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舌尖上的战争:鱼引发的欧洲大战舌尖上的战争:鱼引发的欧洲大战

除了牛、羊、猪、狗之外,鱼肉也是人类获取动物蛋白的途径之一,也是我们祖先发现的最早的美味之一。它哺育了渔猎民族,也是航海民族扩张的动力。

舌尖上的战争:鱼引发的欧洲大战舌尖上的战争:鱼引发的欧洲大战

鱼肉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特别重要,除了吃鱼肉遭遇行刺的吴王僚之外,我们找不到太多关于鱼肉与战争有关的记载。人类历史上真正把鱼肉当成战略资源,为了捕鱼大打出手的是西方国家。

在古希腊时代,希腊人通过航海到达了今天的黑海沿岸,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城邦。捕鱼和种植谷物、砍伐木材一样是黑海地区希腊城邦的主要收入来源。黑海地区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盐业相结合,使得黑海鱼干成了地中海地区的著名产品。公元前3 世纪一罐本都鱼干在罗马可以卖到两个第纳尔银币的高价,本都王国凭借着这种出产积累了经济实力,到了米特里达梯斯的时代本都更是有了能和罗马一较高下的力量。

舌尖上的战争:鱼引发的欧洲大战舌尖上的战争:鱼引发的欧洲大战

罗马成为地中海的主人后,鱼类也成了罗马人餐桌上必备的食物。富有的奴隶主甚至自己拥有养鱼和贝类的鱼塘。公元前3 世纪时,罗马已经被鱼塘包围了。随着烹饪日益受外来影响,海鱼成了人们兴趣的焦点。淡水鱼塘不再稀罕,人们更钟情于海水品种。有钱人已不满足于商人提供的大菱鲆(píng)和鳗鲡(lí),也开始建造自己的海水鱼塘。古罗马的霍腾修斯就特别爱好养鱼,他喂养的鲻(zī)鱼从来不会用来做成菜肴,如果宴会上需要鱼他会派人到别处采买,他的朋友评论说:“从他的牲口栏里牵一头拉车的骡子,也比向他要其鱼塘里的一条长着胡须的鲻(zī)鱼还要容易。”在罗马吃到海鱼俨然成了富人比阔的游戏,在这方面的最强者是击败了本都国军队主力的罗马名将卢卡拉斯。为了给鱼塘提供海水,卢卡拉斯建造了穿行在山涧的管道。为调节海潮的温度,他甚至在远离海洋的地方建起防波堤。西塞罗称他们为“鱼狂人”,这其中不乏羡慕嫉妒恨, 因为西塞罗本人也不是艰苦朴素的人。

中世纪最负盛名的鱼肉是七鳃鳗,这种鱼从罗马时代起就是欧洲最贵重的食物之一。英国的亨利二世就是在自己的法国封地上吃了七鳃鳗而被噎住导致一命呜呼,给英国留下了长时间的内战纷争。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城市人口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终于赶了上来,城镇人口增多带来的问题就是人口密度加大,河流的鱼类开始减少,城镇人口对鱼肉的需求开始加大。人们最常食用的淡水鱼(包括新鲜的和盐腌的)是欧鳊(biān)、鲱鱼、鲤鱼、鲑鱼、梭子鱼、鳗鱼和鲟鱼,而餐桌上最常出现的海鱼是鳎、鲭鱼、金枪鱼、鳕(xuě)鱼和红鲣。当时,鲜鱼的货源不是很稳定,加之长途陆运难以保持鱼的新鲜度,因此,住在内陆的人们吃到的鱼几乎都是经盐腌制的。

以吕贝克等城市组成的汉萨商业同盟首先发现了鱼肉的前景,汉萨同盟拥有当时先进的柯克船,吕贝克等城市又是欧洲的制盐中心,两者结合在一起促使了汉萨同盟决心把腌咸鱼推广到全欧洲。

舌尖上的战争:鱼引发的欧洲大战舌尖上的战争:鱼引发的欧洲大战

汉萨同盟首先发现了波罗的海鲱鱼的活动规律,四百多个同盟商业城镇的船只集体加入了捕捞波罗的海鲱鱼的狂欢,波罗的海鲱鱼也因此被他们称为“波罗的海银”。相对低廉的价格、行销全欧洲的免税销售网络和保鲜技术使得汉萨同盟在捕鱼上获取了惊人的收益。为了捕获更多的鱼,汉萨同盟的商船远达北欧海域,蛮横的要求垄断北欧海域的捕鱼权。北欧海盗的子孙当然咽不下这口气,1361 年战争就此爆发。丹麦国王瓦尔德内尔首先洗劫了汉萨同盟在瑞典哥特兰岛的办事处,汉萨同盟也还之以颜色,由52 艘战船、104 艘辅助船只组成的汉萨同盟舰队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攻占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本来瑞典国王因为宣传丹麦军队掠夺的哥特兰岛是自己的地盘,一度要和汉萨同盟联合。可也许是瑞典国王觉得自己太冲动,也许是丹麦国王瓦尔德内尔和瑞典人达成了秘密协议,总之瑞典军队没有按照原计划配合汉萨同盟的军队。汉萨同盟的舰队并没有迎来瑞典军队的配合,独自深入丹麦国土,结果汉萨同盟的舰队被丹麦人奇袭,这场捕鱼大战最后以汉萨同盟的失败而告终,丹麦人短暂赢得了在自己家门口捕鱼的权力。

