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派克·李又拍了一部真正的“黑人电影”,而且还是和奈飞合作,以线上播放的方式。早在正式上线之前,《誓血五人组》 (da 5 bloods)在烂番茄上的新鲜度就超过了90%。在这个节骨眼上映,影片的主题无疑与现实产生了剧烈共振。这部影片很有可能成为继《黑豹》之后,成为新的爆款黑人电影。

《誓血五人组》上线后,目前烂番茄新鲜度91%,观众打分75%;
imdb得分仅6.6,但mtc高达82分。
斯派克·李的影片主题始终围绕黑人话题,对于黑人的习性和社会困境有着深刻的体现。这次的《誓血五人组》 ,以黑人视角,呈现出越战对于美国黑人群体的持久伤害。
当种族议题遇上越战创伤,这部《誓血五人组》可以看做“黑人版”的《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斯派克·李也在影片中直接致敬了“apocalypse now”,让它的名字出现在了一座酒吧当中。
四位参加过越战的老兵,多年后回到越南,团聚在名为“apocalypse now”的酒吧,商量如何开启“人生”,找回死去的队长(“黑豹”查德维克·博斯曼 饰)的遗体,顺便搜寻当年五人一起埋下的一箱黄金。
从《誓血五人组》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建构来看,斯派克·李的野心显然比他的上一部电影《黑色党徒》更大。
如果说40多年前,由“教父组合”科波拉执导、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现代启示录》,表现了越战对于白人的精神扭曲,那么这部《誓血五人组》就是斯派克·李借战争议题,扣问种族话题,利用电影,串联起历史和现在,虚构与现实后的一次呐喊。
片名为《誓血五人组》,但多年后回到越南的只有四个人。他们曾经的队长、精神领袖norman早已长眠于越战丛林。
四人多年后重聚越南,一方面是为搜寻队长的尸体,让他荣归故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找到多年前埋下的黄金,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影片多次改变画幅和色调,令主线故事穿梭于过去和当下。回忆性叙事重现了五人找到黄金,处理黄金的经历,最后还揭晓了藏着最深的伏笔,即norman的真正死因。
norman看似是四人的精神寄托,其实更像是他们无法摆脱的战争游魂。影片节奏不算快,四人回到丛林开展搜寻之前就占用了影片大量的时间。
斯派克·李牺牲了节奏感和娱乐性,对四位黑人角色进行了深刻和丰富的刻画。特别是带有严重战后创伤的paul,团队的智囊otis。两人基本上算是全片真正的男主角,四人带着不同的目的开始了搜寻,进行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二场“越战”。
原本安排妥当的任务,因为一行人误入地雷区,以及法国人的出卖,加上兄弟四人受到黄金的蛊惑,不断遭遇各种危机,导致友谊四分五裂,多人命丧黄泉。
四人愿意重回“战场”,都是为了修复因战争留下的伤痕,面对因越战而缺失了的自我,寻回完整的人性。那些二级人物的功能性非常明显,otis有一个越南的女友,而paul有一个关系不算太好的儿子。爱情和亲情都遭受了战争的摧残,哪怕他们早已离开战场,却无法回归平常安宁的普通生活。
最后,有人死于对友情的绝望,有人死于猜疑和愧疚。综合起来看,他们都受心魔困扰,身体离开战争后,灵魂却丢在了这里。对于他们来说,重回战场,马革裹尸,才能找回遗失多年的灵魂。就像四人组中的melvin,虽然离开战场多年,但眼看敌人丢出手雷之后,他还是会第一时间,用身体遮住将要爆炸的手雷,牺牲自己,将手雷会给他人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如果说norman象征着战争对于他们心灵上的创伤,那么黄金就是战争对于他们身体和物质上匮乏的表征。虽然黑人群体为越战献出了众多生命,但战后,种族问题依然困扰着美国。他们的牺牲没有得到公正的回报。
四人找到黄金时,有人开心地差点忘记了norman的尸首,他们有人忘记了过去的承诺,对于金钱的贪婪也反证了他们在物质生活上的不尽如人意。
死去的队长norman,活下来的四人,都曾为国效力,但似乎美国并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回报。最后,他们只能劫取被国家遗忘的黄金,平均分配,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其中寓意不言而喻。
毫无疑问,《誓血五人组》 是一部政治性很明显的影片。斯派克·李不惜以牺牲叙事流畅度的方式,把很多具有社会意义的黑人成员,以插叙的方式,放入到影片中。
而片尾,用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作为结尾,影片对于美国种族议题的表现可谓不懈余力。斯派克·李的表达逻辑很清晰。马丁路德金反对战争,但第二年就被刺客枪杀。结果是黑人沦为越战的主力军,成为美国各人种中牺牲最大的群体。
黑人应该得到尊重,黑人的生命很重要,blm运动从影片中刮到了现实里。斯派克·李并非预言家,而是种族问题如越南战争一样,一直都是美国民众心中的一根刺,久久未能拔掉。
值得一提的是,《誓血五人组》还出现了一些隐喻作用很明显的法国人和越南人。片中,狡猾的法国人带着越南人,企图杀人越货,吞掉黄金。但斯派克·李同时也建构了一组善良的法国和越南人形象。
越南导游同样深受战争伤害,他认为战争分裂了他的家庭,导致国家内部陷入长久的仇恨敌视中。而富二代法国美女,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为自己的家族通过压榨越南人致富而赎罪,干起了志愿扫雷的工作。最后还用分得的黄金成立了扫雷与救助组织,希望以此,净化法国人对于越南人的原罪。
这些角色设计,其实体现了斯派克·李希望超越颜色,让众生平等的愿望。无论颜色、民族、种族、性别,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应该得到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应该被重视。
只有超越了肤色的价值观,才能建立真正平等的体系。可惜的是,越战过后,黑人的战场从越南转移到了美国,他们哪怕生活在“家中”也需要用暴力保护自己,用选举来争取公平公正。
可惜的是,《现代启示录》上映40多年后,白人也并没有像他们自己标榜的那样,将进步与光明带给世界上这块最“多色”的土地,反而是他们自己挣脱了来自开化世界的社会准则的束缚,找到了原始的、充满暴力和贪婪的自我。
幸好,科技的发达,制度的漏洞,也正被有色人种所利用,无论在电影中,或是现实里,一场变革都正在发生,
就像《现代启示录》的片名一样,apocalyp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