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廉 :张德礼教授兽医病毒学各论第3-4讲课外、课后思考题解答
——动医1805周子廉 2018011024

思考题:
1.异常(过强)天然免疫应答性重大呼吸道病毒病包括哪些?什么是炎症风暴或细胞因子风暴?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炎症风暴是细胞因子的过度反应,主要是人的免疫系统针对外界病毒和感染的诱因、一些药物的一种过度反应。过度反应无分敌我的时候,就造成了对机体自身的伤害
2.三防(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生物武器战剂多以病毒为主,为什么?病毒武器使用威胁危害多大,使用战略、策略是什么?核武器有使用过原子弹,试验过的氢弹,还有可能的中子弹及禁止研发的钴弹,后面两种威胁、危害更大,总体而言,投入大战,后果如何?
病毒传染性高,致死率高,对人体伤害大,不易治疗。使用战略是保障自身安全。核武器造成的伤害是某一地区局限性的危害,而病毒武器有传染性,会随着人流或空气传播更广。
课后思考题:
1.试述微rna病毒科的主要特点及分类。
本科有230多种成员,仅次于布尼亚病毒科。有许多重要的病毒,如188年lasllfrosch发现的口蹄疫病毒,是目前研究最为深人的动物病毒之一 , 用x射线行射结晶成像技术已在原子水平测定了该病毒的结构。
分类:ictv 第8次分类报告中本科共有9个属:口蹄疫病毒属、肠病毒属、心病毒属、鼻病毒属(rhinovirus)、 肝病毒属、副肠孤病毒属、马鼻病毒属、嵴病毒属及捷申病毒属。第9次分类报告取消了鼻病毒属,新增猴禽猪肠病毒属、塞内卡病毒属、震颤病毒属及禽肝炎病毒属,共12个属。过去未定属的禽脑脊髓炎病毒及鸭肝炎病毒现在分别归人震颤病毒属及禽肝炎病毒属。原来归于鼻病毒属的人甲型鼻病毒及牛鼻病毒,现改划于肠病毒属及口蹄疫病毒属。分属的依据主要是基因组布局的差异。
2. 口蹄疫病毒有哪些血清型?解释其易发生抗原性漂移的原因。
口蹄疫病毒有七个血清型,分别为o,a,c,sat1,say2,sat3以及亚洲1型,每个型又可进一步划分亚型。抗原性漂移,主要是由于编码血凝素(ha)或神经氨酸酶(na)蛋白基因的一系列点突变,导致了h或n蛋白分子上抗原位点氨基酸的替换与同一亚型内ha和na基因发生点突变有关,属量变,可引起中、小型流行。
3.阐述口蹄疫病毒的流行、致病特点及对策。
致病机理:病畜口、 鼻,蹄等部位出现水宛为主要症状,且可能跛行。不同动物的症状稍有不同。怀孕母牛可能流产,然后导致繁殖力降低。猪则以酸蹄为最主要的症状。山羊和绵羊的症状通常比牛温和。口蹄疫传播迅速,常在牛群及猪群大范围流行。除马以外,羊及多种偶蹄动物都易感。此病的致死率很低,但是感染率很高。人类偶能感染,多发生于与患畜密切接触的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多为亚临床感染,可表现发热、食欲差及口、手、脚产生水疱。反刍动物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吸人感染,但也可通过采食或接触污染物感染。病毒经呼吸道感染时,最初在咽复制,而后传播到其他组织。在临床疾病出现前的24h,患畜排出病毒,奶中也带有大量病毒,并持续数天。感染猪喷出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的病毒。
本病毒可长距离经气雾传播,依赖于风向及风速,特别是低温度及高湿度、阴暗的天气。在1967--1968年英国的口路疫流行就是因为长距离的气雾传播。1981 年用计算机模拟了病毒从法国穿越英吉利海峡到达英国的可能性。本病毒可在某些康复动物的咽部长时间存在,牛可长达2年,绵羊可达6个月。猪未发现病毒的持续感染。野生动物如非洲的水牛甚至携带不止种sat 亚型。本病毒在反当动物产生持续性感染的机制仍不清楚。康复与抗体的产生相关。早期igm抗体既能中和同型病毒,也可以抗异型病毒。康复期产生的lgg是型特异性的或是亚型特异性的。康复牛对同型病毒感染的免疫力可维持1年或稍长。细胞免疫的作用与其他微rna病毒感染一样,一般认为意义不大。
4.如何鉴别口蹄疫病毒野毒感染与疫苗接种?
