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土家族风味打糍粑,守护亲情留住乡愁

作者:悠然小钓东东

“小孩盼过年,大人盼耕田。”春节,一个传统而又古老的节日,曾经勾起多少人对于过年的向往。

过年,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这些习俗,经历了千百年。

物质贫乏的年代,小孩盼过年,只为能够美美吃上几顿肉,开心地享受过年带来的新奇。不像当今时代,吃肉已经不是奢侈了。

对于目前大部分八十年代后期出生的人来说,很多过年的风俗闻所未闻,比如打年粑粑、炸爆米花等过年的传统习俗。

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腊月里来打糍粑。

土家族风味打糍粑,守护亲情留住乡愁

土家族打糍粑

临近春节,各家各户都在忙碌着,磨黄豆、推豆腐、出粉丝,当然,最精彩的,莫过于打糍粑。

南方很多地方,都有腊月间土家族都有打糍粑的习俗,很多人家里备有打粑粑的花岗石、压粑粑的八仙桌、放粑粑的案板。

“二十七,炒炒米;二十八,打粑粑”就是说的腊月二十七土家族每家每户都要炒炒米(南方很多地方用糯米加工成的制品),腊月二十八要组织乡邻和亲戚打糍粑。

今年腊月二十八,有幸参加了一个亲戚的打糍粑活动。

土家族风味打糍粑,守护亲情留住乡愁

糍粑扯成团

亲戚的家离我住的地方将近3公里。中午吃过午饭,亲戚打电话过来,说家里组织打糍粑,叫我们过去,听到说要打糍粑,我很兴奋,二话没说,就赶到他家。

经过冷水一夜的浸泡,糯米已经膨胀,需要用木甑在灶上大火蒸上半小时左右,直到糯米熟透,再用簸箕把蒸好的糯米(当然其他的如小米、高粱、玉米都可以蒸)舀起来,放在粑粑岩上,一次可以放5到10斤。

土家族风味打糍粑,守护亲情留住乡愁

打糍粑

一切准备妥当,接下来就是重头戏——正式打糍粑了。

两个年轻力壮的男人,拿着用檀木做成的锤子,先是用木槌把糯米推均匀、聚拢,然后再举起锤子相对挥锤,你一锤下去,我一锤上来,大约10来分钟,刚才出锅的糯米就打成了绵绵的糯米团子。这时就会安排一个手脚麻利的大嫂,抬起岩石上的糯米迅速搬到八仙桌上。围观的乡邻、亲戚簇上桌旁,把糯米团扯成一个一个的小砣,一般一个小砣重约2两左右。

扯完的小糯米砣一排排整齐堆在八仙桌上,之后把另外一张八仙桌倒过来,压在放糯米砣的桌子上,桌子上站一个人在上头,压2分钟,搬开桌子,糯米粑粑就成形了,不过还要放在案板上冷却一个晚上。

第二天,圆圆的、白白的糍粑就正式完成了。

土家族风味打糍粑,守护亲情留住乡愁

糍粑捏成团场面

现在有很多地方已经使用机械制作粑粑,吃后好像没有糍粑乐口消融的感觉,更没有一丝传统糍粑的味道。

土家族风味打糍粑,守护亲情留住乡愁

成品糍粑,虽然不太美观但很原始

这种感觉,只能在每年的腊月间,偶尔体验。

打糍粑,是一种别样的乡味,还是一份浓浓的乡恋,更是一份对家的眷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