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太平天国败亡后,其残部都去了哪里?一处洞穴的发现解开谜团!

海外列强借助船坚炮利打开了大清朝的国门时,国内涌现了不少如关天培一样的爱国志士。

太平天国败亡后,其残部都去了哪里?一处洞穴的发现解开谜团!

但遗憾的是,封建政体早已沦为时代的淘汰品,腐朽的王朝根本无法抵御洋人的侵略。自1840年至1842年,仅两年的时间英军便打得清廷叫苦不迭,统治者不得不以一份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作为筹码换取暂时的安定。

对于南方的老百姓来说,这份条约无疑是沉重的负担。由于当时的两广地区经济发展良好,所以,条约内容中赔款的部分几乎都要由两广地区的地方赋税承担。随着朝廷颁布谕旨,两广地区的赋税逐月飙升。一时之间,南方人民的反抗情绪高涨。

这也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太平天国败亡后,其残部都去了哪里?一处洞穴的发现解开谜团!

通过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这场起义运动的发起者洪秀全起初只是个流落于两广地区的读书人。由于洪秀全时运不济,连续多年名落孙山。旧社会读书是一件非常浪费钱财和精力的事,求学多年没有回报,使得洪秀全的儒学信仰几近崩塌。

困顿苦愁的洪秀全感染风寒一病不起,在他病入膏肓的时候无意间接触到一本西方教会刊印的宗教书。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价值观的扭曲使洪秀全曲解了书中的宗教内容。从这以后,洪秀全便开始自称“天父”,并开始向身边的百姓灌输独创的“上帝教”教义。

在起义运动爆发之初,洪秀全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既然要与朝廷分庭抗礼,那么,一定要找一个立足的根据地。洪秀全认为不论是经济意义还是战略意义,南京都是不二之选。靠传教多年积累下的人脉和信众,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败亡后,其残部都去了哪里?一处洞穴的发现解开谜团!

宗教的传播性使洪秀全的教义迅速传遍两广,仅一年的时间“上帝教”的信徒便攻占了南京城。随后,洪秀全从太平军中抽调了大量精锐,挥师北上,准备直取北京。与此同时,洪秀全将军队中的主力全部调往西方,攻克两湖地区。

洪秀全双线作战的效果是显著的,北伐军与天津阻截了朝廷南下的主力,西路军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两湖地区。一时间,中国已有半境领土沦为太平天国的属地。八旗子弟经过近三百年的散漫生活已变得羸弱不堪,他们根本无法抵御骁勇善战的起义军。

实际上,倘若洪秀全宣扬的是天主教正统,恐怕太平天国还会得到罗马教廷的支持。然而,洪秀全毕竟不是个虔诚的教徒,他所宣扬的教义无不偏离了西方天主教。罗马教廷为了考察“上帝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特派神父前往太平天国进行实地探访。

由于洪秀全所宣扬的教义无不是怪力乱神与西方教义的杂交体,所以罗马教廷亦站在了太平天国的对立面。

太平天国败亡后,其残部都去了哪里?一处洞穴的发现解开谜团!

随着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组建的湘军崛起,太平天国逐渐从无往不利的境地中转向被动。“天京事变”过后,太平天国内部信仰崩塌,越来越多的信徒对洪秀全离心离德。1864年洪秀全病逝,曾国藩率湘军攻占天京,自此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破产。

虽说南京已被夺回,但还有不少在外作战的太平军没有被剿灭。这些太平天国遗民心知肚明,今时今日中原已无容身之所,一旦投降等待他们的命运只有上刑场。这些太平军残部四处流窜,先是逃往山东,随后又转向湖南,投入到了捻军之中。

由于捻军势力相对分散,所以平定捻军之乱足足用了清军数年的时间。

太平天国败亡后,其残部都去了哪里?一处洞穴的发现解开谜团!

解放以后,湖南省滨州市万岩镇的居民发现了一座天然洞穴,洞穴内部交错纵横,别有洞天。这座洞穴的内部足可容纳数千人,此外洞穴里还有不少人为修建的防御工事以及生活痕迹。在洞穴的一处墙壁上,人们发现一支太平天国残部驻扎于此的记载。

从时间上来推算,这应该是最后一支流亡的太平天国残部。到了现在,这处兵洞已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就是为了参观这处最后的太平天国遗迹。据说,这个洞穴内并不连通水源,游客却能在里面听到清晰的流水声。

此外,当游客在这座山洞中使用闪光灯进行拍摄时,闪光灯无一例外全部失灵。这些奇异的现象成了该旅游景点的最大噱头,连科学家都慕名而至探访这处洞穴出现水声的原因,遗憾的是,至今学者仍没有探究出这些奇异现象背后的真相。

参考资料:

【《太平天国史》、《清末“捻军之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