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近吴湖帆

作者:健康时报

开卷有益,先慢慢地展开画轴,欣赏大师的作品吧——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走近吴湖帆

得天独厚的家学渊源

吴湖帆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吴大澂系晚清大吏,甲午战争的主要指挥者之一,曾历官山、陕、两河、湖、广巡抚。上马能战,下马能诗,因清廷的腐败无能,兵败解甲,回归故里苏州。他一生于鉴赏、诗文、书画皆有深研,而尤以大篆为胜。他的父亲吴本善,喜临池,行草书为当时本地之冠。生母沈静研夫人为川沙名门沈韵初女,幼承庭训,诸子百家、琴棋书画皆通,让儿子未进学前已受其濡染。

吴湖帆四五岁起,艺事上得先贤陆廉夫指教。陆原为吴大澂幕下军师,擅绘花果,悉心调教湖帆看图识字,教他在自己的画上印着摹写。加上童年吴湖帆天性爱笔墨,聪颖过人,以致吴大澂观其所书欣慰叹道:“此子他日必有所成。”晚年的吴大澂在病榻前,以平生藏物之名目相授,并细观其悟性。孙子均能举一反三,应对如流。于是,吴大澂慨然而叹:“有嗣如此,死复何憾!”遂所藏字多留给了孙子,成了孙子日后技艺大进的养料。

吴湖帆小学读完,经祖父朋友介绍到上海读书。世面大了,眼界更得以开阔。并通过各种关系拜识了一批前辈耆宿。

第二年,学校因故迁徙,他中途辍学,又得机会与同学东渡日本,时年13岁。也算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慧眼识宝《富春山居图》

在中国绘画史上,绰号“大痴道人”的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曾画过一幅长卷《富春山居图》,据说在传统山水画史上这是一件登峰造极之作。曾经董其昌等人收藏,后至清代归于宜兴吴之矩。其子对此图钟爱之极,临死前点一盆火,欲焚烧此图为己殉葬。火焰点燃之际,被旁人抢救出来。可惜一幅长卷已被烧成两段,后面一大段被清宫收藏,前面一段此后杳如黄鹤飞去,渺渺不见踪影。

1938年11月奇迹降临吴湖帆府上,据吴湖帆日记载:“曹友卿携来黄大痴《富春山居图》卷首节残本,真迹,约长二尺,高一尺半寸。一节中有经火痕迹三处,后半上角有吴之矩白文印半方,与故宫所藏卷影本(余前年见过真迹)校之,吴之矩印无丝毫差失,后半火烧痕亦连接,且故宫藏前半每距六七寸亦有烧痕与此同,逐步痕迹缩小,约有二三尺光景,可知此卷前半之经火无疑……一旦得此,为之大快。虽只盈尺残本,然是天壤剧迹,弥足珍贵,记此志幸。”(《日记》1938年11月26日)友人带来的这幅山水画正是《富春山居图》的前半段,藏印及火烧痕迹皆与当时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后半段相吻合,吴湖帆当即购下,“为之大快”,并且认为这是天地间的宝物即“天壤剧迹”,非常珍贵。

宝物在手,声名远播。次年元旦,前辈名家纷纷光临吴府,前来探宝:“一月初,冒鹤(亭)丈、李拔(可)翁、沈剑知同来,观大痴《富春图》。余病起无事,专以考据《富春》为消遣。”这一条记载是因吴氏患病而过了半个多月后补记的(《日记》第237页)。

不久,刘海粟闻讯亦约了一批友人前来赏宝:“昨刘海粟、林尔卿、陈小蝶、徐邦达、许姬传、汤令泽、张葱玉等皆来,观大痴《富春图》,以前异议处一致为之消释,均以为确切不移之《富春》原迹矣。海粟并见示王石谷为陈元龙画象山水轴属题。”(《日记》1939年1月28日)其中徐邦达、张葱玉日后都成了鉴赏大家。当时众人观赏之余,一致公认这幅作品确是“大痴道人”黄公望的《富春图》真迹。刘海粟顺便还带来了一幅王石谷绘画请吴湖帆题词。

