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贫耐得始求官”,清代名臣陈廷敬告诫子孙的话,至今发人深思“清贫耐得始求官”出处作者:陈廷敬简介“贪廉者,治理之大关”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康熙称赞:“宽大老成,几斤万人”最后,记得关注小编!

作者:政治经济学评论

【朋友们,阅读之后记得关注小编】

“清贫耐得始求官”出自清朝“宰相”陈廷敬告诫他的后代的一首诗,诗名为《戒子孙诗》,全文如下:

戒子孙诗·陈廷敬 岂因宝玉厌饥寒,愁病如予那自宽? 憔悴不堪清镜照,龙钟留与万人看。 囊如脱叶风前尽,枕伴栖乌夜未安。 凭寄吾宗诸子姓,清贫耐得始求官。

诗的意思是:“怎么能见到宝玉就厌恶饥寒的生活,这使我忧愁多病的身体如何能够放心自宽?连日忧戚烦恼的形容使我不忍用镜子来照,但我衰老年迈的样子却敢于留给千万人看!虽然我的钱袋空如落叶可以随时随风飘去,如今枕边栖宿的乌鸦却整夜鸣叫让人彻夜不安。因此,我想向我们家族的后代传达一个信息:只有他们能忍受清平的生活,他们才可以去谋求仕途。”

“清贫耐得始求官”,清代名臣陈廷敬告诫子孙的话,至今发人深思“清贫耐得始求官”出处作者:陈廷敬简介“贪廉者,治理之大关”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康熙称赞:“宽大老成,几斤万人”最后,记得关注小编!

陈廷敬剧照

陈廷敬(1639—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人。

陈廷敬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他的名字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他历任经筵讲官(康熙皇帝的老师)、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以及《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陈廷敬病情加剧,受到太医院的诊视。四月去世。康熙皇帝亲自作挽诗悼之,谥号“文贞”。

“清贫耐得始求官”,清代名臣陈廷敬告诫子孙的话,至今发人深思“清贫耐得始求官”出处作者:陈廷敬简介“贪廉者,治理之大关”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康熙称赞:“宽大老成,几斤万人”最后,记得关注小编!

陈廷敬为官期间,一再强调官员的廉洁问题。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二十四日,上《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指出:“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当先使俭。”意思是说,奢侈导致贪污,节俭才能清廉。要求为官者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他严格要求自己及家人,对行为不端者、送礼贿赂谋私者,不得放入家中。他到礼部任上,曾立下规矩:“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

他的弟弟陈廷统要求他给予帮助。他的岳父李祖望也劝说陈廷敬自己弟弟能帮就帮,这也是人之常情。陈廷敬非但不给予帮助,还因同僚明珠在官场疏通让陈廷统到户部当差,授了个六品主事的差事与陈廷统争执起来陈廷敬宁愿被弟弟怨恨不解,也决不徇情枉法以权谋私。后来陈廷敬发现弟弟陈廷统为仕途向高士奇行贿买官,他义正词严地要求高士奇公事公办,如实上奏。陈廷敬说:“如果廷统是个蝇营狗苟之徒,他的前程越大,日后对朝廷的危害就越大。我受两代皇上隆恩,但知报效朝廷,绝无半丝私念。”陈廷敬的亲家张汧在地方为官,清正廉洁、体恤百姓,希望陈廷敬能在皇上面前保举,回京听用,补正三品的通政使之职。陈廷敬婉拒道:“虽然说举贤不避亲,可是,毕竟您和我是儿女亲家,会让别人留下话柄的。我怕替您说多了话,反而对您不好。”

“清贫耐得始求官”,清代名臣陈廷敬告诫子孙的话,至今发人深思“清贫耐得始求官”出处作者:陈廷敬简介“贪廉者,治理之大关”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康熙称赞:“宽大老成,几斤万人”最后,记得关注小编!

陈廷敬逝世之后,《清史稿》中记载,康熙皇帝对他“深惜之”。

康熙皇帝亲笔为陈廷敬写下了挽诗:“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不过,康熙皇帝对陈廷敬的评价更广为人知的是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清贫耐得始求官”,清代名臣陈廷敬告诫子孙的话,至今发人深思“清贫耐得始求官”出处作者:陈廷敬简介“贪廉者,治理之大关”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康熙称赞:“宽大老成,几斤万人”最后,记得关注小编!

陈廷敬为官多年富宰相,一生劳碌,却一生清寒,家里只有老屋数间,无值钱物品。他为宰相,出门无车,生活俭朴,饮食无珍疏膏粱,一冬只吃腌菜,还甚觉有味,常常说“我自长贫甘半饱”,被门人称为半饱居士。这就是陈廷敬清贫生活的真实写照。

陈廷敬的一生就是清贫的一生。所以,他才能够写下这样的告诫子孙的首诗。

当今,“清贫耐得始求官”仍不过时。只不过,想让子女当公务员的父母是越来越多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