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茨威格和电影《巫山云》

作者:文艺天地—宁文英
茨威格和电影《巫山云》

文/马家骏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奥地利杰出的作家。他写诗、翻译,主要是创作人物传记和小说。其中《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为著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写的是:著名小说家r.收到从来不认识的女人的信。信以那女人的口气倾诉她的一生:女人十三岁时,偷偷爱上了搬到楼上对门的青年作家。后来,她随母亲到继父住的因斯布鲁克,但依然爱着那作家。十八岁时她独自回到维也纳,在服装店当了职员。她经常去那熟悉的巷子看作家窗户的灯光。作家邀请她去卧室,她坦然与之同住了三夜。之后作家外出,断了音讯。女人生了一个儿子,含辛茹苦养到十一岁。为了求生,她卖身,但依然爱那作家。某次,在豪华舞厅二人相遇。作家没有认出那女人来。偕之去旧地欢乐,次晨反给一笔钱作买春费。十三岁的邻居、十八岁的少女和二十九岁的美艳妇人,这三者都没有被作家认出来。作家是不负责任的知识分子,玩弄了女人立即忘却。女人是爱情专一、不要报偿的自我完善者。茨威格的褒贬态度是明显的。这封信用第一人称,揭示那女孩子的内心,十分深刻,写得很细腻,很动感情。

1948年,美国编剧霍华德·科克把这篇小说改编成电影。由奥菲尔斯导演,女主角由著名女演员琼·芳登扮演。琼·芳登拍过《蝴蝶梦》、《深闺疑云》等有名的电影。过去我国将这部影片的片名译为《巫山云》。

从短篇小说改编成电影,自然有许多变动。首先,电影给人物安上了姓名,作家改成了英俊的钢琴家斯蒂芬·布兰德。这种职业变动,很合乎电影这种体裁,电影在许多地方(如少女在窗下探望向往时)加进了钢琴乐曲,这就增添了浪漫色彩和艺术情调。琼·芳登演的女人有了名字叫丽莎·伯恩德。改编者对丽莎的生活道路作了补充与渲染。在同继父居住的城市里,丽莎拒绝英俊青年军官求婚,突出了丽莎爱情的忠贞不渝。丽莎回到维也纳,在服装店当了模特儿。这个职业较小说要具体,而且突出了丽莎的美丽。生了儿子以后,电影上的丽莎嫁了奥地利贵族,这比写女人当高等妓女要更为满足观众的心理。贵族爱丽莎的儿子,并让孩子姓音乐家的姓。但丽莎终于离开愤怒的丈夫,要回到穷困潦倒的钢琴家身边。当时丽莎与儿子在火车上染上了斑疹伤寒。她死前,给钢琴家写了长信并附上儿子生前的照片(这也符合电影这种视觉艺术的要求)。最后,电影加了一个结尾:奥地利贵族要与钢琴家决斗,钢琴家先是干完风流韵事想逃离维也纳,但读了长信,则戴上丽莎最后见面给他的白花去应战,出院子时,回头似乎看到那十三岁少女微笑着给他开门的幻影。这种回忆起陌生女人的一切,可以前后照应,激起观众的联想,但同主题批判玩弄了女人便忘却的这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卑鄙就有了距离。

(刊于1982年12月号《电影之窗》,附有电影剧照)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