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先声药业(2096.HK)多个产品进入IND申请阶段,差异化管线布局显优势潜力药物提交IND申请,未来前景广阔布局三大疾病领域,自研+BD双轮驱动小结

作者:烹饪界推荐家常菜谱

10月21日,先声药业公布消息称,其自主研发的乳腺癌创新药sim0270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先声药业自9月29日公布sim0395临床试验申请(ind)以来,在短短1个月内连续公布的第三个ind。

从市场表现来看,近期先声药业也开始底部反弹,当前节点或为一个不可多得的投资机会,值得我们对其长期投资价值进行深入探讨。

图表一:先声药业近期股价表现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格隆汇整理

先声药业先后提交ind申请的三个药物分别是sim0270、sim0235和sim0395。笔者研究发现,这三个药物具有一定相似之处,其均是针对肿瘤治疗领域的药物,其中sim0270和sim0235是先声药业的自主研发产品,并且均属于目前其所针对领域的前沿药物。作为小分子药物的sim0270和sim0395均能突破血脑屏障的限制,有望为肿瘤脑转移患者带来更多利好。

三个药品中,10月21日sim0270的ind申请获cde受理,其是先声药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用于治疗er+/her2-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阳性(er+)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亚型(约占80%),这类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密切相关,对靶向雌激素的内分泌治疗敏感。然而,约有30%的患者会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耐药,从而导致疾病复发或转移,其中大脑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约有15%的er+晚期乳腺癌患者存在脑转移,且发生率正在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现有内分泌治疗药物均无法透过血脑屏障的困境,sim0270在保持现有口服serd分子各项特性和疗效的情况下,对分子结构进行了差异化创新,使其具有高效的血脑屏障通透性。

从疗效上来说,其药效要显著优于当前唯一上市的serd药物氟维司群,而从市场规模来看,即使当前氟维司群存在注射麻烦,不良反应明显等缺点,其全球年销售额依然突破10亿美元,因而可以预测,未来先声药业该药物的市场空间是极大的。

同样,先声药业另一自主研发抗肿瘤创新药物sim0235(即sim1811-03),也于10月8日向cde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受理,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及皮肤t细胞淋巴瘤。

sim0235是一种免疫球蛋白g1(igg1)型人源化抗tnfr2单克隆抗体。其所针对的靶点是tnfr2,其是tnf受体超家族成员,在多类肿瘤中的选择性表达为表面癌基因,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功能,被认为是当前极具潜力的靶点之一。

图表二:tnfr2作用机制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格隆汇整理

多项研究表明,tnfr2可能对肿瘤微环境具有特异识别性,甚至比其他免疫疗法更能针对性地治疗肿瘤,安全性更强。

目前国内外的生物制药公司已经相继入局该靶点,国内主要包括先声药业,阿诺医药,百济神州等。进度上来看,先声药业的sim0235目前已经申报ind,在国内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在国际上也位于第一梯队,未来或将成为又一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新药。

此外,先声药业引进的在研新药sim0395(paxalisib),其ind申请也在9月29日获cde受理。该药主要针对的适应症是胶质母细胞瘤,这是成人中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肿瘤调研机构cancer today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新增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例为7.9万例;死亡病例为6.5万例。其中,胶质母细胞瘤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的48%,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和低治愈率的特点。

但是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该病临床治疗选择非常有限,标准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和替莫唑胺治疗,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10%。而目前paxalisib在疗效上要明显优于标准治疗手段,据一项2期临床研究的中期数据显示,paxalisib用于mgmt非甲基化的新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位生存期(m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17.7个月和8.5个月,相比于现有标准治疗手段的12.7个月和5.3个月,有了显著提升。

并且,paxalisib作为具有高效的血脑屏障穿透性的小分子pi3k/mtor通路抑制剂,其未来还有希望拓展至脑转移肿瘤或其他pi3k通路异常的肿瘤,目前该药已在多个海外临床研究中心开展相关试验 。

综合来看,sim0270和sim0395均是可以针对脑癌的,研发难度较高的药物。相比于其他治疗领域,脑癌药物既属于cns领域,也属于肿瘤领域,而这两个领域的药物开发风险和难度都极高,具有极佳临床优势的产品可遇不可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先声药业之所以布局这两个产品,一方面是对自己的研发实力有信心,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药物所针对的适应症均是当下亟待满足的临床需求。无论是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还是胶质母细胞瘤,都是目前发病人数较多,现有治疗方案存在一定改善空间的疾病。可预见,随着未来先声药业这两个药物研发进展的不断推进,其给此类患者带来有效治疗的可能性将不断增大。

距离中报披露短短不到2个月时间,先声药业的在研管线就又接连取得重大进展,可见公司研发效率之高。目前公司共拥有项目近60项,14种创新药产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中关键注册及iii期临床试验6项,ii期临床试验3项,i期临床试验4项,ind获受理3项。

图表三:公司在研管线图

公司目前聚焦于肿瘤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自身免疫疾病三大领域,其差异化的管线布局和自研+bd双轮驱动的研发体系,打造了高效的研发效率。

在抗肿瘤领域,先声药业的策略是关注肿瘤免疫治疗,探索肿瘤驱动基因异常和合成致死机制,专注于具备潜力和差异化竞争力的靶点和药物。目前公司在该领域已有多个药物到达临床iii期,而处于i期和临床申请阶段的药物其所针对的靶点或者选择的方向均是目前的前沿研究方向,且从进度来看,公司也处于对于领域的领先位置。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公司以脑卒中为中心,逐步实现单病种、全病程覆盖,并逐步拓展至多个细分子领域,如阿尔兹海默病、脑水肿等;在该领域,先声药业既有已经上市的产品先必新®,也有正在临床阶段的先必新舌下片、sim0307和sim0339等潜力药物。

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先声药业专注患者数量巨大,需求高的适应症,致力于突破现有治疗手段的限制,同时其也在积极拓展尚未受到充分关注的高潜力市场,如干燥综合征等。

得益于公司强大的研发团队,在自研+bd双轮驱动下,先声药业将其团队的研发创新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公司自研管线进展迅速,除前文提到的近期的三个ind以外,预计未来一年还将多个产品也将进入ind阶段,将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形成强力支撑。

随着公司新产品的上市和放量,先声药业创新药的收入占比连创新高,2021上半年已达到57.6%,远超行业同类平均13%的占比,公司创新研发能力逐步变现。同时,基于公司在三大领域的完善布局和高效的研发效率,公司创新药业务已形成波浪式发展态势,进度较快的产品即将步入收获期,具备较大潜力的药物也开始进入临床阶段。

从市场表现来看,随着投资者对公司认知的加深和预期的不断向好,公司的估值也开始逐步修复,股价自前期最低点6.45港元至今,已上涨超过20%。随着公司创新研发能力的不断释放,公司的成长性将进一步体现,未来可以持续关注。

本文源自格隆汇

096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