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大会专家聚焦媒体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MtimeTime.com
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大会专家聚焦媒体创新人才培养

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大会"整合媒体创新人才沙龙"主办方图为

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高凯)召开了第二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融合媒体创新人才沙龙",来自广电总局、各大专院校、招聘平台的行业专家围绕媒体深度融合背景、媒体人才创新培养等话题展开探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委书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燕南强调,"制度是人才聚集,人才聚集事业兴旺发达"。他认为,员工和单位要成为"合作伙伴",才能实现个人与组织的效益共赢,减少人才流失。此外,在考核和分发上增加新媒体的倾斜度,媒体人才发展空间可以扩大。"目前,济南广播电视台已实行'频道公司'和演播室、事业单位模式,落实'导演授标令',江苏广电台设立'综合传播优秀员工'等奖项,安徽广播电视台规定,个人媒体工作室在培育第一年的净收入均归个人所有, 而正式运营通过评估后,利润将按台湾的55%分割。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素提到,举办媒体创新人才沙龙,不仅是贯彻落实中央媒体人才调配信息的具体做法,也是解决当前痛点和难关的必要措施。进一步探索创新的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迭代式人才培养理念,加强高校与媒体机构之间的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现代传播主编严表示,作为一个更加先进文明的现代舞台,信息现代化进一步实现了物质繁荣、财富增长、科技进步和效益提升的加速势头。但在信息现代化的进程中,身份分化、舆论难以调整、价值枯萎、叙事解构、韵律消失等同时存在,也是不容忽视的。这种矛盾比工业现代化更为剧烈,与全球社会信息化带来的流量速度加快、传播延伸和媒介化程度的深化密切相关。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长峰表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素质、洞察力、敬业精神和学习新技术。因此,跨媒体时代叙事能力所需的知识素养与传统时代不同,需要大量的内容和内涵。"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技术学院的课程目前包括三类,基础、应用、顶石,其核心是实践。

河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韩立新作了题为"新艺术与传教士人才培养的两个维度"的演讲。他说,新闻传播学科现代化的内涵包含在中外学者对人文危机的讨论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新闻传播知识体系的融合,二是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传播对传统农业社会传播理念的继承和创新。 概念。其中,现代科技与新闻传播知识体系的融合是外观和手段,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对传统农业社会传播理念的传承和创新是本质和目的。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引进科研方法,把教学工作作为一项有待完成的科研任务,从中培养问题意识,鼓励问题, 为了促进学生从学习到学习,从智慧到可以做有效的转化。通过教学实现对知识技术的运用、创新、跨界、认知,从概念到实践,做好科研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科学精神、问题意识、科研方法、创新思维、探索技能等研究或探索因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他们探索问题,构建知识体系。

作为企业代表,猎猎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朱嘉英分享了一组数据。根据亨廷大学的数据,从中国影视文化产业人才流动数据来看,影视文化产业流入华北地区的人才比例为46.73%,流入华东地区的人才比例为27.34%。就2020年上半年人才流向的省份而言,北京占45.07%,位居全国前四,上海、广东、浙江并列。这些省份多年来一直引领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产业与人才相辅相成,影视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人才吸引力,成为人才流动的热门领域。(完整)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