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科學作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科學事業的先驅和創始者,也是人類曆史上偉大的殘障人士,在國内外享有很高的聲譽。高士23歲時留在美國,在科研過程中,意外感染了病毒,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半個多世紀以來,在長期癱瘓的情況下,他以驚人的毅力寫下了數百萬字的科學短劇、科學童話、科學故事和多種形式的科普。

1938年2月6日,由包括高士在内的20多名科技工作者發起的邊境地區第一個科技小組成立。圖為延安的Coats。
高士,本名高士軒,1905年11月1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他在一個詩意深厚的文學世家長大,他特别喜歡閱讀和追求新知識。三四歲那年,爺爺就開始教他千言萬語識字作為啟蒙課本,然後來到唐詩教他背誦。1918年,從福州明倫國小畢業後,他以第二名的成績進入清華學校。當時,清華大學是美國的一所預科學校,招收高、小畢業教育的學生,學校制度為期8年。學生畢業後被送往美國大學繼續深造。
1919年,五四運動時,在清華留學的科茨以高度的愛國熱情投身于這場偉大的愛國學生運動。這是他第一次參加群衆運動,在鬥争中他親身感受到群衆的力量,認識到宣傳教育群衆的重要性。
1925年,20歲的科茨,滿懷"科學拯救國家"的理想,從清華大學畢業到美國留學,考入威斯康星大學化學系,大三,學習無機化學。他以為化學可以為他的國家制造更多的食物和衣服,但當他準備繼續在化學領域攀登時,瘟疫傳播的消息從他的祖國傳播開來,他轉到了芝加哥大學化學和細菌學系。1927年大學畢業後,他進入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在那裡他攻讀醫學博士學位,并花了一部分時間擔任細菌實驗室助理。
起初,高士研究了"食物毒菌",為了研究食物中的細菌對人體有多有害,他親自吞下了一種細菌液體。吞咽後,科茨仔細地做了一個記錄。老師和同學們被科茨對科學的奉獻精神深深打動,同時又擔心他。
第二年暑假過後,科茨回到研究所,開始研究腦炎病毒。有一天,他不小心打破了一個裝有腦炎病毒的瓶子,該瓶子通過左鼓膜的鼓膜進入小腦,破壞了小腦的中樞運動神經。無情的腦炎 A病毒進入了科茨的身體。一天晚上,高士在圖書館看書,突然覺得眼睛不聽電話,他以為是眼疾,去眼科醫生查了一下,但怎麼也找不到原因。後來,他不僅經常發作眼疾,而且每天下午都昏昏欲睡。很快,他的左耳也變得有點聾了,脖子也有點硬,轉頭很難,然後連手都有點顫抖,腳也不是很通靈。他匆匆趕到學校醫院做檢查。一位神經科醫生被診斷出患有腦炎,并建議他立即停止上學并回家休養。但他考慮到了為人民服務的能力,他的國家還沒有學會繼續服用這種疾病,并加入了美國化學會,美國公共衛生協會。
回家後,他整天都在與有毒細菌打交道,知道它們會如何傷害人類的生命。現在,他又和那些人形的有毒細菌生活在一起了。那些貪官、鄉紳、流氓、僞君子、假道教、一官、二要錢。這些家夥像毒細菌一樣攻擊勞動人民的身體,毒害人們的靈魂。即使在醫院裡,也不乏這種人形細菌。他逐漸變得憤世嫉俗和喪偶。他與黑暗勢力毫不妥協地戰鬥。最後,在與總統的激烈對抗中,他被迫離職,失去了工作。
失去工作後,科茨的病情越來越重,寫作有困難。他住在上海的一個小亭子裡。細菌學研究是不可能的:沒有助手,沒有實驗室。他想,告訴人們他們所知道的科學,細菌的知識,宣傳科學,不是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嗎?就這樣,他用顫抖、癱瘓的手握着筆,在舊中國的貧瘠土地上奪回了筆。
抗日戰争爆發後,在中國共産黨的幫助下,高士克服重重困難,于1937年11月25日抵達延安。毛澤東見到他時,稱贊他是"中國紅色科學家",在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給予高士關懷。當時,他被派去陝北公學任教,經常在自然科學院講學。在延安期間,他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撰寫了許多關于陝西甘甯邊區的熱情文章,并于193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1949年5月,高士經香港回到解放後的北平,結束了他動蕩的生活。新中國成立後,曆任文化部科普局顧問,後任中國科協顧問、中華全國科普協會名譽會長、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全國文藝聯合會理事長、 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彼亦為第一屆至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
在他的晚年,即使在醫院的病床上,科茨也從未停止思考,他以驚人的毅力繼續寫他的回憶錄。1988年12月19日,高士因醫去世。人們惋惜"一顆科學之星,閃現了半個多世紀特别榮耀的星星隕落"!
然而,科茨的革命和科學精神,以及他無數的作品,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人,并教育了幾代人。1995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成立了"高士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高士基金會委員會設立了高士科學技術獎,該獎項每年舉辦一次,以表彰在中國學習科學和運用科學的優秀青年,這也是對高士的最佳紀念。向大國科學家緻敬
來源:中國閱讀綜合報、中國共産黨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