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希特勒又回到德国,德国穿越片《他又回来了》引发反思

当希特勒又回到德国,德国穿越片《他又回来了》引发反思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冯玉婧 发自柏林如果希特勒现身当今德国,他是否还能通过德国人民选举赢得执政地位?排外的纳粹德国是否再次诞生?根据同名畅销小说《他又回来了》改编的讽刺喜剧电影近日在德国上映,引发对以上假设普遍持否定意见的德国人产生新的思考。

卡在喉咙里的笑声

  电影《他又回来了》主要讲述阿道夫·希特勒在不光彩地离开近70年后,于今天的柏林市中心再次醒来。而今日德国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新的货币、随处可见的外国人以及当政的女总理——都让这位前元首有些吃不消。但没有人相信他真的回来,人们都认为这只是他的模仿者。一个报亭老板不仅向他提供了住处,还看到了他的喜剧潜力,并将希特勒介绍给电视制片人。由此希特勒开始投身电视事业,并最终在现代社会成了电视明星。但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秘密是,希特勒并没有放弃先前的计划,即试图统治世界。

  德国导演大卫·温德在拍摄该电影时也采用了颇具新意的拍摄手法,没有完全采纳书中希特勒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而是零散掺和着纪录片素材。在这些镜头内,阿道夫·希特勒会走上街头与德国各个城市的市民进行对话,“倾听”他们对社会的抱怨,并补问一句“你愿意跟随我吗?”,或者他只穿着大裤衩出现在土耳其人开的清洗店里,又或者在办公室里跟着秘书学用电脑以及成为脱口秀嘉宾等等。

  与此同时,这些纪录片镜头更真实地反映出当代人见到希特勒的反应,有些人觉得这很有趣,甚至要求同他自拍;只有极少数的人们表示愤怒。然而大部分人则把他当成艺术表演者,并向他吐露心声,指责“外国人”,责骂德国政治和媒体没有更好地代表他们。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些人甚至毫无保留地认同了希特勒没有更改过的政治口号。

  虽然有些镜头会不时逗得观众哈哈大笑,但是当虚构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时,当人们看到希特勒走进德国极右政党国家民主党总部聊天的镜头时,或者“麻烦制造者”被新纳粹分子殴打的镜头时,这部讽刺喜剧就变成了悲伤且苦涩的严肃,观众的笑声早已卡在喉咙里。

难民潮下的民族主义隐忧

  这部有关希特勒“穿越”的电影于10月初在柏林上演,在当前欧洲难民潮问题的背景下,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据德国政府预计,德国今年将迎来约80万难民。随着进入德国难民数量持续增加,德国右翼势力出现扩大趋势,网络上排外言论激烈,各地针对难民营的袭击不断,近期参与游行人数也明显增加。

  在排外者看来,难民到来会扰乱德国就业市场,还会带来文化上巨大冲击。本报记者还清晰地记得近日的一次游行,当晚共3万人聚集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市中心的广场上进行大规模排外示威,反对大量难民涌入。排外者齐声高喊“默克尔下台!”“我们就是人民!”浓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不由得让人想起70年前的那段历史,令人心生恐惧。

  电影的结尾也展示了笔者现场经历的那一幕,当抗议者高喊:“我们是人民”时,电影院里只剩下了沉默。

  在柏林某广播电台工作的拉法埃尔表示该电影很棒,“影片的结尾有真正的深度,让人看完电影后会有恐惧感,但也让我开始思考怎样做才能对抗这种仇外心理。”她告诉本报记者,该片展示了所有重返纳粹主义的条件,只有形式稍微不同:不是反对犹太人,而是反对穆斯林、银行家。

  “我不明白德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里的失业率是如此之低。但是在欧洲南部有这么多人没有工作,也没有社会地位,他们最终将变得绝望和暴力。我们缺乏对对方和自己的尊重以及团体意识。所以,我们总是寂寞的,可怜的,消极的,绝望的,这让我害怕。而这部电影恰好点出了我的这个担忧。”拉法埃尔说道。

“不仅希特勒是恶魔,选他的选民也是”

  《他又回来了》结尾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当“发掘”希特勒的摄影师意识到此希特勒是真正的希特勒时,决定要把他杀死。开枪后,希特勒从一个摩天大楼的屋顶掉下去了,本应是必死无疑,但是摄影师背后突然再次传来希特勒的声音:“你不会摆脱我的,你无法杀死我,我始终是你的一部分,你们的一部分,德国的一部分”,听后不仅让人起鸡皮疙瘩,同时又引人深思:即使真正的希特勒不再回来,但不代表不会有新的“希特勒”再次回到人们当中。

  扮演希特勒的德国著名演员奥利佛·马萨奇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分享了他拍摄纪录片片段的感受:当他以希特勒的形象出现在马路上,他逐渐注意到,人们很轻易就会相信他扮演的角色,他说这令人担忧,但也侧面展示了德国当今社会的状态。

