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鲸平台专访贾凡:要相信文化的力量,音乐剧未来还有更大发展空间

“最后一场猜拳谁赢了?”

“诶?谁赢了来着?是张泽吧,上一场应该是张泽。”

“所以是张泽挑战了那个高音?”

“哈哈,是的。”

看过《摇滚浮士德》的观众都知道,返场时四个主演猜拳决定谁去挑战高音,算是一个“传统保留项目”,甚至还有人做过演员们的胜负统计,我们也用这个猜拳梗开启了这段与贾凡的对话。

鲸平台专访贾凡:要相信文化的力量,音乐剧未来还有更大发展空间

(《摇滚浮士德》深圳末场合影,图源: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微博)

成长:从抓住机会到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

因为是茱莉亚音乐学院全a成绩毕业的硕士,贾凡被粉丝戏称“贾全a”。“歌剧不仅是个舶来品,它还不是个大众艺术,主要集中在国家院团里,演出机会不多,而且小时候也喜欢看音乐剧,喜欢唱歌,后面的契机就是回国,然后参加了一个综艺,被大家知道了。”美声出身的他,进入音乐剧行业的契机是《声入人心》,这也是音乐剧行业被更多人所熟知的一个标志性综艺。

“一开始入行的时候,作为演员没有什么资格去挑,还是要先把机会抓住,只要音乐是能驾驭的,本子是ok的,那就尽可能用自己的手段去塑造这个角色。现在会去考虑本子啊角色啊这些。”

《摇滚浮士德》是他入行两年多以来,接的第五部剧。“如果算上《蛋壳里的心跳》的话,这是第五部,这个角色是我喜欢的,音乐也很喜欢,我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设计,里面的第二套衣服也是我自己的。”虽然x-光明这个角色在剧里的戏份不算很多,但能自己去挑一个喜欢的角色出演,是他入行后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见证。

“近两年来音乐剧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话题,这两年确实是一个井喷式的爆发,这个市场在快速发展,两三年就赶得上过去十年的进程。”贾凡觉得,可能是大家了解了这样一门艺术,然后就有了需求,制作公司也看到了市场的缺口,所以开始大量引进剧目改编成中文版推向市场。“原创剧要花更多的时间,现在疫情国外原版剧又进不来,所以(引进剧目的中文版)是最快的一个方式。”

“现在舞台剧里面最火的是音乐剧吗?

“我不认为现在最火的是音乐剧,我觉得舞剧、话剧也都很火吧。可能音乐剧是更热闹些。“

鲸平台专访贾凡:要相信文化的力量,音乐剧未来还有更大发展空间

(《贝多芬》剧照,图源:网络)

思考:这个行业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

“现在拿到的本子会多起来吗?”

“我吗?我没有很多,因为这是个双向选择。“贾凡告诉我们,现在市场上剧目不少,但每个剧的成本不同,制作方会根据自己的成本去挑选合适的演员,但对于市场上的剧目数量的上涨趋势他也给了一个肯定的回答:”那(剧目)量上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今年我们还在说怎么这么多音乐剧啊,上海的观众看得过来吗,哈哈,几乎是一个成几何倍数的上涨。“

音乐剧市场的快速发展,也让演员数量开始“吃紧”。不少观众在近年都有一个感受,舞台剧演员开始“轧戏”了。“剧有很多,但综合因素衡量之后,能符合各方需求的演员就那么一些,大家都处在一个想要快速进步快速发展的状态,”贾凡很客观的看待这个敏感话题,“趋势肯定是好的,没有这个繁荣的趋势其他一切都白搭,总是要被市场认可才能往后发展,所以你不能说他是不对的,但我们确实需要新鲜的血液,盘子大了,行业才有更大的发展。”

上座率,无疑是衡量市场态势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排除疫情防控政策的因素,这两年剧场的上座率的上涨明显吗?“

“我因为工作原因接触到了幕后的一些事务,所以对票房的敏感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两年上座率肯定比之前好很多,当然这跟每部剧的市场反馈有关,早几年剧目的票售罄这种事情是比较罕见的,但你看现在如果有明星卡司票就可能会售罄,这个情况也不少了。“

“所以现在剧目在靠明星卡司来带吗?”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可能有明星卡司去带,需要一些话题啊,一些流量啊,让作品被大家所熟知,“对于“带票”话题,贾凡并没有排斥,但他也“人间清醒”的一再强调内容优质才是“王道”,“但是你把这些观众吸引到剧场之后能不能留住他们呢?那就要看你作品的口碑了。”

鲸平台专访贾凡:要相信文化的力量,音乐剧未来还有更大发展空间

(《拉赫玛尼诺夫》剧照,图源:网络)

未来:这个行业还远远没有到达顶峰

“这个事儿(行业的持久发展)是需要大家一起发力。”

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他觉得资本、团队、内容缺一不可。“没有钱团队都粘不起来,但光有明星卡司没有内容也不是长久之计,归根到底还是要内容足够好。”他觉得好的内容,是故事要够清晰明白,音乐摇好听朗朗上口,只有被观众所认可了,这作品才是完整的。

“镜头上的演员,是无法体会到舞台剧演员那种满足感,就是在谢幕的时候观众给予你的及时的反馈。”在贾凡看来,这种成就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吸引更多影视演员来舞台的原因,但这是他“快乐的源泉”。

这种“现场感”,可能也是很多观众的来剧场的原因,当然这是后话。

“最早的时候是在学校拿到好成绩会让我很有成就感,刚赚钱的时候可能出去买个包买个衣服会让我有成就感,现在能让我开心的就是能把一场戏演好,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而且演好了自己也很开心。”

谈及未来规划,贾凡说自己是肯定不会离开舞台,但也会考虑尝试另一种方式存在于舞台上,“我觉得我自己有很多想法,对内容的见解和创作,我想着有这么多的灵感和热情,为什么不把它投入到自己的项目当中去,这可能也会是我下一步的方向,希望去做更多的一些幕后的工作。”或许,做幕后,也是为行业纳入新鲜血液的方法。

“这个市场肯定是好的。”贾凡对于市场的前景他非常看好,“有些资本可能会觉得这个体量比较小,但文化的力量是很大的,我们现在就是努力把标记做好,不然资本就算想来投钱都没有地方投。”在他看来,行业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比对欧美、日韩的发展路径,目前中国还远远没有到达行业的顶峰,未来可期。

采访中,贾凡会特别提到“平衡”这个词儿,他说也可能跟他性格有关,喜欢稳稳的去推进一件事,这样比较“踏实“。”怎么把艺术与观众的喜好、市场的认可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慢慢去摸索,我觉得这个还是挺有意思的。“

“本来我们是深圳演完了要回北京的,结果现在疫情不是很明朗只好停了,今年算结束了,但1月的时候我们还会去苏州和宁波,可能我们还会回到上海做收官。”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让《拉赫玛尼诺夫》北京站不得不暂停,但贾凡说等这波疫情过去,后面还会继续巡下去。

疫情点发,给舞台剧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但这个小众行业的顽强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想。

“那等回到上海,我再去看一次。”

这算是我们跟贾凡的一个约定,或许,这也是观众与剧场的一个约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