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先聲藥業(2096.HK)多個産品進入IND申請階段,差異化管線布局顯優勢潛力藥物送出IND申請,未來前景廣闊布局三大疾病領域,自研+BD雙輪驅動小結

10月21日,先聲藥業公布消息稱,其自主研發的乳腺癌創新藥sim0270的臨床試驗申請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受理。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先聲藥業自9月29日公布sim0395臨床試驗申請(ind)以來,在短短1個月内連續公布的第三個ind。

從市場表現來看,近期先聲藥業也開始底部反彈,目前節點或為一個不可多得的投資機會,值得我們對其長期投資價值進行深入探讨。

圖表一:先聲藥業近期股價表現

資料來源:東方财富,格隆彙整理

先聲藥業先後送出ind申請的三個藥物分别是sim0270、sim0235和sim0395。筆者研究發現,這三個藥物具有一定相似之處,其均是針對惡性良性腫瘤治療領域的藥物,其中sim0270和sim0235是先聲藥業的自主研發産品,并且均屬于目前其所針對領域的前沿藥物。作為小分子藥物的sim0270和sim0395均能突破血腦屏障的限制,有望為惡性良性腫瘤腦轉移患者帶來更多利好。

三個藥品中,10月21日sim0270的ind申請獲cde受理,其是先聲藥業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口服選擇性雌激素受體降解劑(serd),用于治療er+/her2-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

雌激素受體陽性(er+)是乳腺癌中最常見的一種亞型(約占80%),這類乳腺癌的發生發展與雌激素密切相關,對靶向雌激素的内分泌治療敏感。然而,約有30%的患者會在治療過程中會發生耐藥,進而導緻疾病複發或轉移,其中大腦是乳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約有15%的er+晚期乳腺癌患者存在腦轉移,且發生率正在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現有内分泌治療藥物均無法透過血腦屏障的困境,sim0270在保持現有口服serd分子各項特性和療效的情況下,對分子結構進行了差異化創新,使其具有高效的血腦屏障通透性。

從療效上來說,其藥效要顯著優于目前唯一上市的serd藥物氟維司群,而從市場規模來看,即使目前氟維司群存在注射麻煩,不良反應明顯等缺點,其全球年銷售額依然突破10億美元,因而可以預測,未來先聲藥業該藥物的市場空間是極大的。

同樣,先聲藥業另一自主研發抗惡性良性腫瘤創新藥物sim0235(即sim1811-03),也于10月8日向cde送出臨床試驗申請并獲受理,該藥物主要用于治療晚期實體瘤及皮膚t細胞淋巴瘤。

sim0235是一種免疫球蛋白g1(igg1)型人源化抗tnfr2單克隆抗體。其所針對的靶點是tnfr2,其是tnf受體超家族成員,在多類惡性良性腫瘤中的選擇性表達為表面癌基因,具有促進惡性良性腫瘤細胞增殖的功能,被認為是目前極具潛力的靶點之一。

圖表二:tnfr2作用機制

資料來源:公司資料,格隆彙整理

多項研究表明,tnfr2可能對惡性良性腫瘤微環境具有特異識别性,甚至比其他免疫療法更能針對性地治療惡性良性腫瘤,安全性更強。

目前國内外的生物制藥公司已經相繼入局該靶點,國内主要包括先聲藥業,阿諾醫藥,百濟神州等。進度上來看,先聲藥業的sim0235目前已經申報ind,在國内處于相對領先的位置,在國際上也位于第一梯隊,未來或将成為又一極具市場競争力的新藥。

此外,先聲藥業引進的在研新藥sim0395(paxalisib),其ind申請也在9月29日獲cde受理。該藥主要針對的适應症是膠質母細胞瘤,這是成人中最常見且惡性程度最高的原發性顱内惡性良性腫瘤。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惡性良性腫瘤調研機構cancer today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新增腦及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良性腫瘤病例為7.9萬例;死亡病例為6.5萬例。其中,膠質母細胞瘤占所有中樞神經系統原發性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48%,具有高發病率、高複發率、高死亡率和低治愈率的特點。

