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茨威格和電影《巫山雲》

作者:文藝天地—甯文英
茨威格和電影《巫山雲》

文/馬家駿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奧地利傑出的作家。他寫詩、翻譯,主要是創作人物傳記和小說。其中《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最為著名。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寫的是:著名小說家r.收到從來不認識的女人的信。信以那女人的口氣傾訴她的一生:女人十三歲時,偷偷愛上了搬到樓上對門的青年作家。後來,她随母親到繼父住的因斯布魯克,但依然愛着那作家。十八歲時她獨自回到維也納,在服裝店當了職員。她經常去那熟悉的巷子看作家窗戶的燈光。作家邀請她去卧室,她坦然與之同住了三夜。之後作家外出,斷了音訊。女人生了一個兒子,含辛茹苦養到十一歲。為了求生,她賣身,但依然愛那作家。某次,在豪華舞廳二人相遇。作家沒有認出那女人來。偕之去舊地歡樂,次晨反給一筆錢作買春費。十三歲的鄰居、十八歲的少女和二十九歲的美豔婦人,這三者都沒有被作家認出來。作家是不負責任的知識分子,玩弄了女人立即忘卻。女人是愛情專一、不要報償的自我完善者。茨威格的褒貶态度是明顯的。這封信用第一人稱,揭示那女孩子的内心,十分深刻,寫得很細膩,很動感情。

1948年,美國編劇霍華德·科克把這篇小說改編成電影。由奧菲爾斯導演,女主角由著名女演員瓊·芳登扮演。瓊·芳登拍過《蝴蝶夢》、《深閨疑雲》等有名的電影。過去我國将這部影片的片名譯為《巫山雲》。

從短篇小說改編成電影,自然有許多變動。首先,電影給人物安上了姓名,作家改成了英俊的鋼琴家斯蒂芬·布蘭德。這種職業變動,很合乎電影這種體裁,電影在許多地方(如少女在窗下探望向往時)加進了鋼琴樂曲,這就增添了浪漫色彩和藝術情調。瓊·芳登演的女人有了名字叫麗莎·伯恩德。改編者對麗莎的生活道路作了補充與渲染。在同繼父居住的城市裡,麗莎拒絕英俊青年軍官求婚,突出了麗莎愛情的忠貞不渝。麗莎回到維也納,在服裝店當了模特兒。這個職業較小說要具體,而且突出了麗莎的美麗。生了兒子以後,電影上的麗莎嫁了奧地利貴族,這比寫女人當高等妓女要更為滿足觀衆的心理。貴族愛麗莎的兒子,并讓孩子姓音樂家的姓。但麗莎終于離開憤怒的丈夫,要回到窮困潦倒的鋼琴家身邊。當時麗莎與兒子在火車上染上了斑疹傷寒。她死前,給鋼琴家寫了長信并附上兒子生前的照片(這也符合電影這種視覺藝術的要求)。最後,電影加了一個結尾:奧地利貴族要與鋼琴家決鬥,鋼琴家先是幹完風流韻事想逃離維也納,但讀了長信,則戴上麗莎最後見面給他的白花去應戰,出院子時,回頭似乎看到那十三歲少女微笑着給他開門的幻影。這種回憶起陌生女人的一切,可以前後照應,激起觀衆的聯想,但同主題批判玩弄了女人便忘卻的這類資産階級知識分子的卑鄙就有了距離。

(刊于1982年12月号《電影之窗》,附有電影劇照)

(注:本文作者已經授權本頭條)

(馬家駿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現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陝西省外國文學學會名譽會長(原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原理事、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原理事、陝西省高等學校戲曲研究會原會長、陝西詩詞學會原顧問、陝西省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原常務理事、陝西省建設社會主義公德心先進個人、陝西省教書育人先進教師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獨著有《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學》、《美學史的新階段》、《詩歌探藝》、《世界文學探究》等12種;與女兒馬曉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學真髓》、《西洋戲劇史》等4種;主編有《世界文學史》(3卷)、《高爾基創作研究》等9種;編輯有《歐美現代派文學30講》等4種;參編合著有《馬列文論百題》、《文化學研究方法》、《東方文學50講》、《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等40多種。

名列《中國作家大辭典》、《中華詩人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大辭典》、劍橋《國際傳記辭典》(英文第27版)、俄羅斯科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國外俄羅斯學專家名錄》(俄文版)、《陝西百年文藝經典》等40餘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