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正经读历史,读《左传》前需要知道的事:卜筮

作者:正经读历史
正经读历史,读《左传》前需要知道的事:卜筮

古代预测未来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卜和筮。

卜:卜是指用火以灼烧龟甲或者牛的肩胛骨,观察裂纹来预测未来的一种方法。

以龟甲为例,秋天取龟杀龟,在第二年正月,杀牲口,把血涂在龟甲上,然后开始制作。首先背甲和腹甲要分开,刮掉表面角质,露出骨头,再将表面锉平,打磨成一块一块规整的表面光滑的龟甲。

以腹甲为例,外测是用来看结果的,内侧要钻孔,先钻一个圆形的孔,但不要钻穿,再凿一个坑,也不要凿穿,这样灼烧的时候会出现可能的裂痕。

然后把要占卜的事告诉龟壳,用火灼烧,灼烧时会出现“噗噗”的声音,表面会出现裂纹,据说占卜的“卜”字就是由此得来的,发音也是龟甲爆裂的声音,

接下来要观察整个过程,记录下龟兆形成的过程,最后裂纹的样子,叫做体,与卜书上去对,卜书上5个经体组合出120种别体,每个体又10条咒词,共1200咒词,基本包括了所有可能的裂纹。整个过程与结果都要保存起来,方便以后有了疑问再来核对。

正经读历史,读《左传》前需要知道的事:卜筮

筮:春秋时期的筮法起源于《周易》,筮是指算出来的结果,《易经》本来有三本,分别是《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或许周代连山和归藏就已经失传了,或许孔子独爱《周易》,反正现在只有《周易》传了下来。

孔子为《周易》做传,叫做《易传》,也叫《十翼》,分别是彖上下,象上下,文言上下,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

《周易》共有八个经卦,组成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从下到上分别叫做初x,x二,x三,x四,x五,上x,x若是阴爻就读六,若是阳爻就读九。我们熟知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分别是乾坤二卦的象,《易经》中蕴含深刻的道理,如果仅仅把它当做算卦的书,实在低估了易的价值。

春秋时期的筮法叫大衍筮法,过程为四营十八变。

正经读历史,读《左传》前需要知道的事:卜筮

大衍筮法如何操作的呢?其过程称为四营十八变。

“大衍之数五十”,说的是筮法要用五十根蓍草。

“其用四十有九”,说的是要抽出一根放在一边,实际上只用四十九根。

“分二以象两”,是说把四十九跟蓍草随即分成两份,左边象征天,右边象征地。

“挂一以象三”,把右边随机抽出一根放在左边,象征人,正好天地人三才。也有人说从左边拿出一根放在右边,我们不讨论这个,因为不影响结果。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把两边的蓍草分别四根为一组,最后会余下一到四根。

左右两边余下的分贝称为“奇”和“扐”,把“奇”和“扐”还有“人”放在一起,到这里就完成了四营一变。一变余下的蓍草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五或者九。

把之前四根四根一组的左右两边合到一起,重复“分二以象两”,完成第二变,第二变也只有两种结果,四或者八。

重复以上步骤,完成第三变,三变完成后,把左右两边的蓍草合在一起,只有四种结果:24,28,32,36。

无论得出哪种结果,还是四个一组分开,看看有多少份,还是有四种结果:六是老阴,七是少阳,八是少阴,九是老阳。

这样就得出了第一爻,然后把四十九跟蓍草合在一起再来一遍,总共需要十八变才能得出六爻,一个完整的卦出来了。

如果你以为到这里就完事了,照着《周易》查询就行了,那就错了。这里还要涉及到变卦,我们常说的变卦就是从这里来的,变卦有一个原则,老变少不变。

四营十八变的出来的卦叫本卦,变卦的出来的卦之卦,变化的爻叫变爻。

如果只有本卦,以本卦来算。

如果本卦有一个爻变化得到之卦,以变化的那一爻的爻辞来算。

如果三个爻变化得到之卦,以本卦和之卦的卦辞来算。

如果五个爻变化得到之卦,以之卦的卦辞来算。

卜筮之法在春秋时期非常重要,许多重大事情都是靠卜筮之法来决定如何去做的,甚至下一任国君的选拔有时候也需要卜筮,《左传》中多次提到卜筮,所以有必要提前了解一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