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炎培不想当副总理,周恩来两次上门:拿着剧本,为什么不上台呢?

前言

黄炎培是一个比较固执的老人,一直坚持"不为官"的原则,一再拒绝老政府高官侯禄,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也无意当官,有一次在中南海党,毛主席问道:"北海政府两次要求你做教育, 你为什么不去?"

黄炎培不想当副总理,周恩来两次上门:拿着剧本,为什么不上台呢?

图片 黄炎培

黄炎培回答说:"我的信念是,我看不清真相,绝对不要盲目追随。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亲自邀请他担任国家副总理,但黄炎培最初的心并没有改变。

黄炎培坚决的拒绝并没有让周恩来退缩,他真诚地劝说:

"现在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自己的'剧本',为什么不上台唱歌呢?"

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心与魂的搂谈,黄炎培终于放手了,说先考虑一晚,第二天就给出答案,黄炎培转身到对面的夜里,第二天一早就出去咨询朋友江问钓鱼等人的意见, 朋友劝说:周恩来为好渴,既然邀请,应该接受。劝说的朋友让黄炎培彻底动摇了。

当晚,周恩来又上门听了答案,这一次,黄炎培笑着同意了,黄炎培到底有什么魅力?可以让周恩来两次。

黄炎培不想当副总理,周恩来两次上门:拿着剧本,为什么不上台呢?

照片 周恩来

我们将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1878年10月1日,黄炎培出生于上海市浦东川沙县,家史上名家,13岁,黄炎培的母亲去世,四年后,父亲放弃了,17岁的黄炎培不得不承担起人生的重担,靠卖文艺和私人教师抚养自己的两个妹妹。

1901年,23岁的黄炎培进入南洋公立学校,在那里他遇到了蔡元培老师,1902年潮水爆发,黄炎培不得不辍学回家,同年在江南人考试。

在那个民族运动薄弱的时代,人们不谈生命,黄炎培的自知之明一直无法拯救民族运动,只有教育才能拯救国家,1906年黄炎培在上海创办了浦东中学,亲自担任浦东中学校长,直到革命,黄炎培才创办了多所学校。

1915年,黄炎培访问了美国旧金山,遇到了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对他的科技发明深感震惊,他去美国其他州访问了50多所学校,有一种感觉,他认为中国传统教育在实践中与生活严重脱节。

黄炎培于1917年5月6日回国后,与蔡元培、梁启超等48位教育界知名人士一起,在上海召开了中国职业教育协会成立大会。

黄炎培不想当副总理,周恩来两次上门:拿着剧本,为什么不上台呢?

1918年,他亲自带领学生在陆家璇荒地修建五栋平房作为校舍,用推土机推平了两座铁厂厂,买了机械、壕沟、铺设煤屑,1918年9月8日,中国第一所职业学校成立。这所学校的成立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员,为共和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20年代,黄炎培创办并改建暨南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他不仅重视教育,而且重视经济和工业,在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建立了协会、经济实体、出版物、工厂等。

预测日本入侵中国

1931年3月,黄炎培和他的朋友姜巧宇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研究会前往日本学习教育体系,通过朝鲜,此时朝鲜已经沦为日本的蹄子,看着朝鲜人民生活在深热的水中,黄炎培也有同样的感受,不禁由衷地哀悼。

抵达日本后,他看到了一幕,这一幕让他更加吃惊,当时日本正在接待一个青年团,士兵们活跃在农村,这是大日本帝国正在积极准备战争的危险迹象,战争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将矛头指向中国。

特别是,在会见了朋友东京高工会长知岛静谧之后,黄炎培更担心,安迪岛在黄炎培面前哭了起来,说自己担心日本青年兵的野心膨胀,伤害了中日友谊,听到这话,黄炎培有心情继续学习, 只在街上买了三本书,宣传日本在匆忙的家中咄咄逼人的中国野心。

黄炎培不想当副总理,周恩来两次上门:拿着剧本,为什么不上台呢?

照片 黄炎培在青年时期

在回家的路上,黄炎培得知,日本计划当年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其计划是"封锁中国沿海,进攻徐州,切断金浦路;回国后,他在《宣言》中发表了《黄海之旅》,希望朝鲜死去的奴隶的苦难能唤醒这个国家,提醒他们注意日本的野心。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去南京见蒋介石,他自己在日本看到的情况汇报给蒋介石,并在蒋介石的办公桌上放了三本书,希望蒋介石和他的敌人,准备防御,但蒋介石却满怀着消灭共产党的思路,那里有对付日本的心情。

最后派黄炎培去找外长王正廷,王正廷听到黄炎培的控诉,不仅没有引起惊慌,反而笑着黄炎培危言耸听,黄炎培听了怒气,愤怒地离开了,就在这次谈话的第四个月,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件,不久之后,东北全境被日军占领。

东北被占领后,黄炎培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同各界民主人士一起成立了上海市民养护协会,并担任会长,与国民党抗日将领19路军蒋光轩、蔡廷轩密切接触,准备将武器运到前线。

他还到各大学校向全体师生做了抗日运动报告,在上海成立了四川省工厂联合会,成功将江浙沪140多家企业和装备推向西南后方,正是这些工厂,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延安洞穴谈话

说起黄炎培和毛主席的命运,可以追溯到1920年5月,当时美国著名学者、教育家杜威访问上海,江苏省教育协会举行了欢迎会,27岁的黄炎培是会议的主持人,在上海,毛主席正好及时听取了黄炎培的讲话。

黄炎培不想当副总理,周恩来两次上门:拿着剧本,为什么不上台呢?

