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印度音流瑜伽第四界-旋转的洞穴-

作者:会飞的biu

第四界:bhanwargupha -旋转的洞穴(whirlingcave)-

首先必须放弃肉体(感官麻痹,出魂体验等),然后是低等和高等的心(在sahas-dal-kanwal和trikuti阶段),最后是灵魂本身(在sachkhand中)——灵魂也不过是无限大海里的一个水泡罢了。

印度音流瑜伽第四界-旋转的洞穴-

然后,灵魂进入hootalhoot,在印度教中它被描述为bhanwar-gupha。这里总在以微细的运动旋转着。灵魂总是在上面摆荡,上面遍布着无数精神岛屿,不断传来sohangsohang和anahooanahoo的声音。灵魂狂喜地享受着这些声音、以及一阵阵甜美的檀香和笛声(此领域的其他特征无法用文字描述,只有在精神通过做abhyas到达那里后才可了解)--shivdayalsingh,hidayatnama。

[sohang:我就是那个]

灵魂到达bhanwargupha以后,听和看的能力都达到一种满足状态(julianp.johnson,1953)。根据shivdayalsingh的记录,这种满足是因为在进入第四界的rukmini隧道里感知到的一种奇特结构。没有一个radhasoami的人用文字解说过这个景象是什么,就象所有高等体验一样,它必须亲身经历才能理解,不是用注定是神秘性质的类比能指称的。

bhanwargupha是从sachkhand向下的、整个创造过程的漏斗。它的名字展示了这个领域天然具有的巨大能力:“旋转的旋涡”。这个领域的主名为sohang(我是那个),这个描述性的咒语暗示了具有更高身份的灵魂所具有的一种有意识直觉。

据圣者所言,bhanwargupha的音流是如此甜美迷人,灵魂完全离开了那滋养的琼浆而生活,除了主的darshan和光与声的显现,不再希求其他。中世纪最著名的圣者kabir(或至少归于他名下的作品)描述了hansas(纯粹精神)是怎样居住在精神岛屿上,在壮丽的宫殿里享受至乐。

法切尔(faqirchand)在其著作《圣者们的瑜珈哲学》中,对禅修者在第四界的体验给出了更为心理学的解说:“在禅修过程中到达bhanwar-gupha的境界时,禅修者除了体验到自己以外,没有他物。这个中心被比作bhanwar,意为旋转。在这个中心,一个轮子象摇篮那样摇动,意味着在此中心一个波浪从禅修者的灵魂涌出,又融合回自己的源头,或说它围绕自己的源头旋转,产生了sohang的笛音。这个中心的声音是如此有效,使得禅修者欢喜于与至高灵魂成为一体的喜悦。

如果你想获得更多专业瑜伽、健身、瘦身知识

请关注《瑜伽人》微信认证公众号:yogaliren(长按复制)

给我们一些动力 给自己一些方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