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纳卡战争以后,各类媒体报道:阿塞拜疆将购买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斗机。那么,阿塞拜疆为何选择这款战斗机呢?它在纳卡战争中之所以广泛运用无人机作战,一是空军实力无法有效压制亚美尼亚空军,二是俄制战斗机的精确对地打击能力欠佳,战术使用风险太高;所以,它总结一番战争经验,确实需要提高战斗机的实力;

“枭龙—3”的配置很生猛:俄罗斯制战斗机可以与之相比只有苏-57——可惜太贵了,也不符合阿塞拜疆的军费开支范畴——小国喜欢性价比高的战斗机型号:阿空军的米格-29s战机(13架)、米格-21战机(5架)、12架苏-25确实不够亚美尼亚的苏-30填饱肚子;
jf-17 block 3的aesa雷达跟踪15个目标、同时与4个目标交战。他可以搭载射程高达400公里的超音速对舰导弹!此外,它的头盔瞄准器、光电系统/瞄准吊舱、合成口径雷达功能等,它们可以准确引导各种空地红外/激光/卫星制导炸弹、滑翔炸弹、反辐射炸弹、子母弹布撒器等——尼日利亚空军已经证明:可以利用它打击恐怖组织的皮卡、摩托车、三轮车甚至单车!
鉴于以上的齐全功能,阿塞拜疆空军将获得一款完全可以取代苏系重战/攻击机的战斗机,而且,经过改造,“枭龙”战斗机可以为控制“伙伴僚机”配置吊舱——这就让阿塞拜疆的无人机群发挥更大的功能了;
这样,阿空军可以在中/远程作战方面获得优势:无需考虑苏系重战的威胁了:利用中远程空空/空地导弹消灭敌人的近程战术导弹、重战基地、装甲部队集结地等战术要点;破坏敌人的战术支撑点;消灭敌人高价值目标;控制无人机群巡航、控制地面战场主动权——再也不用拿人命试探敌人的阵地和部署了:第二次纳卡战争,如果没有土耳其和以色列全力援助,伤亡过万的阿军早就撑不住了。
现在,阿国与土耳其、巴基斯坦走的很近,采用互补贸易也是巩固准联盟关系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