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已逝,春复始
喝普陀佛茶,是舟山人对春天最美好的仪式感。
漫长的冬季过后,茶园终于迎着春日,冒出了第一茬芽尖儿。春困袭来,一盏清亮茶汤,熟悉的茶香扑鼻而来,喝起来爽里透鲜。
凡产茶之地亦是风景秀丽的好地方,一路追寻茶味,便能找出最时令的采茶踏青路线。
茶园周围往往茂林修竹,黛山环绕,园内阡陌纵横,茶树清新,非常适合甩去一身烦恼放空自己。
佛茶得名于普陀山,根据《定海县志》载:“定海之茶,多山谷野产……普陀山者,可愈肺痈血痢,然亦不甚多得。”
每年普陀佛茶开采的时候,塘头的佛茶园一片绿油油,微风吹过,茶香扑面,让人心生向往。
眼下,正是“新火试新茶”的时节,茶园已青青,采茶人忙着摘下柔嫩的新叶,赶制今年的新茶。
一片青叶要经过摊青、杀青、理条、烘干、风选、保存等步骤才能制成茶叶。过程并不复杂,但也因此保留了春茶最鲜甜的味道。
采茶这件事,最重要的是“嫩”。普陀佛茶按照一芽一叶的标准采摘,叶片的长度不能超过芽头,否则就太老不能用。
采完的茶叶在荫处摊晾,经过数小时,叶片中水分蒸发,重量减少。掬起一捧,头凑近用力闻,已经不是刚采摘时的青草味了,而是浓浓的茶香!
接着就是杀青了,锅内的高温催生着茶叶的香气,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愈发明显,整个屋子都沉浸在一种温暖的气味里。
鲜活的茶叶生命迅速终结,却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经过传统工艺加工,茶叶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了出来。
从采摘到最终辉锅,翠绿的茶叶在12小时内完成了蜕变,最后成为一小袋仙灵的普陀佛茶。
佛茶外形“似螺非螺,似眉非眉”,色泽翠绿披毫,似乎这春天萌发的力量都蕴含在里头了。
拿出一撮,热水哗啦冲下,茶叶在水涡中打转,等着它慢慢吸饱水分涨开,叶片饱满鲜活如初,仿佛刚从树上摘下一样。
茶汤颜色几近透明,又鲜又甜,细幽清长,茶叶中的氨基酸挥发,带来鲜爽高香的味道。配以茶器,这一泡下去,是春风拂过面颊般的畅然。
同时普陀佛茶茶道作为高规格待客的禅茶茶道,体现了中国历经千年的茶文化与佛教精神的有机结合。
其基本程序包括了迎宾、净手、焚香、添水、请佛、净盏、点茶、献供、调茶、供佛、敬客、回念、礼毕十三道程序。对于保留和发展禅茶文化的精髓有着特殊的意义。
那不妨从一杯佛茶开始,一起品饮其中深蕴的雅趣和舟山的地道风土滋味。
##舟山#
##佛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