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晚上的《典集里看中国》这个节目,让我知道了《尚书》!
说来惭愧,也算是个知识分子吧,但是对国史文脉之源—尚书,几乎一无所知。看过这档节目,才由衷地体会到华夏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不是空穴来风啊!而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和历史传承。
尚书由孔老夫子整理编撰而成,将口口相传的华夏上古史—夏、商、周朝的历史和尧、舜、禹等圣帝的丰功伟绩用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了,代代相传,为历代君王所沿袭。即使是战国时期,九州大地分为几十个国家,但是尚书均为各国君王所顶礼膜拜,成为了当时学校的教材、君主治国理政的借鉴。但是秦一统天下后,在焚书坑儒时,尚书也遭到大劫。儒生们所持有的尚书往往与儒生们的性命一样在劫难逃。偌大个秦帝国,尚书只剩下了两套。一套存于阿房宫的史馆内,项羽攻陷咸阳后,放火烧阿房宫时毁于熊熊烈火之中了。另一套为当时身为秦朝博士的伏胜所珍藏,为了保护华夏民族的国史文脉,伏胜一家子驾车东去,把尚书带回山东老家珍藏,途中为了保护尚书,伏胜的儿子丧命于劫匪刀下;为了保护尚书,伏胜的妻子即使就要被冻死,也不肯用尚书竹简生火取暖。历经磨难,伏胜总算是回到山东老家,但是那里依然是兵荒马乱。伏胜无奈之下,只能将尚书竹简藏于泥墙之中,继续奔波流浪。直至二十年后汉朝建立,天下太平,伏胜才回到家乡,从泥墙里取出尚书。但是因为时间太久了,竹简腐朽虫蛀,只剩下了28集。已经是九十岁的伏胜开始广招学生,讲尚书了。時值汉景帝耳闻此事,宣伏胜去长安讲书,无奈伏胜已经年迈,无法经历此长途跋涉,汉景帝就派晁错带人前去山东听伏胜讲书。至此,华夏上古史才不至于断档,五千年文明史得以传承下来,先辈的智慧和品德得以流传下来,影响后人。所以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巴比伦这三大古国的文明已经断档,只有华夏文明,从上古时期流传下来,成为了大一统的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尚书的存在,使得原来以为是虚无缥缈的上古史得以清晰展现在后人面前,夏商周并非传说,尧舜禹是史上实实在在存在的圣帝。中国这个国号第一次见諸于尚书中。九州乃大禹治水时勘界划分的,九州中的好些地名现在依然在用: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凉州、荆州、雍州。其中徐州、扬州、荆州三个地名依然在用,三十年前山东还有青州这个地名,而豫和冀作为河南和河北的简称,更是流传了几千年。尚书记载:禹敷土,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聊聊数字,把禹的丰功伟绩给记载下来,几千年来历朝历代的先贤们,不仅保住了大禹划定的九州大地,而且还把那个时期的九州大地给大大的扩张了。
倪大红老师扮演的伏生,惟妙惟肖地展现了这个国史文脉的保护者和传承者的丰功伟绩。尤其是最后,时空穿梭,伏生来到了现在的图书馆,看见现在的孩子们朗朗诵读:禹敷土,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时,心情应该是何等的欣慰吧!华夏上古砥砺前行的历史,上古先贤们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就这样薪火相传于后人们了,也必将相传于千秋万代!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不是虚幻的!
尧舜禹圣帝的丰功伟绩泽被华夏子民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