同样在捕鱼行业中兴起的还有威尼斯人和荷兰人,捕鱼业为欧洲远洋商业培养了足够的水手和第一桶金。威尼斯人在垄断香料转口贸易之前也是捕鱼的能手,他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营商船队,并一步步发展自己的远洋事业。为了排挤自己的竞争对手犹太商人,威尼斯人甚至不允许犹太人搭乘自己的商船。

荷兰的兴起同样离不开鲱鱼,荷兰人所在的尼德兰地区在15 世纪后出人意料的交了好运。汉萨同盟和卡尔玛同盟的矛盾就在于鲱鱼,到了15 世纪鲱鱼变的“聪明”起来,离开了北欧的传统产卵区, 来到了北海。鲱鱼们逃离了德国人的魔掌,却等来了荷兰人的致命一刀。1368 年威廉·布克尔松发明了“一刀切”的鲱鱼处理方法:先将鲱鱼的肚子剖开取出内脏,而后去掉鲱鱼的鱼头,只剩下鱼身。这种方法在后来得到改进,技艺娴熟的荷兰渔夫只需令人眼花缭乱的一刀,便可完成处理全过程。

尼德兰地区在1364 年落入了瓦卢瓦勃艮第家族手中,到了1466 年大胆查理掌权以后,这个鲁莽的家伙更是鼓励自己领地上的渔民大胆的和汉萨同盟竞争,甚至鼓励尼德兰海员改行当海盗抢劫汉萨同盟成员。汉萨同盟对于勃艮第家族的强权无可奈何,尼德兰的捕鱼业得到了飞速发展。15 世纪的尼德兰一共有100 万左右的人口, 有20 万人从事着渔业,捕鱼业是尼德兰的经济支柱,为了捕捞鲱鱼尼德兰甚至不惜和苏格兰进行了三次战争。

英国人同样和鲱鱼有着不浅的渊源。1429 年2 月12 日,一支英国补给队向萨福克的军队运送四旬斋口粮,正好与一支增援奥尔良的法国人和苏格兰人的联军遭遇。法国人的指挥官是克莱芒伯爵和苏格兰人约翰·斯图尔特,他们麾下的法军实力远远强于英国人。英军领队约翰·法斯托尔夫爵士急中生智,将其装满咸鲱鱼的战车排成车阵,掩护护卫队的长弓手射出漫天箭雨,冲锋的法国人和苏格兰人纷纷倒地。在大量杀伤敌人后,英军骑兵上马反攻,法军仓皇逃遁。这场战斗因此被称为“鲱鱼之战”(battle of the herrings),这也是英国长弓手在百年战争中最后的辉煌。鲱鱼之战4 个月后,约翰·法斯托尔夫在帕提战役中败给了圣女贞德,被当时的人们公认为是战场上的逃兵,也成了《莎士比亚》剧本中福斯塔夫的原型人物之一。

鲱鱼之战过后不久,英国人就陷入了玫瑰战争中不能自拔。即使如此,英国人依然愿意用武力竞争渔业资源。1468— 1474年,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交战正酣之际,第一次“鲱鱼战争”在北欧打响。战争起因是英国人在冰岛水域捕鱼,引起了与丹麦及其汉萨同盟盟友之间的一系列海上冲突。此后,英国同冰岛因为捕鱼权等原因爆发了海上冲突,俗称“鲱鱼战争”。

汉萨同盟的霸业在16 世纪末期分崩离析,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不但派人封存了汉萨同盟在伦敦的产业,也学会了他们的各种伎俩,这其中就包括对渔业的认识。

舌尖上的战争:鱼引发的欧洲大战舌尖上的战争:鱼引发的欧洲大战

伊丽莎白一世当政期间荷兰人已经兴起,尼德兰革命消耗了西班牙帝国巨大的军事资源。无敌舰队的覆灭对于手握美洲金银矿山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来说并不是不能承受的损失。这位君主在听到战败的消息时,只是对上帝说了声“谢谢”,因为美洲殖民地的资源能让西班牙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补充了自己的损失,英国人并没有取得对西班牙的军事优势。而尼德兰革命才是令西班牙人无力和伊丽莎白一世再次争锋的原因。尼德兰在16 世纪兴起,随着自己昔日领主查理五世入主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尼德兰更是分享了西班牙征服的巨大红利,西班牙帝国六成的税收都来自尼德兰。尼德兰漫长的消耗战也使西班牙帝国元气大伤,甚至连制海权也落入了荷兰人手中。当时荷兰人的商船吨位超过英国10 倍,占据全欧洲的半数,是伊丽莎白一世难以战胜的对手。

想要发展海军、夺取制海权,伊丽莎白一世就要有足够的水手,而欧洲的海运业一时又难以插手。于是,伊丽莎白一世开始效法汉萨同盟的故伎。她开始在英国与教会合作,重新建立起英国人在斋戒期间吃鱼的传统。当时的英国天主教会势力已经被伊丽莎白一世和她老爸亨利八世重创,斋戒期吃鱼也成了守旧的象征。伊丽莎白一世本人对英国国教有巨大的影响力,她颁布的这条法令就是要振兴英国的捕鱼业,只有远洋捕鱼业发展起来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水手,从而促进海上贸易和海军的发展。从此,鱼成了英国的国民食品之一, 大量的水手也被培养出来,英国逐渐有了和荷兰争霸的本钱。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英国渔船前往汉萨同盟独占的渔场捕鱼, 而后者已经处于分崩离析之中,无力用武力进行禁止。此后英国和荷兰开战的理由其中有一条便是荷兰人越界捕捞英国的渔获,三次轰轰烈烈的英荷战争就此展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