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茨威格絕筆書《昨日的世界》

作者:清晨的一杯咖啡

上海譯文出版社,徐友敬翻譯。我覺得挺好。也許是後來翻譯的,借鑒了前人的成果,讀起來真的很順。

我是從《象棋的故事》發現茨威格,那時是一本雜志裡的夾的薄薄的小冊子,巴掌大小。那是中學時,一個中午,立馬被作者的文筆,意境征服了,中午午睡取消,一口氣讀完了。從此對茨威格念念不忘。

後來,讀到他的《一個女人的二十四小時》,心理描寫極其相近,讀起來身臨其境,仿佛主人公就是你。真個叫驚心動魄。

後來知道他很喜歡弗洛伊德,是用心理分析的手法寫作。

我以為他的書我都讀完了,也就停止了對他的書的搜求。

《昨日的世界》是個意外收獲,一天到西西弗書店閑逛,偶然看到茨威格的名字,發現居然有一作者的書沒讀過,立刻買下來。

買回來後我仍然是一口氣讀完的,讀了兩三天。

一口氣讀完的書,總是好書不是?因為眷戀着沒讀的章節,是以抽空去讀,不讀完不罷休,别的書也進不了視野。

更妙的是,讀完這本書我深深沉醉書中的精神世界。仿佛做了一個長長的夢。現實反而有些渺茫和遙遠了。

很少有人推薦這本書。不知道為什麼。

茨威格絕筆書《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絕筆書《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絕筆書《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最初是寫戲劇的,可惜機會不好,轉向傳記和小說創作了。

他倒坦然,認為這樣實際上黑鏡他學習和了解世界的機會。

不然他在戲劇上成名了,賺錢多了,就停滞不前了。也不會有日後的文學成就了。

賺錢是一回事,創作成就是另一回事。

茨威格的戲劇國内沒有引進,是個遺憾。

茨威格絕筆書《昨日的世界》

這段很妙。

我們這個時代,穿什麼衣服?男人穿西服,上身是襯衫和領帶,下身皮帶和長褲,長褲似乎隻有黑色主流。襯衫插入皮帶下面。

這樣的穿着,自然嗎?

大概也不自然。

坐在辦公桌前,要一動不動才好。稍微動一下,襯衫的下部從皮帶裡抽出來,塞進去,再動,再塞。

女士呢?長裙加高跟鞋。高跟鞋對身體的危害自不必贅述,對審美觀念的影響,卻影響深遠。穿運動鞋,穿的人舒服了,不美觀,正式場合還是高跟鞋,且越高越好,越細越好。美,已經和自然,舒适背道而馳了。

中國為什麼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體系和穿衣風格呢?

印度人老是被中國人瞧不起,稱其為阿三。但是看看人家的服裝,女人不以穿高跟鞋為美,男人穿長衫和拖鞋。

我以為,印度文化是有自信的,至少不比中國文化少。

對性保持緘默,假裝看不見,也是中國文化一個缺憾。

有人質疑,嫖娼違法,包養為什麼合法而且廣泛存在呢?

李銀河說,嫖娼賣淫不道德,但不必入罪。道德譴責就好了。就像譴責包養一樣。

可惜不被主流認同。

主流在幹什麼?假裝看不見。

茨威格絕筆書《昨日的世界》

人類很可笑。對戰争的恐懼,在逐漸演變,變成對戰争的狂熱。一個人,是聰明人,一群人就是烏合之衆了。

人們厭倦了日常工作,不再是普通的卑微的郵差,辦公室文員,小攤販,投入戰争,很大機率能成為英雄,人人敬仰,萬衆矚目。

可是,戰争最終能帶來什麼?

死亡,殘疾,生離死别。

中國人多是和平主義者,不到生活難以為繼,吃不到飯,是不會造反,不會侵略他國的。

中國人之是以追求和平,熱愛和平,我認為,很大因素是中國曆史上的災難太多了,戰亂多,天災多,饑荒多,人們才有“甯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的追求。

杜甫的三吏三别,寫盡了戰争對人民的傷害,是存入了中國人文化記憶裡的。謝謝杜甫。他的詩創造了中國人的一個獨特的文化基因。

茨威格絕筆書《昨日的世界》

歐洲的世界大戰,名字很大,其實隻是多國混戰。

奧地利全國才5000萬人口,國土面積83855平方公裡。

還不如中國一個省面積大。在中國人眼中誠然是小國寡民了。

書到結尾,茨威格充滿了對世界的絕望,和年輕的妻子自殺。

是以,這本書算是他的絕筆書了。絕筆書總有血和淚,讀罷讓人哀傷良久。

讀完一直歎息,茨威格再堅持一下,戰争就結束了啊。

我的版本,上海譯文出版社的,文字通順,文筆優美,讀起來完全不會覺得是翻譯過來的作品。似乎就是用漢語寫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