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鲸平台專訪賈凡:要相信文化的力量,音樂劇未來還有更大發展空間

“最後一場猜拳誰赢了?”

“诶?誰赢了來着?是張澤吧,上一場應該是張澤。”

“是以是張澤挑戰了那個高音?”

“哈哈,是的。”

看過《搖滾浮士德》的觀衆都知道,返場時四個主演猜拳決定誰去挑戰高音,算是一個“傳統保留項目”,甚至還有人做過演員們的勝負統計,我們也用這個猜拳梗開啟了這段與賈凡的對話。

鲸平台專訪賈凡:要相信文化的力量,音樂劇未來還有更大發展空間

(《搖滾浮士德》深圳末場合影,圖源:深圳濱海藝術中心微網誌)

成長:從抓住機會到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

因為是茱莉亞音樂學院全a成績畢業的碩士,賈凡被粉絲戲稱“賈全a”。“歌劇不僅是個舶來品,它還不是個大衆藝術,主要集中在國家院團裡,演出機會不多,而且小時候也喜歡看音樂劇,喜歡唱歌,後面的契機就是回國,然後參加了一個綜藝,被大家知道了。”美聲出身的他,進入音樂劇行業的契機是《聲入人心》,這也是音樂劇行業被更多人所熟知的一個标志性綜藝。

“一開始入行的時候,作為演員沒有什麼資格去挑,還是要先把機會抓住,隻要音樂是能駕馭的,本子是ok的,那就盡可能用自己的手段去塑造這個角色。現在會去考慮本子啊角色啊這些。”

《搖滾浮士德》是他入行兩年多以來,接的第五部劇。“如果算上《蛋殼裡的心跳》的話,這是第五部,這個角色是我喜歡的,音樂也很喜歡,我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設計,裡面的第二套衣服也是我自己的。”雖然x-光明這個角色在劇裡的戲份不算很多,但能自己去挑一個喜歡的角色出演,是他入行後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見證。

“近兩年來音樂劇是一個比較流行的話題,這兩年确實是一個井噴式的爆發,這個市場在快速發展,兩三年就趕得上過去十年的程序。”賈凡覺得,可能是大家了解了這樣一門藝術,然後就有了需求,制作公司也看到了市場的缺口,是以開始大量引進劇目改編成中文版推向市場。“原創劇要花更多的時間,現在疫情國外原版劇又進不來,是以(引進劇目的中文版)是最快的一個方式。”

“現在舞台劇裡面最火的是音樂劇嗎?

“我不認為現在最火的是音樂劇,我覺得舞劇、話劇也都很火吧。可能音樂劇是更熱鬧些。“

鲸平台專訪賈凡:要相信文化的力量,音樂劇未來還有更大發展空間

(《貝多芬》劇照,圖源:網絡)

思考:這個行業需要更多的新鮮血液

“現在拿到的本子會多起來嗎?”

“我嗎?我沒有很多,因為這是個雙向選擇。“賈凡告訴我們,現在市場上劇目不少,但每個劇的成本不同,制作方會根據自己的成本去挑選合适的演員,但對于市場上的劇目數量的上漲趨勢他也給了一個肯定的回答:”那(劇目)量上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今年我們還在說怎麼這麼多音樂劇啊,上海的觀衆看得過來嗎,哈哈,幾乎是一個成幾何倍數的上漲。“

音樂劇市場的快速發展,也讓演員數量開始“吃緊”。不少觀衆在近年都有一個感受,舞台劇演員開始“軋戲”了。“劇有很多,但綜合因素衡量之後,能符合各方需求的演員就那麼一些,大家都處在一個想要快速進步快速發展的狀态,”賈凡很客觀的看待這個敏感話題,“趨勢肯定是好的,沒有這個繁榮的趨勢其他一切都白搭,總是要被市場認可才能往後發展,是以你不能說他是不對的,但我們确實需要新鮮的血液,盤子大了,行業才有更大的發展。”

