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故乡的菜肴》徐铸成 | “名人笔下的宜兴”系列选登

宜兴山水自古有名,连苏东坡也想归田终老。海内外人士旅游江南,总漏不掉宜兴的两洞。如果能恢复和发展宜兴传统菜的特色,使来宾于欣赏山水名胜之余,吃到宜兴的时鲜名菜,他们会更加留连忘返。

《故乡的菜肴》徐铸成(1907-1991),宜兴人,曾任《大公报》、《文汇报》总编辑

《故乡的菜肴》徐铸成 | “名人笔下的宜兴”系列选登

回忆过去宜兴城里最大最有名的馆子叫“王复茂”菜馆,婚、嫁、丧、寿,一般由它来包办筵席。普通筵席叫“整鸭席”,便席叫“扣鸭席”。有名的富室大户,则至少要请“六大六小”的“鱼皮席”或“八大八小”的“鱼翅席”。

以我常吃的“整鸭席”为例:席上先摆好十二个碟子,分为三组,一组是水果,有橙黄橘片,拼堆成一个小丘形;有红菱,有藕片和荸荠,还有削好的甘蔗,也切片堆成小“丘“。一组是蜜饯,一般是蜜青梅、蜜红果、蜜黄萝卜条,凑上一碟西瓜子。还有一组是下酒的小菜,经常是鲜红的大虾、乌黑的皮蛋片,青绿的水芹上加一层黄的蛋丝,还有一碟是糖醋“炸骨”。当初设计这个款式,是大有深意的,客人坐席后,先尝点蜜饯,开开胃,然后斟上酒,佐以中间的四碟小菜。至于四色水果,则留待酒醉饭饱后帮助消化和醒酒的。

酒过三巡后,先是陆续上四个“热炒”,一般是虾仁、干贝、冰糖莲子,还有一碗,多半是时鲜菜,比如春天,是清炖桃花菌,秋天是雁来菌或清蒸黄雀,冬天则是冬笋之类。这四小碗汤菜,就妙在它的量少,少吃一点,更加觉得余味无穷。

四个“热炒”端走后,主人到每桌敬酒,原来是上“头菜”了。“整鸭席”的头菜,是海参、肉丸、鱼丸以及肉丝、笋丝合烧的大杂烩,有一大碗——我们叫“海碗”,要经过一番一拳、对酒,才能吃完。接着就是一个平底大盆的清蒸整鸭,是一盆盆在蒸笼里蒸出来的,上面还披盖着鲜红的火腿片和黄白的笋片。

两道主菜以后,上一大盆八宝饭——我们叫甜果菜(甜果饭),用油很重,尽管滚烫,但看不出一点腾腾的热气。最后是上下饭菜,四大盆菜:红烧青鱼、炖蹄膀或糟扣肉、雪菜肉丝、碧绿的炒菠菜,一海碗蛋花汤。当然应季节的不同,有少数菜会有些变动,比如螃蟹上市时,就会增加一大碗炒蟹粉;黄雀上市时,糟扣肉就换了蜜黄雀加碎肉包的卷子;栗子上市时,冰糖莲子换了冰糖桂花栗子汤等。

回想当时“王复茂”的老师傅们的确相当高明。他们选料好,烹调技术也好,色香味俱佳。比如他们做的“炸骨”,酸甜适口,味重而不腻,连骨头也炸酥了,肉还是那么嫩。炒蟹粉则以蟹黄为主,黄白相间,加上一层香菜末,吃时再倾一勺米醋,味道确实是鲜美可口。

《故乡的菜肴》徐铸成 | “名人笔下的宜兴”系列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