  “人们在选举时一定要注意选举的人是谁,因为不仅希特勒是恶魔,选他的所有选民也是。”马萨奇说道。

国外穿越剧拒绝历史轻佻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陈雪莲 马晓云 发自北京、东京 近年来,穿越题材已经几乎被中外影视剧创作者玩腻之时,渐渐地,犹如泥沙俱下的淘金过程一样,一些优秀而有意义的穿越题材影视剧逐渐涌现,受到观众好评。相比国内一些穿越题材作品的“轻历史、重戏说”的“速食”品质,国外的优秀穿越影视剧,似乎更厚重一些,对历史细节和剧情设置更加考究精致。

细致还原历史

  对于中美穿越题材影视剧迷来说,不难发现两者的差异。中国穿越作品大多喜欢穿越到过去,譬如《寻秦记》,以《步步惊心》《宫》为代表的无数“清宫穿越戏”。但美国好莱坞玩穿越,多以穿越未来和宇宙空间为主。例如《回到未来》系列、《时间机器》、《人猿星球》、《穿越时空爱上你》等电影以及美剧《时间旅者》等。此类作品,往往要重构一套完整且经得起推敲的体系理论,自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例如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巨制《星际穿越》,光剧本创作就足足耗费近七年,为确保构建理论的科学严谨性,诺兰还邀请来斯蒂芬·霍金的好友、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基普·s·索恩深度参与剧本创作。

  美国导演约翰·达尔不服气别人嘲笑山姆大叔只有短得可怜的两百多年历史而鲜有穿越到过去的作品,于是,他执导了讲述现代英格兰人穿越到古代苏格兰的《异乡人》(又名《古战场传奇》),该剧第一季今年刚刚收官。

  该剧改编自美国著名小说家戴安娜·加巴尔登出版于1991年的同名小说,讲述1945年一位已婚英格兰战地护士克莱尔因为偶然的机缘穿越到1743年的苏格兰,尽管她深爱自己作为历史学家的丈夫,试图回到现代,但又因为生命受到威胁而被迫嫁给英武浪漫的苏格兰战士,并渐渐爱上他,体验着亦苦亦甜的古代苏格兰生活。

  和烂俗的穿越故事不同,《异乡人》不仅仅把历史作为穿越的背景,而是让观众随着人物浸入到了历史中。电影中克莱尔不同寻常的“现代”能力,并没有令她在古苏格兰成为“女神”,反而让她作为一个异乡人,在对英格兰人不乏敌意的苏格兰人间艰难生存。而且她的能力既引起敬重也引起怀疑——在那个绝对没有女医生的年代,一个会医疗的女人被称作“healer”(医治术士),一不小心就会和宗教冲突,沦为和魔鬼结盟的女巫而被烧死。这样的剧情设置颇具野心,它削减了故事的传奇性,试图引向对古今差异的考察。

  正如片名“异乡人”所暗示的,这个穿越故事实质讲的是一个现代人了解古代、看待古代和适应古代的过程。原著作者花了相当多的精力在图书馆查阅历史资料,最终化作对古苏格兰政治、宗教、风俗等方面细致入微的描绘以及它们与现代观念的冲突。

反思今日问题

  日剧《仁医》讲述了一名现代脑外科医生穿越至日本江户时代的故事。2011年播出的第二季,平均收视率达20.6%,最后一集收视率高达26.1%,第二季在播放之前已销售到80个国家和地区。该剧两季剧集总共获得33个奖项。

  《仁医》成功之处在于——该剧没有将感情线作为主线,而是在叙事上将行医线、情感线和历史线三条线交融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仁医》秉承日本医疗剧大量普及医疗知识的一贯风格,将古代与现代、历史与个体、理想与现实过程紧密交织,最终阐述关于现代医疗伦理与医疗体制的主流价值观。剧中特写镜头直接拍摄开颅后脑浆的状况和腹腔各种内脏,场景逼真。虽然穿越剧属于天马行空的故事架构,但在外科手术等的细节考证上,编剧下足了工夫。

  该剧对历史细节的处理也相当讲究。虽是穿越剧,但基本真实地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对江户时代民间风貌等历史细节的考证和处理上非常认真,甚至可以与严谨的大河剧相媲美。《仁医》第二季更是融入了很多日本近现代历史的典故。

  而另外一部讲述古代武士穿越到现代给职场单亲妈妈当“家庭主夫”的日剧《月代头布丁》,则着重刻画的是一个古代人如何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他与现代人在生活上产生的一系列分歧与矛盾,从而引发出值得反思而现实普遍存在的家庭问题。

  此外,该片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古代武士精神虽有局限性,但穿越来的武士在教育孩子时坚持的东西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例如,他教导男孩子要“有勇气”、“遵守承诺”、“以礼待人”、“男儿有泪不轻弹”等可贵品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