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茨威格绝笔书《昨日的世界》

作者:清晨的一杯咖啡

上海译文出版社,徐友敬翻译。我觉得挺好。也许是后来翻译的,借鉴了前人的成果,读起来真的很顺。

我是从《象棋的故事》发现茨威格,那时是一本杂志里的夹的薄薄的小册子,巴掌大小。那是中学时,一个中午,立马被作者的文笔,意境征服了,中午午睡取消,一口气读完了。从此对茨威格念念不忘。

后来,读到他的《一个女人的二十四小时》,心理描写极其相近,读起来身临其境,仿佛主人公就是你。真个叫惊心动魄。

后来知道他很喜欢弗洛伊德,是用心理分析的手法写作。

我以为他的书我都读完了,也就停止了对他的书的搜求。

《昨日的世界》是个意外收获,一天到西西弗书店闲逛,偶然看到茨威格的名字,发现居然有一作者的书没读过,立刻买下来。

买回来后我仍然是一口气读完的,读了两三天。

一口气读完的书,总是好书不是?因为眷恋着没读的章节,所以抽空去读,不读完不罢休,别的书也进不了视野。

更妙的是,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沉醉书中的精神世界。仿佛做了一个长长的梦。现实反而有些渺茫和遥远了。

很少有人推荐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

茨威格绝笔书《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绝笔书《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绝笔书《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最初是写戏剧的,可惜机会不好,转向传记和小说创作了。

他倒坦然,认为这样实际上黑镜他学习和了解世界的机会。

不然他在戏剧上成名了,赚钱多了,就停滞不前了。也不会有日后的文学成就了。

赚钱是一回事,创作成就是另一回事。

茨威格的戏剧国内没有引进,是个遗憾。

茨威格绝笔书《昨日的世界》

这段很妙。

我们这个时代,穿什么衣服?男人穿西服,上身是衬衫和领带,下身皮带和长裤,长裤似乎只有黑色主流。衬衫插入皮带下面。

这样的穿着,自然吗?

大概也不自然。

坐在办公桌前,要一动不动才好。稍微动一下,衬衫的下部从皮带里抽出来,塞进去,再动,再塞。

女士呢?长裙加高跟鞋。高跟鞋对身体的危害自不必赘述,对审美观念的影响,却影响深远。穿运动鞋,穿的人舒服了,不美观,正式场合还是高跟鞋,且越高越好,越细越好。美,已经和自然,舒适背道而驰了。

中国为什么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和穿衣风格呢?

印度人老是被中国人瞧不起,称其为阿三。但是看看人家的服装,女人不以穿高跟鞋为美,男人穿长衫和拖鞋。

我以为,印度文化是有自信的,至少不比中国文化少。

对性保持缄默,假装看不见,也是中国文化一个缺憾。

有人质疑,嫖娼违法,包养为什么合法而且广泛存在呢?

李银河说,嫖娼卖淫不道德,但不必入罪。道德谴责就好了。就像谴责包养一样。

可惜不被主流认同。

主流在干什么?假装看不见。

茨威格绝笔书《昨日的世界》

人类很可笑。对战争的恐惧,在逐渐演变,变成对战争的狂热。一个人,是聪明人,一群人就是乌合之众了。

人们厌倦了日常工作,不再是普通的卑微的邮递员,办公室文员,小摊贩,投入战争,很大概率能成为英雄,人人敬仰,万众瞩目。

可是,战争最终能带来什么?

死亡,残疾,生离死别。

中国人多是和平主义者,不到生活难以为继,吃不到饭,是不会造反,不会侵略他国的。

中国人之所以追求和平,热爱和平,我认为,很大因素是中国历史上的灾难太多了,战乱多,天灾多,饥荒多,人们才有“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的追求。

杜甫的三吏三别,写尽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是存入了中国人文化记忆里的。谢谢杜甫。他的诗创造了中国人的一个独特的文化基因。

茨威格绝笔书《昨日的世界》

欧洲的世界大战,名字很大,其实只是多国混战。

奥地利全国才5000万人口,国土面积83855平方公里。

还不如中国一个省面积大。在中国人眼中诚然是小国寡民了。

书到结尾,茨威格充满了对世界的绝望,和年轻的妻子自杀。

所以,这本书算是他的绝笔书了。绝笔书总有血和泪,读罢让人哀伤良久。

读完一直叹息,茨威格再坚持一下,战争就结束了啊。

我的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文字通顺,文笔优美,读起来完全不会觉得是翻译过来的作品。似乎就是用汉语写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