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科学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科学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也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残疾人,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高士23岁时留在美国,在科研过程中,意外感染了病毒,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半个多世纪以来,在长期瘫痪的情况下,他以惊人的毅力写下了数百万字的科学短剧、科学童话、科学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

1938年2月6日,由包括高士在内的20多名科技工作者发起的边境地区第一个科技小组成立。图为延安的Coats。
高士,本名高士轩,1905年11月1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他在一个诗意深厚的文学世家长大,他特别喜欢阅读和追求新知识。三四岁那年,爷爷就开始教他千言万语识字作为启蒙课本,然后来到唐诗教他背诵。1918年,从福州明伦小学毕业后,他以第二名的成绩进入清华学校。当时,清华大学是美国的一所预科学校,招收高、小毕业教育的学生,学校制度为期8年。学生毕业后被送往美国大学继续深造。
1919年,五四运动时,在清华留学的科茨以高度的爱国热情投身于这场伟大的爱国学生运动。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群众运动,在斗争中他亲身感受到群众的力量,认识到宣传教育群众的重要性。
1925年,20岁的科茨,满怀"科学拯救国家"的理想,从清华大学毕业到美国留学,考入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大三,学习无机化学。他以为化学可以为他的国家制造更多的食物和衣服,但当他准备继续在化学领域攀登时,瘟疫传播的消息从他的祖国传播开来,他转到了芝加哥大学化学和细菌学系。1927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在那里他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并花了一部分时间担任细菌实验室助理。
起初,高士研究了"食物毒菌",为了研究食物中的细菌对人体有多有害,他亲自吞下了一种细菌液体。吞咽后,科茨仔细地做了一个记录。老师和同学们被科茨对科学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同时又担心他。
第二年暑假过后,科茨回到研究所,开始研究脑炎病毒。有一天,他不小心打破了一个装有脑炎病毒的瓶子,该瓶子通过左鼓膜的鼓膜进入小脑,破坏了小脑的中枢运动神经。无情的脑炎 A病毒进入了科茨的身体。一天晚上,高士在图书馆看书,突然觉得眼睛不听电话,他以为是眼疾,去眼科医生查了一下,但怎么也找不到原因。后来,他不仅经常发作眼疾,而且每天下午都昏昏欲睡。很快,他的左耳也变得有点聋了,脖子也有点硬,转头很难,然后连手都有点颤抖,脚也不是很通灵。他匆匆赶到学校医院做检查。一位神经科医生被诊断出患有脑炎,并建议他立即停止上学并回家休养。但他考虑到了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他的国家还没有学会继续服用这种疾病,并加入了美国化学会,美国公共卫生协会。
回家后,他整天都在与有毒细菌打交道,知道它们会如何伤害人类的生命。现在,他又和那些人形的有毒细菌生活在一起了。那些贪官、乡绅、流氓、伪君子、假道教、一官、二要钱。这些家伙像毒细菌一样攻击劳动人民的身体,毒害人们的灵魂。即使在医院里,也不乏这种人形细菌。他逐渐变得愤世嫉俗和丧偶。他与黑暗势力毫不妥协地战斗。最后,在与总统的激烈对抗中,他被迫离职,失去了工作。
失去工作后,科茨的病情越来越重,写作有困难。他住在上海的一个小亭子里。细菌学研究是不可能的:没有助手,没有实验室。他想,告诉人们他们所知道的科学,细菌的知识,宣传科学,不是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吗?就这样,他用颤抖、瘫痪的手握着笔,在旧中国的贫瘠土地上夺回了笔。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高士克服重重困难,于1937年11月25日抵达延安。毛泽东见到他时,称赞他是"中国红色科学家",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给予高士关怀。当时,他被派去陕北公学任教,经常在自然科学院讲学。在延安期间,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撰写了许多关于陕西甘宁边区的热情文章,并于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5月,高士经香港回到解放后的北平,结束了他动荡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科普局顾问,后任中国科协顾问、中华全国科普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全国文艺联合会理事长、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彼亦为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
在他的晚年,即使在医院的病床上,科茨也从未停止思考,他以惊人的毅力继续写他的回忆录。1988年12月19日,高士因医去世。人们惋惜"一颗科学之星,闪现了半个多世纪特别荣耀的星星陨落"!
然而,科茨的革命和科学精神,以及他无数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并教育了几代人。1995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了"高士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高士基金会委员会设立了高士科学技术奖,该奖项每年举办一次,以表彰在中国学习科学和运用科学的优秀青年,这也是对高士的最佳纪念。向大国科学家致敬
来源:中国阅读综合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