宝物不厌百回看。过了一月,刘海粟等人又来吴府,表面上是为了商讨“筹备开画会事”,内心还是想再看看宝贝:“剑知、海粟、仲明等来,真意俱在观大痴《富春》卷。新正以来,无人无日不索阅此卷,盖为大痴富春四字所摄人耳,余亦足以自豪矣。”(《日记》1939年2月26日)新年元旦以来,每日都有友人来吴府赏宝,让吴湖帆深感自豪,同时也说明这件作品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据《吴湖帆年表》记载,《富春山居图残卷》于1955年其六十二岁时,由沙孟海委托谢稚柳从吴湖帆手中购得,入藏浙江博物馆。

吴湖帆折鸾之痛

吴湖帆原配夫人是苏州大姓潘氏之女潘静叔,其祖为道光时宰相,其父是光绪时军机大臣。潘静淑虽是名门才女,当年却以“荆布椎髻待湖帆”。婚后,在事业上、生活上对湖帆帮助极大。他们共同生活20多年,夫妇之间,琴琵和鸣,诗画酬唱,极为相得,时人多将他们比作梁(鸿)孟(光)、赵(明诚)李(易安)、赵(松雪)管(仲姬)。不料,1939年,潘氏急疾不治,瘁然而逝,给吴湖帆精神上刺激很大。吴在《故妻潘夫人墓状》中写道:呜呼痛哉!金镂长埋,佳城永闭,我心碎矣,君灵知否?为表奉倩伤神之意,他从这时起更名为“倩”,自号“倩庵”。又请陈巨来为潘静淑刻名章10多方,钤在遗物上,以示悼念。

潘氏安葬于沪西虹桥公墓。吴湖帆特请叶恭绰题“梁景佳城”四字,以备自己百年后合葬用。这一段时间,吴湖帆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他先后填词数十首,哀婉凄约,潘氏的遗物,几乎让他写遍了。

为了减轻吴湖帆的悲绪,他的两个儿了吴孟欧、吴述欧特辑父母所作之画16帧影印行世,名《梁景书屋画集》,封面为叶恭绰题签,前有夏敬观序及陈遽所作之传,后有潘静淑侄潘博山所作之跋。书为作开套色精印,首页刊吴湖帆、潘静淑合影。内页所选吴湖帆山水画7幅,皆其力作,潘氏的花卉9辐,也是从她遗世的160多幅中精选出来的代表作。该书印成后,上海各大书店均有出售,一时很受欢迎。

潘静淑雅好填词,有《绿草词》一卷遗世,吴湖帆感念潘氏,便以《绿遍池塘草》为题,广征图咏。他交游遍海内,数月之间,收到和界名流应征作品一百数十件,其中有吴纯斋、夏闰奄、赵叔儒、夏钊丞、赵云壑、吴待秋、冯超然,冒鹤亭、仇述庵、陈叔通、郑午昌、汪亚尘、刘海粟、溥心畲、张大千、叶恭绰、沈尹默、马公愚、郑慕康、陆抑非等名家的作品。

江州伊立勋先生题曰:“莺燕群飞忆早春,清词丽句墨犹新。如何检点妆台册,顿隔人天倍怆神。”杭县陈叔通题;“风流王谢蔚清门,梁普妆楼世泽尊。绿遍池塘春不住,珮环凄断夜归魂。”番禺叶公绰词曰:“斗偈世缘空,永恨家山绕,梁景凄清似隔年,短梦随春老。调苦曲难终,泪浥香盈抱,莫问他生与此生,绿遍池塘草。”

《绿遍池塘草》1940年问世,吴湖帆亲自作序,又自作画一帧,并题《金缕曲》一词,其中有句:“指望虹桥桥边路,又青青一例年年扫,非痛器,即狂笑。”

吴湖帆折鸾之痛持续了2年多,直到1942年,他和顾抱真结婚才慢慢地解脱出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