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中期著名雕刻家陈豫钟和陈曼生

作者:新浪博客
清中期著名雕刻家陈豫钟和陈曼生
清中期著名雕刻家陈豫钟和陈曼生
清中期著名雕刻家陈豫钟和陈曼生

陈豫钟[清](1762至1806),字浚仪,号秋堂,钱塘(今杭州)廪生。自小学篆籀,皆得古法。摹印尤精。与黄易、陈鸿寿、奚冈齐名,称浙派。豫锺专宗丁敬,兼及秦汉。嗜金石文字,毡蜡椎拓,积数百本。见名画、佳砚,虽重值必购之。工画山水、松、竹、梅、兰,尝以篆法写墨笔松竹梅卷,黄易为题岁寒图三字。尝辑古今画人传。著求是斋集。卒年四十五。其著作有《定香亭笔谈》、《畊砚田斋笔记》、《墨林今话》、《桐阴论画》、《广印人传》。

前期,西泠印社拍卖公司将陈豫钟的一枚印章,拍出100多万元。

清中期雕刻家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胥溪渔隐、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为西泠八家之一。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行世,并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集》。嘉庆二十一年为周春撰著的《佛尔雅》写序跋。

奚冈(1746-1803) 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原名钢,字铁生、纯章,号萝龛、蝶野子,别号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原籍歙县(今属安徽),一作黟县(今属安徽),寓浙江杭州西湖。不应科举,寄情诗画,山水花石,逸韵超隽。曾游日本,名噪海外。乾隆时,征孝廉方正,辞不就。刻印宗秦、汉,与丁敬、黄易、蒋仁齐名,号西泠四大家。并与秋堂、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称西泠八家。

清中期著名雕刻家陈豫钟和陈曼生

黄易(1744-1802年),字大易,号小松、秋庵,杭州人。清代书画家、篆刻家。工隶书,沉着有致,兼喜金石文字。官山东济宁同知时,曾广搜碑刻,亦擅画山水。受清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影响,宗“娄东派”,参以“吴门四家”笔意,用墨清隽,亦善写梅。篆刻醇厚渊雅,与丁敬、蒋仁、奚冈齐名,为“西泠四家”之一。传世作品《岱麓访碑图》、《开河舟中诗意图》、《梅花图》等,现藏故宫博物院。并著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秋影庵主印谱》等。

清嘉庆、道光、咸丰年间,金石文字考据勃兴,大量金石碑版出土,南北书画兴盛,涌现出一大批有志于此的金石书画家,黄易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清宫廷画师自“四王”倡导摹古画风以来,山水皆以效仿历代名家之法,尤其五代、宋、元鼎盛时期,这对后期影响甚大。

清中期著名雕刻家陈豫钟和陈曼生

吴晋,字平子,福建莆田人。莆田派的印章,印文多作小篆,或以小篆渗合大篆。较为对称平板,章法多不够紧凑,刀法较为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