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欢的前期生涯:从怀朔镇小兵到拥兵自重对抗尔朱家族

作者:调侃历史

高欢,渤海郡人(今天的河北和山东部分地区),曾经在北方六镇之一的怀朔镇当兵。

高欢家里很穷,当兵时连匹马都买不起,直到结婚之后,才在妻子家族的帮助下拥有了自己的马。

后来高欢当上了函使(一种负责在军镇和都城之间传递信息的官职),经常去洛阳送信。

高欢的前期生涯:从怀朔镇小兵到拥兵自重对抗尔朱家族

洛阳是北魏的都城,很多达官贵人居住在此,高欢在这里听说了一件事,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时洛阳有个官员叫张彝,他的家被禁军士兵放火烧了,发生了这种事,朝廷应该立即捉拿行凶者。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朝廷不管不问,仿佛这件事没有发生过。原来,北魏时局混乱,魏军军纪不严,朝廷怕去军队抓人会引起兵变,因此就当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不了了之。

高欢由此认为∶北魏的统治已经混乱不堪,天下很可能会陷入动荡。所以回到怀朔镇之后,高欢散尽家财,大力结交各路英雄豪杰,为即将到来的乱世做准备。

数年之后,动乱真的开始了。

公元525年,由于北魏的社会矛盾越来越深,北方六镇发动起义,高欢加入了杜洛周领导的起义军。

和杜洛周相处了一段时间后,高欢发现杜洛周没什么才能,还嫉贤妒能,高欢就打算干掉杜洛周。结果行动失败,高欢反而被杜洛周的人马追杀,高欢被迫投靠了尔朱荣。

高欢的前期生涯:从怀朔镇小兵到拥兵自重对抗尔朱家族

尔朱荣听说高欢有些本事,就请他谈谈对时局的看法。

高欢说∶"现在皇帝暗弱,胡太后乱政,您既有实力又有谋略,可以找机会成就一番事业。"

一番话说得尔朱荣很开心,此后,尔朱荣经常找高欢商量事情。高欢有勇有谋,管理能力很强,这给尔朱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尔朱荣曾经有一次问自己的手下们∶"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们觉得谁可以代替我?"

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作战勇猛,大家都认为他可以接任。

尔朱荣微微一笑∶"尔朱兆顶多只能带三千人的部队,能够统领我大军的人,只有高欢!"

这是尔朱荣对高欢的充分肯定,不过这也只是说说而已,后来尔朱荣突然被皇帝元子攸杀死,尔朱家族是绝对不会把军队交给高欢的,尔朱荣的大部分势力被侄子尔朱兆继承。

高欢的前期生涯:从怀朔镇小兵到拥兵自重对抗尔朱家族

尔朱兆继承了尔朱荣的势力之后,为了帮尔朱荣报仇,尔朱兆带兵南下,击败了北魏皇帝元子攸的部队,杀死了元子攸。

这时他的老家遭到纥豆陵步蕃的攻击,尔朱兆带兵回援却屡战屡败,无奈之下,尔朱兆准备拨给高欢部分人马,让他和自己一起打击敌人。

这时尔朱兆的幕僚慕容绍宗表示反对。

慕容绍宗说∶"现在局势不稳,很多人都对皇位有想法,高欢谋略过人,怎么能帮他发展势力呢?"

慕容绍宗考虑得很长远,高欢的才能在尔朱兆之上,如果给高欢机会,他将来很有可能比尔朱兆更强。

但是尔朱兆是个头脑简单的莽夫,没有认真思考慕容绍宗的话,反而认为他是在挑拨离间。尔朱兆把慕容绍宗关了起来,然后给了高欢一些兵力。

高欢没有让尔朱兆失望,很快和他一起打败了敌人。

尔朱兆对高欢的及时出手非常感激,和高欢结拜成了兄弟,但是尔朱兆还面临难题。

高欢的前期生涯:从怀朔镇小兵到拥兵自重对抗尔朱家族

当时并州和肆州被尔朱家族统治,他们手下的士兵经常欺压流落到当地的六镇百姓,六镇百姓因此多次起义,与尔朱家族开战。

这让尔朱兆忧愁不已,于是他就问高欢∶"用什么办法来应对六镇百姓?"