配图|毛主席与黄炎培正在聊天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为了诋毁共产党,故意不让红军士兵在茅台酒池里洗脚,当时民主联盟领袖沈彦若的儿子沈澆阳画了一幅画,画了一个沖台壶和几个杯子,画完画后,沈树阳邀请黄炎培在画上写字。

这时黄炎培想起了那个荒谬的谣言,笔在画上写道:"吵闹的游客到茅台,酒池洗脚,是真是好我不在乎,冷喝两三杯",黄炎培就是凭这幅画讽刺这个谣言,维护共产党的形象, 后来这幅画在重庆,董碧武特意买回了冬田安,毛主席看到画上的铭文,很像挂在客厅里。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共产党在群众心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毛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自然受到很多人的钦佩,黄炎培也不例外,1937年黄炎培乘火车到长沙,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读毛泽东的自传和毛泽东的中日战争,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的传记。"

对于美国记者斯诺写的《毛泽东的自传》,黄艳培也反复阅读,感受颇丰。后来,黄彦培作为社会成员加入了全国人民政治咨询,与周恩来、董碧武等同志有着非常密切的接触,从两人他更深入了解了共产党,了解了毛主席,也更渴望了解毛主席。

黄炎培不想当副总理,周恩来两次上门:拿着剧本,为什么不上台呢?

延安时期毛主席合影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傅森、左彦生等人作为国民党成员到延安参观,这是黄炎培与毛主席的第一次正式会晤,他们一见到毛主席就对他说:"哦,我们二十多年没见过他了。"

这句话说黄炎培一个脑雾,在自己的印象中没有看到毛主席,毛主席笑着解释说,他在欢迎杜威会议上见过,黄炎培这才恍然大悟,直接表扬毛主席的记忆力很好。

抵达延安的第二天,黄炎培前往杨家岭看望中共中央所在地毛主席,在毛主席的洞穴所在的高低田野的山坡上排成一排的洞穴。

山洞里还有一个较大的将军厅,黄炎培一行人沿着小路走到会议室,客厅是方形的,里面是一张长桌,桌子周围有20多把椅子,客厅墙上还挂着黄炎培铭文的画。

黄炎培在延安停留了三天,在这短短的三天里,毛主席和黄炎培多次专职交流,7月4日下午,毛主席邀请黄炎培到家参观,毛主席请黄炎培来延安有什么感受。

黄炎培不想当副总理,周恩来两次上门:拿着剧本,为什么不上台呢?

配图|黄彦培与家人

黄炎培回答:

"我已经生活了六十多年,我什么也没听到,我见过,.....一段历史,"政治忽视成"也有,"人死在政治上"也有,寻求荣耀和屈辱也有。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跳出历史循环规律,我对共产党有一个粗略的理解,那就是我希望共产党能找到一条新的路子,跳出历史循环规律。"

在听取了黄炎培的意见后,毛主席坚定地表示:"共产党一定会跳出这个历史循环法则,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不会松懈,只有每个人都有责任,不会死在政府里。"

毛主席的回答突然在黄炎培的心中,更接近两人之间的思想距离,延安之行结束后,黄炎培自己在延安所见所闻的《延安归来》中,向统一战区的群众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延安。

黄炎培不想当副总理,周恩来两次上门:拿着剧本,为什么不上台呢?

配图|黄炎培故居

共产党是

1949年3月25日,国民党战败,大局决定,毛主席和周恩来率领中央从西柏坡到北平。

住在上海的黄炎培因为与共产党的密切接触而成为国民党特工,而共产党地下党员得知黄炎培的困境,2月14日,在上海地下党员的组织和安排下,黄炎培和妻子、女儿乔装逃离上海,以逃避特工的暗杀。

2月19日抵达上海,3月14日乘船向北驶向天津,3月25日上午10时30分,天津的火车在北京前门站缓缓停.m黄炎培与人群一起走出站台。

黄炎培不想当副总理,周恩来两次上门:拿着剧本,为什么不上台呢?