诊断口蹄疫的诊断 只能在指定的实验室进行。送检样品包括水泡液、剥落的水疱皮、抗凝血或血清等。死亡动物还可采淋巴结、扁桃体及心。样品应冰冻保存,或置于ph7.6的甘油缓冲液中。有多种检测方法。oie推荐使用商品化及标准化的elisa试剂盒,如果水疱液或组织含有足够量的抗原,数小时之内就可获得结果。可采用rt pcr检测样本中的病毒。如果样品中病毒的滴度较低,可用bhk-21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分离的病毒通过elisa或者中和试验加以鉴定。过去认为可以通过检测via (病毒相关抗原)的抗体区分野毒感染与疫苗接种。现在知道,via实际上是病毒聚合酶(3d蛋白),疫苗中也有,检测3d抗体并不能区分感染与免疫。取而代之的是检测3abc抗体,是疫苗中没有的非结构蛋白,免疫动物3abc抗体阴性,感染动物则为阳性。
5.比较猪水疱病毒与口蹄疫病毒的异同。
猪水疱病毒与口蹄疫病毒发病相似,发热,蹄冠部水疱,偶由脑脊髓炎。可用elisa和rt-pcr鉴别。
6.肠病毒对猪、禽各有何致病特点?
对猪表现为发热,蹄冠部水疱等,作用强烈。对禽类常导致脑脊髓炎,但比较温和。
7.脑心肌炎病毒的贮主及致病对象如何?
脑心肌炎病毒本病毒的天然宿主为水鼠等嗜齿动物,通过嗜齿动物传给人类、猴、马、牛、猪及象等。美国、澳大利亚及南非猪群及象群管流行心肌类并引致死亡。还发现本病毒与犬、猫的非化脓性脑膜脑炎有关。猎人等特殊人群体内可检出emcv抗体,提示该病毒可能具有公共卫生意义。本病毒经口人侵。在消化道上皮细胞复制。人工感染怀孕母猪1d内即可出现病毒血症,持续8d.至少7可在储类检出病毒。仔猪感染2d可在任何组织中分离出病毒。组织学检查可见心肌细胞及浦肯野纤维间质性心肌炎及坏死,还可见坏死性肩桃体炎及间质性胰腺炎。emcv 对仔储有较高致死率,并引致母猪繁殖障碍。emc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株的致病性有差异,可能与病毒基因组中的poly (c)长度及vpi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等有关。能凝集豚鼠、小鼠等的红细施。可在鸡区增殖,然后可适应vero或bhk21细胞,并产生cpe.诊断可分离病毒,用rt-pcr检测病轩中的病毒核险,中和试验和elisa可检测抗体,清除污染的鼠类及灭鼠是防控的有效措施,预防可接种灭活疫萄,在象群已显示了保护作用。
1.嵌杯病毒有何结构特点?
主要特性病毒颗粒无囊膜,直径40nm,核衣壳20面体对称。病毒衣壳由90个相同的拱形双体蛋白亚单位组成,从而在表面形成32个杯状凹陷(图36-1),病毒因此特征性嵌杯结构而得名。诺瓦病毒属的某些毒株呈毛茸茸的圆球状,曾称为小圆球病毒。
2.试述猫嵌杯病毒的致病特点及鉴别诊断。
致病机理:经气雾及接触传播, 买卖猫的人是更重要的传播媒介。潜伏期2~6d。相当多的康复猫从口咽部排出病毒,排毒时间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猫表现为结膜炎、鼻炎、气管炎、肺炎以及口腔溃疡等。1岁以上猫由于产生抗体,因此很少发病。幼猫的发病率高,猫惠的死亡率可达30%。
诊断:仅根据症状无法 与猫疱疹病毒1型感染区别,可做电镜检查鉴别。或用猫源细胞分离病毒,再做荧光抗体染色或elisa确诊。
3.试述兔出血症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特点、诊断及预防控制
致病机理:本病毒经粪 口途径传播,2月龄以上免易感。最急性者常在6-24内光亡。急性或亚急性病例可见流鼻液,并可表现各种神经症状,发病率100%,死亡率90%,剂检可见凝血块充满全身组织的血管:血管内凝血可能引发了肝坏死。病毒能凝集人红细胞,受体力糖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引进rhdv用以控制当地过多的野生家免,出乎意外地发现,蚊、蝇及乌鸦、鹰等肉食性鸟,可作为本病毒的传播媒介。
诊断:从感染组织 主要是肝可获得高滴度的病毒,用人红细胞做血凝试验,再以抗体做血凝抑制试验即可确诊。也可用其他方法如电镜观察(图36-3)或elisa等做出诊断。
防控:兔出血症是oie规定的通报疫病。除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外,可取肝等匀浆制成灭活疫苗,对免群进行免疫接种,来毒的vp60基因可用杆状病毒表达,并产生无核酸的病毒样颗粒,用于口服或注射免疫均有效,但未商品化。
4. 戊型肝炎病毒有何特点?
