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杜杰教授团队在circulation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s100a8/a9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治疗靶点和预警标志物。该研究阐明了s100a8/a9的致病机制及潜在临床诊断应用。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事件,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干预措施,因此明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心脏损伤的分子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潜在新靶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及临床价值。
杜杰教授团队通过动态转录组发现,s100a8/a9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快速升高。动物体内s100a9敲除及过表达实验证实,s100a8/a9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始动分子。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示,s100a8/a9通过抑制tlr4/erk介导的pgc-1α/nrf1信号通路,下调线粒体复合物i亚基ndufs的基因表达,进而抑制线粒体复合体i功能,使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心肌细胞死亡,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s100a9中和抗体治疗能明显减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随后的临床注册研究中,该课题组发现,冠脉介入治疗后1天,血清s100a8/a9水平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显著相关。
该成果发表后,被瑞士隆德大学的一个独立研究团队于今年7月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所验证。
目前,杜杰教授团队已全面开展s100a8/a9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早期预警和干预治疗的工作:研发了s100a8/a9检测试剂盒、单克隆治疗抗体;以北京安贞医院为中心、联合多家医院开展“s100a8/a9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早期预警”的临床研究。
李玉琳副教授为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杜杰教授、李玉琳副教授和美国jefferson大学马新亮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新闻网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