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菜根谭》:心绪平和,是人生的福报根源一、二、

《菜根谭》:心绪平和,是人生的福报根源一、二、
在生活中,一个人不要因为情绪冲动,而说出任何话和做任何决定,因为所有以情绪主导的事物只会带来一个糟糕的结果。

情绪是一个人的主观情感产生的状态,而这种状态通常是背离客观的,这样“逆道而行”的方式也永远不会带来好的结果,所以在情绪的引领下通常不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古人说这样一句话,叫: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柬。

意思就是说:当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许诺给别人东西;特别愤怒的时候,不要与人交谈。

有些人在生活中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说高兴的时候,轻易地就许诺给别人一些事情,当生气的时候,就说一些发狠难听的话。

很多时候当他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自己可能都没有放在心上,转过身甚至就会忘记,但是这些话别人却听在了耳朵里面,并且记在了心里,如果你碰巧遇见的又是一些奸邪小人,这些话刚好是说在了这些人的面前,那么这件事情通常会引起你不愿意面对和承担的后果。

《易经》之中就说:言语是导致祸患的台阶,人的许多麻烦和问题就是因言语过于随便,不懂得收敛自身情绪所导致的结果,不懂得慎言,管不住自己的嘴,就会容易因言语闯祸。

《菜根谭》:心绪平和,是人生的福报根源一、二、

比如和关羽有关的一个历史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孙权打算联合刘备共同抗曹,就派使者想和关羽结成亲家,这样亲上加亲,更有利于巩固双方力量。

但是当关羽听说孙权想要娶她的女儿为儿媳的时候,竟然对前来提亲的使者勃然大怒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这句话不但丢掉了和东吴联合的大好机会,也和东吴结下了深仇,诸葛亮后来听到这件事情就感叹着说:“荆州危险了。”

按理说,当事情发展到这里的时候,关羽应该是有所醒悟,但是他本性难移。

后来败走麦城之时,王甫劝他走大路,以防不测,小路恐怕会有埋伏。而关羽却执拗地说:“虽有埋伏,吾何惧哉!”

最终,因为兵败被俘而被杀。

而在关羽被杀害之后,刘备激愤交加,于是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率领数10万大军,顺江东下,起兵伐吴。

东吴的孙权知道之后就任命宜都太守,也就是年仅三十九岁的陆逊为大都督,抵抗刘备。

陆逊虽然兵稀将少,但是很有智慧的一个人,他采取避敌锋芒,静观其变的战略,默默寻找战机,半年时间都没有和刘备的军队正面交锋。

当两人持续了长达七八个月的时间之后,陆逊抓住机会,命令将士用茅草点燃蜀军军营,火烧连营七百余里,刘备只好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窜,最后仓皇逃回到白帝城。

经此事之后,蜀汉的元气大伤,从此再也无力问鼎中原。

《菜根谭》:心绪平和,是人生的福报根源一、二、

所以谨慎言辞对一个人来说就非常重要,而谨慎言辞的背后,则是在于自我情绪的控制和梳理。

正如《素书》之中说:“以言取怨者祸”,因为语言而招致怨恨的人,一定会因此生出祸患,而在错误言辞的背后,通常是失去理智的情绪所支配的结果。

比如在这件事情之中,关羽刘备两人都是因为情绪冲昏了头脑而做出的错误决定,关羽因为一句话而导致的悲剧,刘备则是因为一个决定的错误而丢失“半壁江山”。

这也正应了那一句话:人生的结局往往取决于性格,只有内心平和的人,才能在同等局面下占据上风,而习惯性冲动,总企图以情绪去解决问题的人,终将败给自己的情绪。

在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缺乏对“情绪”的敬畏,缺乏了对情绪会带来糟糕结果的忌惮之心,所以才会在情绪使然的状态下,轻易做出错误的确定,很多人也通常是需要吃了亏之后才能察觉到其中的错误。

如果想要成为生活的智者,就要在错误出现之前就对自己有所规劝,在情绪出现之时,也能使行为适度,这样才能让人生受益。

姜太公曾经对周文王说过一句话:“君王临朝处事,要宁静而安详,温和而有节度,不可心浮气躁,刚愎自用,多听别人意见,少独断专行,虚心静气以待人,不可骄矜固执己见,接物待人要公正持平,不可徇私。

《菜根谭》:心绪平和,是人生的福报根源一、二、
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治理天下,更适用于治理我们的人生,因为自己的人生也是一个小世界,《菜根谭》之中说: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恶有则,便是燮理的功夫。

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小的世界,如果能让这个世界的高兴和快乐都不逾越规则,也就是让情绪把握适度,让好恶之心遵守规则和底线,这便能将自己的小世界调理和谐,人生自然能够避开许多问题,这是做人的功夫,也是让人生协调,万事太平的方法。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