上座率,無疑是衡量市場态勢的一個重要名額。

“如果排除疫情防控政策的因素,這兩年劇場的上座率的上漲明顯嗎?“

“我因為工作原因接觸到了幕後的一些事務,是以對票房的敏感度還是比較高的。這兩年上座率肯定比之前好很多,當然這跟每部劇的市場回報有關,早幾年劇目的票售罄這種事情是比較罕見的,但你看現在如果有明星卡司票就可能會售罄,這個情況也不少了。“

“是以現在劇目在靠明星卡司來帶嗎?”

“當然最開始的時候,可能有明星卡司去帶,需要一些話題啊,一些流量啊,讓作品被大家所熟知,“對于“帶票”話題,賈凡并沒有排斥,但他也“人間清醒”的一再強調内容優質才是“王道”,“但是你把這些觀衆吸引到劇場之後能不能留住他們呢?那就要看你作品的口碑了。”

鲸平台專訪賈凡:要相信文化的力量,音樂劇未來還有更大發展空間

(《拉赫瑪尼諾夫》劇照,圖源:網絡)

未來:這個行業還遠遠沒有到達頂峰

“這個事兒(行業的持久發展)是需要大家一起發力。”

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他覺得資本、團隊、内容缺一不可。“沒有錢團隊都粘不起來,但光有明星卡司沒有内容也不是長久之計,歸根到底還是要内容足夠好。”他覺得好的内容,是故事要夠清晰明白,音樂搖好聽朗朗上口,隻有被觀衆所認可了,這作品才是完整的。

“鏡頭上的演員,是無法體會到舞台劇演員那種滿足感,就是在謝幕的時候觀衆給予你的及時的回報。”在賈凡看來,這種成就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他不知道這是不是吸引更多影視演員來舞台的原因,但這是他“快樂的源泉”。

這種“現場感”,可能也是很多觀衆的來劇場的原因,當然這是後話。

“最早的時候是在學校拿到好成績會讓我很有成就感,剛賺錢的時候可能出去買個包買個衣服會讓我有成就感,現在能讓我開心的就是能把一場戲演好,能夠獲得大家的認可,而且演好了自己也很開心。”

談及未來規劃,賈凡說自己是肯定不會離開舞台,但也會考慮嘗試另一種方式存在于舞台上,“我覺得我自己有很多想法,對内容的見解和創作,我想着有這麼多的靈感和熱情,為什麼不把它投入到自己的項目當中去,這可能也會是我下一步的方向,希望去做更多的一些幕後的工作。”或許,做幕後,也是為行業納入新鮮血液的方法。

“這個市場肯定是好的。”賈凡對于市場的前景他非常看好,“有些資本可能會覺得這個體量比較小,但文化的力量是很大的,我們現在就是努力把标記做好,不然資本就算想來投錢都沒有地方投。”在他看來,行業的發展是一個過程,比對歐美、日韓的發展路徑,目前中國還遠遠沒有到達行業的頂峰,未來可期。

采訪中,賈凡會特别提到“平衡”這個詞兒,他說也可能跟他性格有關,喜歡穩穩的去推進一件事,這樣比較“踏實“。”怎麼把藝術與觀衆的喜好、市場的認可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态,慢慢去摸索,我覺得這個還是挺有意思的。“

“本來我們是深圳演完了要回北京的,結果現在疫情不是很明朗隻好停了,今年算結束了,但1月的時候我們還會去蘇州和甯波,可能我們還會回到上海做收官。”雖然因為疫情的原因讓《拉赫瑪尼諾夫》北京站不得不暫停,但賈凡說等這波疫情過去,後面還會繼續巡下去。

疫情點發,給舞台劇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但這個小衆行業的頑強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想。

“那等回到上海,我再去看一次。”

這算是我們跟賈凡的一個約定,或許,這也是觀衆與劇場的一個約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