其与披膜病毒科有相似之处,其复制酶与风师病毒等有较高同源性,其加相酶(apping enyme)的性质与甲病毒虹ictv第8次分类报告未确定其科,200年召开的病毒性肝免国际会议得其定为度好的需杆,又译为成型肝炎病毒科, 202 年ictv第9次病毒分类报告予以确认,
戊肝病毒科只有一个属:虎肝病毒属。戊型肝炎病毒是目前确认的该属唯一成员。基因组为正链rna,大小约为7 200nt,分为3个阅读框,orfi 编码非结构蛋白,orf2 编码主要衣壳蛋白(cp), orf3重叠于orf1及orf2,编码113-~114个氨基酸的小分子磷蛋白,功能不明。cp分子质量72 0 hev可分为5个基因型,1型及2型仅感染人,3型和4型感染人和动物,1-4型具有交叉免疫力,hev的结源株属于基因3型和4型。
5.星状病毒有何致病特点?如何检测?
主要特性病毒颗粒有明显纤突,直径28~30nm, 20 面体对称。负染后电镜观察约有10%的病者甄粒呈五角或六角星状,因此得名。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正链rna,大小为6 800nt。5'端与vpg蛋白共价结合,3'端为聚a尾。rna有感染性。两个主要衣壳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别为90000u及27 000~ 30000u.还有一些次要蛋白及非结构蛋白。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产生全长基因组rna及24 000nt的亚基因组rna.后者编码主要的衣壳蛋白的前体。本病毒在细胞质复制,成熟的病毒颗粒蓄积在细胞质内呈晶格样排列,通过细胞裂解而释放。牛、猪、猫及人星状病毒可在同源原代胚肾细胞中生长,猪与人星状病毒还可适应于传代细胞系培养,但均需添加10 ug ml胰蛋白酶以激活病毒与细胞的结合。本病毒对ph3、50c经1h、60c经5min、脂溶剂及去垢剂均有抵抗力。rt-pcr可检测本病毒。
6.披膜病毒科的分类及对兽医学的重要性如何?
分类本科分 为甲病毒属 和风疹病毒属。 后者仅种,为感染人的风疹病毒。甲病毒属有29个成员,其中6个主要引致马的疾病,并对人有致病性,有很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代表种为辛德比斯病毒,由按蚊传给人类,毒株毒力有差异,多数致无症状感染,少数引发多发性关节炎、皮疹及发热。
7. 黄病毒科如何分类?各有何特点?
分类本科有3个属: 黄病毒属(fatirm)植病毒属cpeanerna 及丙肝病毒属hpurtin (表6-3)。黄病毒属成员多达69种以上,大多数是人看共患病原,按其集因组的相似性及中和表位的分布,可分为3大复合群:蚊媒复合群、鲜煤复合群及未知提介群.尚有一些成员未能分群。绝大多数的生活史包括昆虫脊柜动物昆虫的循环,蚊媒复合群的日本脑炎病毒及西尼罗河病毒均为比较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鸭坦布苏病毒则是我国新近发现的水禽致病病毒。
瘟病毒属包括猪瘟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和2型(bvdv2) 以及边区病病毒等,均为重要的善医学研究对象。基因测序显示它们的关系密切,尽管自然感染有明显的宿主特异性,实验感染猪瘟病毒可感染牛,bvdv也可感染猪、绵羊及其他反刍动物。
8. 瘟病毒属主要成员的关系如何?