高欢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自己手下兵力不多,逃难到当地的六镇百姓有二十多万,而且大多数身经百战,如果能把他们收为己用,高欢的实力可以大大增强。

他按捺住内心的狂喜,淡定地对尔朱兆说∶"杀戮不是解决的办法,可以让亲信来管理他们,出了事就让管理者负责,这样就可以减少他们闹事的次数。"

尔朱兆觉得这个办法好,就问∶"谁能担此重任?"这时一旁的大将贺拔允跳了出来,要求把这个活给自己干。

高欢当然不能让别人抢了这个肥差,他打了贺拔允几拳,一脸严肃地说∶"这种大事必须要听大王(指尔朱兆)的安排!"

尔朱兆一看高欢这么尊重自己,很开心,以为高欢对自己很忠心,就表示要把这个差事交给高欢。

这是一个让尔朱兆将来后悔万分的决定。

高欢心中大喜,当时尔朱兆已经喝醉,高欢怕他酒醒后反悔,立即对外宣布了尔朱兆的任命。

高欢的前期生涯:从怀朔镇小兵到拥兵自重对抗尔朱家族

六镇百姓本来就对粗鲁的尔朱兆没有好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们纷纷聚集到高欢的手下,高欢兵力大增。

手里虽然有了不少人,但如果不能脱离尔朱兆的控制,高欢还是难有作为,于是他又想了个点子。

他以并州正在闹饥荒为理由,请尔朱兆允许自己率众去太行山以东生活,以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

幕僚慕容绍宗再次提醒尔朱兆∶"高欢能力不小,让他自己掌握大军的话,将难以控制。"

可是尔朱兆不听,他认为高欢是自己的结拜兄弟,不需要怀疑。尔朱兆的亲信们大多被高欢收买了,他们一个劲地帮高欢说好话,所以尔朱兆最后同意了高欢的请求。

高欢这一走,就是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了!在路上,高欢一行人偶遇了尔朱荣的遗孀长公主。

长公主身边带了几百匹好马,马在当时可是重要的战争资源,高欢二话没说,把这批马全部抢了过来。

消息传到尔朱兆那里,尔朱兆勃然大怒,他知道自己信错人了,立即带兵去追高欢,并在襄垣(今天的山西长治一带)追上了高欢的部队。

高欢的前期生涯:从怀朔镇小兵到拥兵自重对抗尔朱家族

这时漳水的水位很高,桥梁被水冲毁,双方于是隔着漳水对峙。高欢知道自己的人马现在还没有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不是尔朱兆部队的对手,所以他决定把骗人进行到底。

他隔着漳水对尔朱兆说∶"我只是借一下长公主的马,组建骑兵部队来对付强盗而已。"

尔朱兆是个容易冲动的人,为了把事情弄清楚,他竟然独自渡过漳水,来和高欢面对面交谈。

高欢巧舌如簧,三言两语之后,居然让尔朱兆再次信了他,尔朱兆甚至当晚还住在了高欢的军营里。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高欢的部下们建议趁机杀死尔朱兆。是啊,大敌就在自己手中,这时候干掉他,岂不痛快?

但是如果现在杀死尔朱兆,他的军队马上会疯狂地扑过来,以高欢部队现在的状态,很可能吃亏。

所以高欢没有那么做,他告诉部下们∶"现在已方人困马乏,不是尔朱兆大军的对手,暂时先放过尔朱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于是第二天天亮之后,尔朱兆安全地回到河对岸,他又邀请高欢过河一叙。

尔朱兆是个鲁莽无谋的人,他可以随便冒险,单独前往敌人军营,但高欢不一样。

高欢很理性,不想以身犯险,所以他拒绝过河,气得尔朱兆跳脚大骂。

但是前面有大水挡路,尔朱兆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好带兵返回了晋阳。

高欢则带着六镇百姓来到太行山以东的地区,慢慢发展壮大。

虽然离开了尔朱兆,但是高欢在名义上还是尔朱兆的下属,高欢要想自立门户,必须和尔朱兆划清界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高欢想了一个点子。

高欢的前期生涯:从怀朔镇小兵到拥兵自重对抗尔朱家族

他以尔朱兆的名义给自己写了一封信,说尔朱兆要求把六镇百姓分给军队当奴仆。消息传开之后,六镇百姓大惊失色,对尔朱兆恨之入骨。

然后高欢故意多次延缓这个计划,刺激六镇百姓的情绪。

等戏演得差不多的时候,高欢对六镇百姓说∶"我们大家都是背井离乡的人,不料大王(指尔朱兆)突然有这样的命令,我们去是死,不去也是死,怎么办?"

六镇百姓高呼∶"反了!"

这正中下怀,从那天起,高欢以六镇百姓为基础,正式起兵对抗尔朱家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