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的珍贵照片——缅怀洋基队、比诺、姚学轩、田涛

抗战的珍贵照片——缅怀洋基队、比诺、姚学轩、田涛

这张照片之所以珍贵,是因为这张照片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拍摄的,照片中的四个人,后来成为新中国文学界的重要人物。这张照片,从左到右,是碧烨、姚学轩、洋基、田涛。毕烨右手叉腰,左手扶着井架站立,旁边姚学轩右手拿着一根枯枝蹲在井边,旁边洋基一家和田涛并排坐在井边,从他们的眼神中,我们看到的是毅力和毅力。

  照片的来源

  这张照片拍摄于 1940 年初夏,位于老河口的南郊,现在是汉宾村的河边。据《中国日报前线》研究会顾问何乐先生介绍,五战区的印刷厂《中国前线日报》就位于罗汉寺。旁边是一家服装厂,一家枪支修理厂。再往南是杨林堡战区干练团的所在地。当时,洋基队、姚学轩、比诺等都是《中国前线日报》的"特写",田涛是该报副刊《台尔庄》的编辑,比诺刚从第一战区赶来不久。当时,几位年轻作家本应在郊区见面,在印刷厂取风或校对,他们遇到了日本人轰炸的旧河口。警戒解除后,几个来自尘土隐蔽处的年轻人,互相关心,珍惜抢劫后的重逢。随行的军事摄影记者提出要给他们拍一张照片,他们一拍,就拿到了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洋基队一直被珍藏在这张照片中,当《洋基队诗歌选集》出版时,他将其献给了照片旁边的铭文:1940年日本飞机在湖北省旧河口被炸后。比诺的小说《乌兰海浪之夜》在《七七茶馆》中完成,作者在其中拍摄了这张照片。

  对抗友谊

  1939年10月,武汉沦陷后,第五战区司令官经过几次曲折,迁往老河口。旧河口一度成为E、Yu和Yu抵抗前线的主要中心。中共长江局局长周恩来、董必武、五战区司令员李宗仁谈判成立最早的统一战线组织之一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

  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还处于和谐时期。共产党员钱俊瑞邀请了颜克佳、姚学轩等进步作家参加。随后,一群文化名人来到了五战区。在文化工作委员会,特别是洋基队、姚学轩等人的领导和发起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日救助群众运动,锣鼓、歌曲、口号、口号、口号覆盖了大地。新华社多次报道旧河口的抗日文化工作。美国记者石门特勒在周恩来的介绍和推荐下一次专访这次采访中,称赞它是"文化战区""模范战区"。

  1938年6月,当"保卫大武汉"的口号落云端时,燕科佳、田涛、毕夜等一群血淋淋的文坛青年在武昌海马巷的一家小客栈相遇,抗日战争把这些血淋淋的朋友聚集在一起。武汉沦陷后,他们为之奔波,但从未失去联系。

  田涛是洋基家族和比诺的"左翼联盟"成员,1931年9月18日事件期间,他参加了北平学生爱国运动,在冰雪中游行,在铁轨上睡觉,拦截火车和在南京上访,是一位活跃的年轻活动家。田涛是五战区的"文化团体反日宣传者"。在1940年1月31日的《中国前线日报》上,田涛向《大公报》《全国新闻周刊》和10多家报刊杂志出售手稿,介绍了抗日战争前住在北平海滩附近一间小公寓里的自己。

比诺当时是洛阳第一战区《军事灵魂》增刊的编辑。1939年5月,比诺在担任编辑期间,"从第一战区政治部秘书长的老式诗歌中退休,拒绝为使团政治处处长吴渤海少将的妻子送生日",冒犯了政治处处长吴渤海, 他被逮捕并被关押在监狱里几个月。被捕后,比诺继续在狱中写着他未完成的小说《南淮华》。后来因为王立喜作为重庆"作家代表团团长"访问洛阳,魏丽煌不敢问这件事,不好交代,才把比诺放行。1940 年 5 月,比诺收到集中营即将再次逮捕他的消息。比诺感到危险,决心离开第一战区。后来,通过关系,苏联军事顾问科利亚耶夫的军用车辆,前往第五战区。

  这一次,他们四人在老河口重逢,留下了这永恒的时刻。据1940年1月26日《每日新闻》报道,包括洋基队和姚学轩、老舍、李伟、安宇、比诺等33人应邀为该报撰写特刊,田涛担任副主编", "台尔庄"。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经常深入战区,穿插着难民和受伤的士兵,冒着敌机轰炸采访,在破碎的寺庙里度过时光,躺在菜地里写作......激昂的文字像子弹一样从笔端喷出,奋力赶走日本侵略者,他们也彼此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

  湖北综合体

  新中国成立后,这四位作家仍然与湖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姚学轩、比诺和田涛住在中南文联的家中,从事湖北文学工作。

  1963年7月,姚学轩调到武汉,担任中南省作家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的前身)的专业作家。1978年2月中旬,姚学轩在湖北省第四届文化代表大会选举后当选为湖北省文化联盟主席。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王昭君"。40年来,在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下,历史小说《李子成》的作者及相关创作讲座已经完成。

  洋基队被称为当代中国的杰出诗人和著名作家。在五战区工作期间,洋基队多次与国家、濮阳、中乡一起奔赴抗战前线,出版了散文集《与龙同行》等多部人气作品。后来,在北京担任中共书记书记,但仍然没有忘记"五战区"之战。

  1985年11月,老河口市举办了濮阳书院的绘画画展。在北京,洋基一家受邀举笔,为他的第二故乡老河口诗助:"田地漂流,濮阳打算留下来。在老年时来回回看,梦见自己的家乡也感觉亲近。"1991年5月,濮阳市举办的"玉阳孟昊诗社",接到邀请后,燕科家族的激情难以压抑,心情高涨,乐于写下诗《缅怀老巡游》——为《渝阳市孟皓诗社》,诗中写道:"两个名城穿水,穿小满周年纪念日。龙中古庙参加葛、村里诗歌对浩然的崇拜。一年的黄昏往往通向过去,心灵突然冒烟。山川水色斑斓,我觉得自己路途艰难。他在题词中说:"怀旧河口老游泳的地方,惊奇地回想起,半个世纪过去了,和死水东走,记得那一年,烟熏,心狠狠,度假村小活,现在山的光和水的颜色应该胜过过去,人有云老,脚气充沛。"字里行间,那一股强烈的怀旧和崇敬之情跃然纸上,这是老人对濮阳、老河口两座城市的赞美和赞美。

比诺于1960年从新疆调到湖北省工作。曾两次,近8年到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走访江汉平原,写成著名小说《丹凤朝阳》,畅销10万册。毛墩为这个头衔写了他一生中最长的旗帜。比诺一生创作小说、散文、报道文学等近1000万字。2008年2月,比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田涛历任中南文化联盟编辑出版部副部长,长江文艺副总编辑,武汉市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参与土地改革期间,他写了《苏水上游》和《木船书》。后来参加反美援助朝鲜半年多,写了《林锦河畔》。1954年,田涛参加武汉防洪工作,写了《友谊》。1958年,田涛赴武汉钢铁厂,写了《金光》和《现场总监》。1964年,他回到河北省文联。(杨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