没找着
9.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哪些生物型?其致病性及基因结构有何差异?
种的区分根据致病性、 抗原性及基因序列的差异,heinz 等(0000提出将bvdv分为两个种: bvdv1及bvdv2。二者均可引致牛病毒性腹泻和黏膜病,但bvdv2毒力更强,还可引致成年牛急性发病,导致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综合征,与猪瘟病毒有相似的致病特点。但bvdv2与猪瘟病毒抗原性无交叉,bvdv1 则有之。后者还可自然感染猪。瘟病毒属成员的基因组的5非编码区(ncr)的序列差异> 15%,bvdv1与bvdv2也是如此。
10. 试述猪瘟病毒的传播特点及检测手段。
典型的猪瘟为急性感染,伴有高热、厌食、委顿及结膜炎。潜伏期2~4d.病猪白细胞严重减少,低于任何其他猪病的水平。仔猪可无症状而死亡.成年第往因细面维发感职在1周内死亡。死亡率可高达100%。亚急性型及慢性型的潜伏期及病程均延长,其病毒毒力减弱。此种毒株感染怀华母猪导致死胎、流产、木乃伊胎或死产,所产仔猪不死者产生免疫耐受,表现为颤抖、矮小并终身排毒,多在数月内死亡。病猪或无症状的持续感染家猪(主要是种猪)以及野猪是直接接触的传染源。此外,各种用具如车辆、猪场人员的鞋等也可间接接触传播。
诊断:应在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 病料可取胰、淋巴结、扁桃体、脾及血液。用荧光抗体染色法、免疫组化法或抗原捕捉elisa法可快速检出组织中的病毒抗原,也可用rt-pcr检测样本中的猪瘟病毒核酸。用细胞培养可分离病毒,但由于不产生cpe,需用免疫学方法进一步检出病毒。
11.鲹神经坏死病毒的特点及致病意义如何?
本病毒为乙型野田村病毒属的代表种。病毒颗粒无囊膜,球状,20面体对称,平均直径37mm,样本电镜下可见病毒颗粒表面具有明显的突起。基因组为两个分子的单股正链rna,二者同在才有感中性。rnai为3 100nt. rna2 为1400nt,二者的3’端均无聚a尾。在感染细胞中还有400mt 的亚基因物rna3源于rnai,未装配到病毒颗粒之中,功能不明。核衣壳蛋白分子质量42000u,由rna2编码,rnai编码分子质量110000u的rna聚合酶。病毒可耐受氯仿、56c经30min及ph2~9。除sjnnv外,本属已确认的成员还有鲽神经坏死病毒、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盹神经坏死病毒。上述病毒均与sjnnv有抗原性交叉,主要感染对象为鲈、石斑鱼、黄带黪、鲽、牙鲆、大菱鮃等,涉及至少11科22种鱼,除美洲及非洲外几乎世界各地的海鱼育苗场均有发现。鱼苗最为易感,空泡化脑病及视网膜病是其特征。症状主要为神经性的行为异常,死亡率高,有的可达100%。病鱼组织切片可见神经细胞坏死及细胞质内包涵体。
12. 白尾病的病原及特点如何?
主要特性病毒颗粒无囊膜.球状,20面体对称,直径26~27 nm.五边形或六边形。是罗氏沼虾白尾病(又称罗氏招虾肌肉白浊病,wmd)的主要病原。此外,还发现该病毒的卫星病毒,称为超小型病毒,形态与mrnv相似,但较小,直径14~16 nm, xsv 的致病性尚不清楚。mrnv xsv易在白纹伊蚊c6/36 细胞系中培养,培养温度为28c.鱼ssn-1细胞系也可部分支持两种病毒的复制。
致病机理:感染的罗氏沼虾幼体和仔虾大规模死亡,成虾有抵抗力,但可作为带毒者。病毒可通过亲虾垂直传播给仔虾。可能通过水平和垂直传播两种方式在虾苗繁殖场中传播。对虾(印度对虾、斑节对虾、日本财虾)、卤虫、大生昆虫田警、 晏蜓、龙虱、松藻虫等均可作为白尾病的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