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27日,美国纽约的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大厅内,正在进行着一场剑拔弩张的选举。可直到下午6点,这场选举依然没有得出最终结果。在过去的6轮投票中,中国一反常态,竟接连投出了6次反对票。
为了让我国作出让步,美国想尽办法向我国施压,可远在中国的邓小平非但没有选择妥协,反而向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凌青下达了“一否到底”的指示。

邓小平
在之后的选举中,中国代表始终坚持投反对票的立场,短短20多天时间里,中国竟连续投出了16轮反对票,一时间,西方众媒体惊呼: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对话活跃的外交阶段。
这次选举的究竟是联合国的什么职务?中国又为何史无前例地投出了16轮反对票?究竟候选人是谁,竟让邓小平下达了“一否到底”的指示?
1971年12月21日,时任奥地利外交部长的瓦尔德海姆收到了一个他这辈子最珍贵的生日礼物。经过激烈的角逐,瓦尔德海姆最终以11票赞成、1票反对以及3票弃权的成绩当选联合国第四任秘书长,而他的这次胜出,跟中国的那张赞成票息息相关。
瓦尔德海姆
自从竞选开始,瓦尔德海姆就一直备受关注,其中很多西方国家以及苏联都纷纷对他表示支持,可是我国刚开始却一直持反对意见,因为联合国的前三任秘书长里有两位都来自欧洲国家,我国认为来自奥地利的瓦尔德海姆并不适合担任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所以在前几轮的选举中,我国代表一直保持反对意见。
为了表达诚意,奥地利政府还专门派他们的驻华大使汉斯·塔尔贝尔格跟周总理进行交涉,在交谈过程中,汉斯的言谈举止都给周总理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且我国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瓦尔德海姆的善意,最后我国政府转变态度,为瓦尔德海姆投出了最为宝贵的一票。
对于我国政府表达出来的善意,瓦尔德海姆始终牢记于心,在他上任后不久,也很快就做出了回应。
新中国于1971年10月才真正重返联合国,在此之前,一直是台湾的国民党恶意霸占着我国的席位,甚至还有不少居心叵测的西方国家对台湾代表中国行使联合国权利表示支持。
就在我国重返联合国之路受阻之时,瓦尔德海姆曾公开表示:“一个只有1600多万人口、地处于中国大陆边缘的小岛,竟不自量力地想要代表着占全人类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行使权力,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在中国坐稳联合国席位的道路上,瓦尔德海姆始终给中国提供着支持,而且也正是在他的坚持下,台湾代表才全部从联合国内撤了出来。除此之外,瓦尔德海姆在上任后不久还专门访问了我国,在1977年连任之后,瓦尔德海姆还第二次访问了我国,并且得到了华国锋和邓小平的接见。
邓小平和瓦尔德海姆
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瓦尔德海姆的政绩也非常显眼。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美国和苏联蠢蠢欲动,面对着一触即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联合国在瓦尔德海姆的领导下快速做出反应,不到48个小时便向战场派出了维和部队,将第三次世界大战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1979年,苏阿战争爆发,苏联大批军队开赴阿富汗战场,一时间整个阿富汗沦为人间地狱。面对这一情况,瓦尔德海姆立即以联合国和国际红十字会的名义向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派出代表,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的人道主义救助,同时,在瓦尔德海姆的积极推动下,苏联最终答应和谈,为了解决苏阿之间的矛盾,瓦尔德海姆还派出了自己的私人代表从中调解。
在10年的任期里,瓦尔德海姆为世界和平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后来他还被授予了“联合国和平奖”。
如此看来,无论是在维护世界和平还是跟中国的友好关系方面,瓦尔德海姆的做法都值得称赞,可在1981年的连任选举期间,中国为何向瓦尔德海姆接连投出了16次反对票?这一切还要从瓦尔德海姆的竞选对手说起。
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每一届联合国秘书长的任命都需要经过安理会提名,10个成员国以及5个常任理事国投票数超过9票才能通过,而其中5个常任理事国具有1票否决权,也就是说,只要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那选举结果都无效。
自从1971年重返联合国以来,中国其实很少使用一票否决权,甚至因为弃权的次数太多,我国还获得了一个“弃权先生”的称号。可是,在1981年联合国秘书长选举时,我国却史无前例地投出了16次否决票。
我国之所以一反常态,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当时的中美关系正处于比较特殊的阶段,第二就是瓦尔德海姆的竞争对手实在太特殊。
1981年4月20日,刚刚上任美国总统的里根立即通过了《第88号共同决议案》,在决议案中,美国向台湾提出了“六项保证”,其中包括:美国并未设定向台湾出售军事武器的终止日期;美国没有同意向中国大陆征询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意见;美国不会在台湾和中国大陆之间担任协调角色;没有同意修订“与台湾关系法”;美国没有改变台湾主权的立场;美国不会强迫台湾与中国大陆进行谈判。
里根
