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忠信传家的伏湛家族

忠信传家的伏湛家族

西汉初年曾经有过一叫伏胜的儒生,对于中国文化史做过重要贡献,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尚书》就是由他传播下来的。在伏胜之后,这个家族一直长盛不衰,尤其是进入东汉以后,更是以忠信而闻名。

伏氏家族在东汉的辉煌是从大司徒伏湛开始的。伏湛字惠公,其父亲伏理曾经教授汉成帝《诗经》,是当世名儒。伏湛不仅能够少传家学,而且也曾经到长安的太学里学习,自成一家之学,学成后教授弟子数百人。王莽的时代里,曾经将河内郡改名为后队,改都尉为属正,伏湛就被任命为后队属正。更始元年(公元23年)王莽灭亡后,更始帝任命伏湛为平原太守。当时天下大乱,而伏湛治理下的平原郡却安然清静,太平无事。伏湛甚至还在公务之余教导学生,讲诵不辍。而且,伏湛还对家人说道,古代的君主遇到灾荒都会减少口粮,何况我呢?如今天下饥荒,我们自己一家饱食暖衣于心何忍?他们家也都以粗粮度日,多余的俸禄都用来赈济乡里,一时间投奔伏湛的又百余家。当时的天下,地方州郡纷纷拥兵自重,平原郡的督邮也想帮伏湛起兵,结果伏湛果断将其斩首,平原郡也得以保全。

忠信传家的伏湛家族

光武帝刘秀即位后,闻知伏湛是名儒旧臣,就把他征召到自己身边,任命为尚书,朝廷的各种制度都是由伏湛制定的。而且,光武帝以为伏湛是宰相之才,凑巧大司徒邓禹也出征在外,光武帝就任命伏湛代理司徒之职,建武三年(公元27年)正式任命伏湛为大司徒,封阳都侯。当时天下尚未安定,光武帝刘秀集团所控制的区域也就是洛阳、长安等中原核心区域,其他地方还有众多的割据势力。曾经有一队伍占据富平,刘秀一直久攻不下。这群人也知道对抗下去是没有希望的,但他们又不敢轻易相信别人。他们放出话来,只要是大司徒伏公前来,一定投降。光武帝刘秀立即派伏湛前往,伏湛到达富平后,这群人立即投降,伏湛也给他们以妥善的安置。伏湛其人不仅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都不会有失文德,“自行束修,讫无毁玷,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经为人师,行为仪表”。而且他在任官期间,始终都强调要把礼乐作为理政化民的首务,在担任大司徒之后,就向光武帝建议及时恢复地方上的乡饮酒礼,重在强调以德服人。

忠信传家的伏湛家族

后来,光武帝出征在外,伏湛等人主持了宗庙祭祀活动。在这场典礼上,有两个官员有失体统,没有遵守应有的礼仪,伏湛没有及时处分,因此而被罢免。建武六年(公元30年)改封为不其侯,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夏天光武帝刘秀准备再次重用伏湛,可惜在光武帝的宴会上伏湛中暑,不久病重而亡。光武帝非常伤心,亲临吊唁并赏赐了葬地。当时人评价伏湛:“公廉爱下,好恶分明,累世儒学,素持名信,经明行修,通达国政。”

伏湛之子伏隆也很早就以节操而为乡里所称赞,光武帝即位后对伏隆非常赏识,把他视为亲信。光武帝即位之初,以前梁王刘永为首的一支力量也盘踞在今天豫东、山东一带,刘永主要依靠的就是军阀张步等人。光武帝起初想用政治攻势来解决张步,于是就派伏隆以太中大夫的名义前往山东劝降张步。张步一开始也想投降刘秀,随着伏隆来到洛阳朝见光武帝。但是,光武帝只封他为侯,显然没有满足他的野心。建武三年,光武帝派伏隆任命张步为太守,而刘永则是派人封张步为齐王。张步贪恋侯王之位,于是杀了伏隆,再次投入到刘永集团之中。伏隆在临死之前,还曾经向光武帝刘秀上书建议皇帝及时平定山东。刘秀读到伏隆的上书,流泪对伏湛说道:“隆可谓有苏武之节!”

忠信传家的伏湛家族

后来伏湛的不其侯爵位由其子伏翕继承。之后,伏光、伏晨先后继承了这一爵位。伏晨因为孙女被汉顺帝立为贵人而被进位“特进”。伏晨之子伏无忌不仅能传家学,而且也博物多识。汉顺帝时被任命为侍中屯骑校尉。永和元年(公元136年)汉顺帝下诏让伏无忌和议郎黄景等人一起校订皇家藏书。到汉桓帝即位后,汉桓帝还曾经下令让伏无忌和黄景、崔寔等人一起参与到《东观汉记》的编撰之中。在公务之余,伏无忌自己还曾经“采集古今,删著事要”,写成了一部《伏侯注》。

伏无忌之子伏质官至大司农,伏质之子伏完被称为“深沉有大度”,举孝廉之后,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之后被汉桓帝看中,娶了汉桓帝的长女阳安公主。伏完和阳安公主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其女伏寿后来嫁给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被立为皇后。汉献帝和伏皇后,可以说是患难夫妻,伏皇后跟着皇帝颠沛流离,受尽了丧乱之苦。后来到了许昌,虽然不再流离,却成了曹操的傀儡。建安十四年,伏完在忧虑之中去世。几年后,曹操发现伏皇后对他的不满,废皇后为庶人,诛杀了伏家百余口。乱世之中,名门望族能幸存者,百不及一,伏家百余年的兴盛也被终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