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死亡诗社》:在现实与自由中采撷诗意的花朵,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有关教育的永久命题最勇敢而伟大的老师诗歌永存

作者:影视剧材优选

《死亡诗社》这部电影无需多做介绍,作为一部经典电影,历久弥新,在时间的沉淀中,愈显其时代精神的光辉,它所触及到的有关教育,生命的话题,也不断触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

影片由彼得·威尔执导,罗宾·威廉姆斯、伊桑·霍克、罗伯特·肖恩·莱纳德领衔主演,全片没有浮夸的电影技巧,用朴素的镜头娓娓道来,通过诗意哲理的台词,师生情感的交融层层抽丝剥茧,传递着关于生命的真谛。它让我们明白,一部好的电影,从来都与华丽的场面无关,思想的深刻,情感的真实,便足以让它充满力量。

《死亡诗社》:在现实与自由中采撷诗意的花朵,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有关教育的永久命题最勇敢而伟大的老师诗歌永存

导演善于制造矛盾冲突,影片中极富戏剧张力的剧情,大开大合之间,感情的调动与撕扯无疑最牵动人心。影片以学校的入学仪式切入,短镜头的快速切换生动刻画了孩子们初入校园的新鲜好奇,青涩稚嫩满,溢青春气息。

导演巧妙地将校长的演讲穿插于中,"传统、荣誉、纪律、优秀",在这场沉重肃穆的演讲中,每一个字句都带着威严冰冷的不可抗力,高悬在学生头顶,所营造出的沉闷压抑与孩子们的青春活力无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影片始,教育这一主题便已被轻轻揭开。

《死亡诗社》:在现实与自由中采撷诗意的花朵,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有关教育的永久命题最勇敢而伟大的老师诗歌永存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是一项"立人之事业"。诚如雅思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另外一个灵魂,未能引起灵魂深处的变革,那么它就不称其为教育。"

影片传达出的教育的真谛,应该是培养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能够对自我意欲有充分的认识,并能触及到理想精神层面。 在扭曲的观念下,如何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就是育人者肩负的重担。在另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心灵捕手》中,天才少年威尔看似狂妄自大的外表下,心底却怀藏着躲避与自卑,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者出现了:一个在意他的天才与无限可能的教授,一个正真在意威尔内心世界的心理医生,当然,心理医生最终用自己的爱与真诚走进了威尔的内心,帮助他重新回到人生正轨。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人有两类:一类人看中我们所创造的价值,一类人看中的是我们本身。而只有后者,才能实现心灵之间的贴近,这是这部影片传达给观众的。当你无法真正走进一个人的内心,又如何影响并引领一个人呢?

《死亡诗社》:在现实与自由中采撷诗意的花朵,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有关教育的永久命题最勇敢而伟大的老师诗歌永存

在《死亡诗社》的剧情中,导演还制造了一个小冲突,将矛盾细化立体。展开男主人公尼尔•佩里与父亲的第一次争执:

"注意你自己的身份,不要公开和我顶撞!" "你知道这对你妈妈来说意味着么!"

话语的背后,是权威和现实的重压。在无力徒劳的辩解后,尼尔选择的是妥协:

"是的,父亲"。

短短四个字后,这颗善良的心又负载着多少纠结和无力!当现实的压抑由个体来承担时,那种深刻的心痛悲哀便更加直击心灵。

当影片蒙上一层教育制度的压抑色彩,令人唏嘘慨叹之时,镜头又以一个奇特的视角向我们重新注入了一抹鲜艳的色彩——基丁老师。他吹着口哨走进教室,走向孩子们,带着春日的清凉之风。

《死亡诗社》:在现实与自由中采撷诗意的花朵,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有关教育的永久命题最勇敢而伟大的老师诗歌永存

"啊,船长!我的船长!"

这是基丁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开篇的诗句。"如果你们有胆量的话,可以叫我船长"。简短有力的台词,初步塑造出基丁老师的独特不凡。他摒弃了传统的刻板与教条,以诗歌、学识和热忱引领孩子们找到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在迷惘中突围。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同样塑造了一位经典的老师形象。不同点在于《放牛班的春天》中老师指引着一群颓废,缺爱的孩子重新感受到温暖,回归社会,学会爱;而《死亡诗社》中的基丁老师则是引领一群在束缚和爱中长大的孩子,冲破现实的牢笼,学会斗争和反抗。截然不同的目的,但都将教师这一职业背后所蕴涵的巨大光环凸显出来。

《死亡诗社》:在现实与自由中采撷诗意的花朵,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有关教育的永久命题最勇敢而伟大的老师诗歌永存

基丁老师站在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交界口,他就是这两个世界的联系点。在深刻洞悉这两个世界后,他带着云淡风轻的诗歌指引着孩子,教会他们审视自己的内心。在此刻,教师已经理想化为一种精神的引领,任何能带给你启发对你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存在。

电影的一开头选择这首诗便暗含深意:诗句引用自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为林肯写的一首诗,收录于《草叶集》"纪念林肯总统"一章中。《啊,船长我的船长》这首诗基调悲壮,把当时的斗争比作一段艰险的航程。惠特曼的人生哲学中最突出的便是美国式的民主主义。影片在这里便揭示出一个更深层的主题——生命与自我。