配图|毛主席和黄炎培

这时大批民主人士上来,有董碧武、李维涵、沈恒山等人,老朋友见面,多了嘘声,黄艳培在安排的人群下入住六国饭店108号,只是吃了午饭。

黄炎培受李伟涵邀请到另一间房间洽谈仪式,欢迎毛主席,三点钟,黄炎培和郭莫罗、陈树桐一起到北京西苑机场等毛主席,很快毛主席、周恩来、叶建英等人出现了。

随后黄炎培等民主人士陪同毛主席阅兵,阅兵结束后,几个人在酒店休息,傍晚时分,毛主席为李继申、黄炎培等人举办了宴会。宴会直到傍晚一点才结束。

黄炎培不想当副总理,周恩来两次上门:拿着剧本,为什么不上台呢?

配图|毛主席正在讲话

26日,毛主席单独邀请黄炎培到香山双清别墅,黄炎培是第一位受邀嘉宾。黄炎培到达双清别墅时,毛主席亲自到门口见面,并帮助黄炎培下车,在民联中,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礼遇,接受这个礼遇的,只有黄炎培一个人。

在当晚的谈话中,毛主席说:"黄老,你是我老师的老师,我请你帮忙?"黄炎培难以置信地问道:"主席女士,你一定要帮帮我,即使你说你很忙。"

"我知道你已经经营一所学校几十年了,比教育时间还长,但我希望你成为商界的领导者,并利用你的影响力让共产党的声音传达给他们。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不同于斯大林的"杀杀",更是利用和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毛主席的鼓励下,黄炎培接受了毛主席的厚望。

黄炎培不想当副总理,周恩来两次上门:拿着剧本,为什么不上台呢?

照片 毛主席与黄炎培

28日,黄炎培给上海、新加坡、香港的朋友们发了一条电话,向他们转达了毛主席的精神,希望他们能回国参加全国政协会议。

4月15日,黄炎培再次受毛主席邀请到双清别墅共进晚餐,黄炎培再次向毛主席表示,全体同仁都愿意为毛主席的狗和马服务。

5月17日,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拜访黄炎培,黄彦培向潘汉年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重视经济复苏和救济失业人员,二是尽快成立人民法院,重视司法工作,三是重视外国人政策,给予外国人特殊优惠待遇。这三项建议确保了上海经济的平稳转型。

不幸的是,5月18日,也就是上海解放的前一天晚上,黄炎培的次子黄景武在上海站路190号被杀。

黄炎培不想当副总理,周恩来两次上门:拿着剧本,为什么不上台呢?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和朱德抵达北京,黄炎培(右四)在西苑机场迎接

6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陈毅向黄炎培送去慰问信。黄炎培回答说:"竞争只是一个技术人员,其实是因为争取民主的斗争被扼杀了,才能为仁慈而乌云,黄炎培虽然老了,愿意跟随先生在人民革命后多下功夫。"

此时,72岁的黄炎培经历了失去儿子的痛苦,他想回去送儿子个人,但忙于新政协的准备工作,他回不来了,只能忍受悲痛,继续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为中国工商业的发展狗马劳动。

共产党的"朋友"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担任国家副总理,他直率,因工作问题一直直以直言不讳的态度回应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因此他被称为共产党的"朋友"。

1950年,经过一年的休息和休养,我国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但在城乡地区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经济问题,在城市地区,物价下跌,税负沉重,民营企业资金困难,工厂关闭,失业人数增加。在农村地区,农民难以生产粮食,在一些地方,他们超过了粮食配额。

黄炎培不想当副总理,周恩来两次上门:拿着剧本,为什么不上台呢?

照片 黄景武

1950年4月17日,黄炎培给周恩来和毛主席写了一封3000字的信,坦白道:

"情况相当严峻,财务状况正在改善,人们越来越糟。现在上海已经一个接一个,人们纷纷去香港,不是为了逃避偿还公债,而是为了震撼人们的心,可惜。"

黄炎培的信可以说是犀利的话语,直接打动了民众的心,但毛主席没有考虑到这些,反而非常重视信的内容,4月26日,毛主席特意召见黄炎培反映情况,并讨论解决办法。致电华东局局长饶树石为黄炎培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派人进行调查,并向中央政府作出详细报告调查结果。

1957年,黄炎培走访全国各地,发现在农村因葬地导致土地减少,甚至有农民主动毁坏祖坟,增加耕地面积,1958年,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试行推广深耕》一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1958年1月29日,黄炎培写信给毛主席,希望修改《埋葬葬法》,将死者埋在耕地里是浪费,这种不合理的习俗应该予以禁止,并向全国人大写了一篇"推深耕,避免浪费耕地"的提案,为后来中央政府提出的殡葬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炎培不想当副总理,周恩来两次上门:拿着剧本,为什么不上台呢?

1965年12月21日,黄炎培因病逝世,享年87岁。毛主席曾这样评价黄炎培:"朋友不够,英雄不够。"他毕生致力于建设新中国,他的孩子们接过他的重担,继续为中国的发展发光发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