宗继位后后回到元朝,不久元文宗毒死了元明宗,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与广西静江(今桂林)。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妥懽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1333年六月八日即位于上都。1340年,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后亲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颁行法典《至正条格》,完善法制;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选拔人才。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了红巾军起义。后期逐渐怠政,沉湎于享乐,加上元廷内斗不断,外部民变迭起,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尔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庙号惠宗 ,蒙古汗号为“乌哈噶图汗”。明朝为其上尊号为“顺帝”,民间又称其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31、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1644年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1627—1644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天启二年(1622年)被封为信王。1627年即皇帝位,年号崇祯。 在位期间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然而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陷于内忧外患的困境。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清军进入北京后,以礼改葬于明十三陵中的思陵 。南明弘光帝即位,立庙号为思宗。

32、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又称为清废帝或宣统帝。是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两次即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1917年张勋复辟时又做了12天的皇帝。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传奇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得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这几十位有较大历史影响的末代皇帝,其最后的命运一般有三种左右,一是自杀,二是被杀,三是享受较为优渥的待遇,自然死亡,结束其一生。根据笔者统计:被杀的有18位,占被统计人数的55%左右;自杀的有4位,自然死亡的有11位,后两者所占比重总和不及被杀所占的比例。因此基本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朝代鼎革之际,前朝皇帝被杀和自杀的概率高达67%,概率相当之高,平均三位皇帝就有一位被杀死,在王朝前期,皇帝这个职业可以说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岗位,在王朝的后期,尤其是末期,其死亡的概率相当高。根据笔者的统计,如果新的王朝是以禅让的方式取代旧有的朝代,前朝皇帝基本上都能善终。如果新的王朝是以叛乱或者武力的方式夺取前代政权,那么前朝的命运基本上只有一个,就是被杀。根据笔者统计的南北朝的10位皇帝,除了陈后主是以自然死亡的方式结束其一生,其他9位皇帝,无一例外都被新皇帝杀死,这样的结果也与当时的社会动荡、人心不古等因素密切相关,也彻底颠覆了三国时期末代皇帝得以颐养天年的结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