但是作為惡性程度最高的惡性良性腫瘤之一,該病臨床治療選擇非常有限,标準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放療和替莫唑胺治療,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10%。而目前paxalisib在療效上要明顯優于标準治療手段,據一項2期臨床研究的中期資料顯示,paxalisib用于mgmt非甲基化的新發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中位生存期(mos)和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分别為17.7個月和8.5個月,相比于現有标準治療手段的12.7個月和5.3個月,有了顯著提升。

并且,paxalisib作為具有高效的血腦屏障穿透性的小分子pi3k/mtor通路抑制劑,其未來還有希望拓展至腦轉移惡性良性腫瘤或其他pi3k通路異常的惡性良性腫瘤,目前該藥已在多個海外臨床研究中心開展相關試驗 。

綜合來看,sim0270和sim0395均是可以針對腦癌的,研發難度較高的藥物。相比于其他治療領域,腦癌藥物既屬于cns領域,也屬于惡性良性腫瘤領域,而這兩個領域的藥物開發風險和難度都極高,具有極佳臨床優勢的産品可遇不可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先聲藥業之是以布局這兩個産品,一方面是對自己的研發實力有信心,一方面是因為這兩個藥物所針對的适應症均是當下亟待滿足的臨床需求。無論是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還是膠質母細胞瘤,都是目前發病人數較多,現有治療方案存在一定改善空間的疾病。可預見,随着未來先聲藥業這兩個藥物研發進展的不斷推進,其給此類患者帶來有效治療的可能性将不斷增大。

距離中報披露短短不到2個月時間,先聲藥業的在研管線就又接連取得重大進展,可見公司研發效率之高。目前公司共擁有項目近60項,14種創新藥産品處于臨床研究階段,其中關鍵注冊及iii期臨床試驗6項,ii期臨床試驗3項,i期臨床試驗4項,ind獲受理3項。

圖表三:公司在研管線圖

公司目前聚焦于惡性良性腫瘤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自身免疫疾病三大領域,其差異化的管線布局和自研+bd雙輪驅動的研發體系,打造了高效的研發效率。

在抗惡性良性腫瘤領域,先聲藥業的政策是關注惡性良性腫瘤免疫治療,探索惡性良性腫瘤驅動基因異常和合成緻當機制,專注于具備潛力和差異化競争力的靶點和藥物。目前公司在該領域已有多個藥物到達臨床iii期,而處于i期和臨床申請階段的藥物其所針對的靶點或者選擇的方向均是目前的前沿研究方向,且從進度來看,公司也處于對于領域的領先位置。

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領域,公司以腦卒中為中心,逐漸實作單病種、全病程覆寫,并逐漸拓展至多個細分子領域,如阿爾茲海默病、腦水腫等;在該領域,先聲藥業既有已經上市的産品先必新®,也有正在臨床階段的先必新舌下片、sim0307和sim0339等潛力藥物。

在自身免疫疾病領域,先聲藥業專注患者數量巨大,需求高的适應症,緻力于突破現有治療手段的限制,同時其也在積極拓展尚未受到充分關注的高潛力市場,如幹燥綜合征等。

得益于公司強大的研發團隊,在自研+bd雙輪驅動下,先聲藥業将其團隊的研發創新能力發揮到了極緻,公司自研管線進展迅速,除前文提到的近期的三個ind以外,預計未來一年還将多個産品也将進入ind階段,将對公司的長期發展形成強力支撐。

随着公司新産品的上市和放量,先聲藥業創新藥的收入占比連創新高,2021上半年已達到57.6%,遠超行業同類平均13%的占比,公司創新研發能力逐漸變現。同時,基于公司在三大領域的完善布局和高效的研發效率,公司創新藥業務已形成波浪式發展态勢,進度較快的産品即将步入收獲期,具備較大潛力的藥物也開始進入臨床階段。

從市場表現來看,随着投資者對公司認知的加深和預期的不斷向好,公司的估值也開始逐漸修複,股價自前期最低點6.45港元至今,已上漲超過20%。随着公司創新研發能力的不斷釋放,公司的成長性将進一步展現,未來可以持續關注。

本文源自格隆彙

09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