毫无疑问,美国的这“六项保证”已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利益,甚至还影响到了中美之间的友好关系,为此,我国政府立即派出代表与美国进行磋商谈判,可谈判进行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却始终处于僵持阶段,无奈之下,我国才决定借联合国秘书长选举的机会向美国政府施压。
当然,我国投反对票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瓦尔德海姆的竞选对手,来自坦桑尼亚的萨利姆。此人和瓦尔德海姆一样,都是中国的好朋友。
萨利姆曾担任过坦桑尼亚驻华大使,跟中国的关系非常好,也正是在他的推动之下,中国和坦桑尼亚才建立了更加友好的关系。当年在得知中国成功重返联合国的消息后,萨利姆更是兴奋地在大庭广众之下跳起了舞。
萨利姆
此次萨利姆参加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第三世界的国家可以说是对他寄予了厚望,他不仅获得了坦桑尼亚政府的极力推举,而且还得到了非洲统一组织、阿拉伯联盟以及不结盟运动等多个组织的力挺。可即便如此,跟瓦尔德海姆相比,萨利姆的胜算还是微乎其微,其中萨利姆最大的绊脚石就是美国,因为美国是绝对不可能允许一个非洲人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
一个是在中国重返联合国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瓦尔德海姆,一个是中国的亲密朋友萨利姆,在究竟该选择谁的问题上,我国政府并没有丝毫犹豫。
瓦尔德海姆确实对中国有过不少帮助,在之前任期内的政绩也非常突出,可他毕竟是来自于欧洲国家,属于是西方代表,并不太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真正诉求。
这场选举看似只是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之间的较量,可实际上却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对抗,而一向支持平等和世界和平的中国,这个时候自然也就成了发展中国家的救命稻草,因此,我国决定义无反顾地支持萨利姆。
1981年10月27日,第一轮投票开始,当原本信心满满的瓦尔德海姆听到一票否决后,整个人顿时充满了疑惑。当然,萨利姆也遭到了一票否决,可以肯定,这一票必定来自美国。
联合国
无奈之下,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只得进入二次投票,可是第二次的结果依然没有任何改变,两人依然分别遭到了一票否决。当天下午,联合国安理会又接连进行了好几轮投票,可每次的投票结果都没有任何改变,中国和美国每次都会投出各自手中最关键的一票否决权,这场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的较量,逐渐演变成了中美双方的公开交锋。
对于每一轮的投票结果,远在国内的邓小平也一直关注着,可很多人对如此剑拔弩张的态势都心有担心,不少人开始向邓小平提出妥协的建议,可邓小平却非常平静地对大洋彼岸的凌青下达指示,概括起来就四个字:一否到底!
得到邓小平的指示后,凌青立即向第三世界诸国做出承诺:“若中国只是支持两次就妥协,那我们岂不是在敷衍非洲国家,这样不够真诚,也不够朋友。中国既然选择站在萨利姆身后,那就会坚持到底!”
对于中国的反对立场,瓦尔德海姆还专门向我国代表凌青进行了询问,凌青非常诚恳地表示:“中国投反对票并非对你不满,而是希望能站在第三世界的立场上表达态度,希望让世界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对于凌青的解释,瓦尔德海姆表示非常理解。
凌青
从10月21日开始,一直到11月17日,整整20多天时间里,安理会共举行了16轮投票,中国也接连投出了16次反对票。很明显,若选举继续下去,结果不会有任何改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安理会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一、瓦尔德海姆的任期延长一年,之后再进行选举; 二、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共享5年任期。
面对这两个方案,我国没有选择任何一种,而是再次重申了我国的立场:“无论什么时候,中国对第三世界候选人的支持态度都不会改变。”果然,当联合国提出第三个方案后,我国很快就采取了实际行动。
1981年12月初,联合国制定了第三个选举方案: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全部退出此次竞选,联合国重新票选秘书长。
对于这一方案,中国和美国全都表示同意。很快,新的秘书长候选人不断涌现出来,最后更是有9人脱颖而出,这些候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全都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12月11日,备受瞩目的联合国秘书长第17轮选举正式开始,最终,来自秘鲁的德奎利亚尔成功当选为联合国第五任秘书长。
德奎利亚尔
上任后不久,德奎利亚尔便以联合国秘书长的身份对我国进行了访问。在跟邓小平的谈话过程中,德奎利亚尔不断向我国表达感谢,他还非常诚恳地表示:“若当初不是中国的坚持,我绝不可能当选秘书长,中国乃是发展中国家的领袖。”
邓小平却非常真诚地表示:“中国永远不会做领袖,不过只要任何国家有需要,中国一定会挺身而出。”
这场剑拔弩张的“中美选举较量”,不只是中国的胜利,更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胜利。从那之后,联合国秘书长开始由各大洲国家轮流担任,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不知不觉,中国正在以大国力量影响着全世界。
中华民族用无数牺牲,走出了百年的屈辱,又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迎来了一个光芒万丈的新时代。反对霸权,中国一直在路上,只要是有五星红旗的地方,那就必定能够听到来自中国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