《死亡诗社》:在现实与自由中采撷诗意的花朵,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有关教育的永久命题最勇敢而伟大的老师诗歌永存
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生、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持人的一生。但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生存,生活,生命是人生状态的三个层次,多数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停留在了生存阶段,更可悲的是,当人可以跳脱生存,完全到达追求生活甚至生命的阶段时,人往往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因为人都有一种被人接受的需要,这种强烈的群体意识将自我一点点磨灭殆尽,陷入平静的绝望与空虚之中,最后打着生存的旗号,通过漫无目的忙碌的工作来掩盖自己的空虚与平庸。

叔本华说: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最后毫无信仰的人川流不息,城市充满着愚昧。别陷入这种境地,冲出来,要敢于开拓自己的天地。

《死亡诗社》:在现实与自由中采撷诗意的花朵,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有关教育的永久命题最勇敢而伟大的老师诗歌永存

基丁老师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浪漫,自由,释放天性的梦中国度,孩子们心底冒险求知的渴望由此点燃。

在这里,导演又安排了一次强烈的碰撞。孩子们组织的第一次死亡诗社活动,那是在一个清冷漆黑的夜晚,孩子们戴上兜帽,潜入黑夜去寻找那个未知的洞穴。以大面积的黑色渲染阴郁可怖的气氛,一个神秘,虚幻从未涉足的地方,勾起人无限的好奇与紧张。然而在山洞内却上演着一场狂欢,诗歌从少年们的舌尖滑落,舞蹈、鼓掌、兴奋、欢叫、跳跃,在这里,放下一切伪装,回归原始的野性,享受生命与自我的真实存在。灵魂驰骋,超越凡俗。镜头拉远,黑夜的迷雾中,是几位少年结队离去的身影,伴着节奏明快的诗句:然后我有了信仰,然后我有了想象,我被他们沉迷的嘲笑所感染,然后我看见刚果河,在黑土地上流过,在森林中划下一道金色的沟壑……

《死亡诗社》:在现实与自由中采撷诗意的花朵,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有关教育的永久命题最勇敢而伟大的老师诗歌永存

少年们为诗歌所启迪,然后饱含热情的创作吟诵诗歌。诗歌的魅力可能大抵于此,无怪乎孩子们被她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艺术,更是生活灵魂的本质。它作为一种象征深藏在每一个人的内心,与人同命运、共呼吸。诗歌作为一种载体,使人们内心最迫切的欲望得以抒发,同时唤起人们心底最原始的渴望。

然而,这样浪漫的说法已经有些古旧了。现代社会,诗歌的气息已经越来越弱,简单字词的排列组合,其中所蕴藏的宝藏又还有多少人能发觉呢?诗歌不能改变什么,也不能消灭什么,但却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拭去我们的泪痕,抚平心中的伤口。然而还有多少人会流泪,会受伤?

《死亡诗社》:在现实与自由中采撷诗意的花朵,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有关教育的永久命题最勇敢而伟大的老师诗歌永存

尼尔的死无疑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带着与生俱来的浪漫主义特质,他是艺术最虔诚的信徒,舞台上的他耀眼,鲜活,热烈。影片长达四分钟的舞台表演聚焦,融合迷离的灯光,舒缓的音乐将我们带入梦境般的虚幻中。舞毕,掌声雷动。

尼尔站在舞台中央,享受众星捧月的光环,这也叫将电影推至最高潮,然而情节急转而下,父亲的反对将尼尔从自由高地拽落,这样一个鲜活、骄傲的艺术精灵,又如何能说出"是的,父亲"这样的回答?呼应开头的第一次回答,这一次带着更深层的压抑与绝望。

《死亡诗社》:在现实与自由中采撷诗意的花朵,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有关教育的永久命题最勇敢而伟大的老师诗歌永存

尼尔的自杀,象征的是艺术化的理想对冰冷的现实主义的抗争。在手术刀和诗人之中,多数人选择前者,因为这条路早已被大多数人踏平,是安稳平坦的,它符合社会普遍价值,利己主义告诉我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躲在前人的荫庇下不受非议排挤,但是这以牺牲个体存在的意识为代价。而后者,注定走上的是一条荆棘之路,脚下是无尽深渊,你仍是纵身一跃,体验到生命的震颤与激烈,但这样的选择常常使得人生是落魄短暂的。而这份选择,通常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气做支撑。

有人说尼尔选择死亡是一种冲动,幼稚的表现,但我们是否有权去指责这是一种怯懦?谁都无法预测在冰冷绝望的现实面前,我们是否也会做出相同的选择?我们更无法虚妄地指责这种行为的鲁莽,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洁癖,是现代人精神的一块空白缺失。他可能比我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要热爱生命,比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更接近生命的真谛,只是他们在面临绝境时,选择了一种自认为最好的方式去接近完美,在某种程度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呢?

《死亡诗社》:在现实与自由中采撷诗意的花朵,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有关教育的永久命题最勇敢而伟大的老师诗歌永存

影片结尾,基丁老师蒙冤离校,在他回教室取走自己的物品时,托德第一个站上了讲台,屈辱与青春的尊严化为极致的压抑之情,他高喊着"啊,船长,我的船长!"而后,是一个一个孩子的觉醒,他们挣扎地站了起来,俯视这一切。那一刻,他们挺拔的身姿里,是自由的灵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反抗权威,教条,威胁,捍卫着青春正义与人格自由。

电影于最强音处戛然而止,令人深思。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活过。在那条无尽道路上追求的人会迷惘,在那片荆棘丛生的荒原上寻觅的人会失落。但笔者还是希望,当经过一片黑压压的人群,听见整齐的脚步声在大地回荡,我们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即使最后没能去到终点,至少,我们迈着自己的步伐而来,至少,我们的呐喊曾被世界听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