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吃饭有烦恼?一个人吃饭,要吃什么、怎么吃的问题比没人陪的孤独感更让人头疼。如果你只是偶尔自己一个人吃饭,随便叫个外卖或许就解决了。但你若需要长时间面对这个问题,吃饭就会成为你生活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长期在外面吃饭,食品安全问题堪忧,而自己在家做饭,又不想经常吃泡面、速度水饺这些方便但是没有新意的速食,拿捏要下锅的食物分量总会浇灭你在家做饭的热情。
本期【艺锅煮】要为大家介绍的这种美食,可以让一个人吃饭的烦恼变成一种享受,你从此可以不用再担心浪费食物和吃得单调的问题了。即使只有一个人,也不用将就于那些单调的食品,麻食子可以让你的饭碗变得缤纷多彩,而这顿盛宴只用洗一个碗。

麻食子就是麻食,是一种少数民族传统美食。在不同的地区还有别的名字,比如“猫耳朵”、“空心面”、“次面子”等等,这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做法并不困难,一般人在家里也能做,如果你是平日比较忙碌,还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多做一些放进冰箱储存起来。
面食从和面开始,经过醒面、揉面、擀面的这些程序,麻食的做法和普通的面食做法并无太大区别。将面团擀成1厘米左右的厚面饼后,再将这个面饼切成宽约1厘米的宽面条并滚成圆柱均匀的切丁。麻食就是用这切的小面丁摁出来的,将面粉洒在案板上用大拇指轻轻一摁一搓,面就会卷成像猫耳朵那样,这是麻食的特别之处。得到的“猫耳朵”既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用清水煮熟后捞起来炒着吃。
煮着吃的俗称烩麻食,准备一些猪肉、鸡肉、西红柿、土豆、豆腐、青菜等全部切成小丁。用热锅将葱姜爆香,将这些切成丁的材料炒至七成熟,然后往里面加入热汤和调味料熬浓汤,烧开后再往里面加入生的麻食煮熟,一道烩麻食就做好了。做烩麻食用的材料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灵活变化,一锅煮出来既有主食又能吃到不同的菜,看着碗里装着色泽悦目的食物令人食欲大增,心情当然要比面对只有一种颜色的速冻食物要好的多。炒麻食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先要用清水将麻食生坯煮熟,再和其他的配菜一起炒。
麻食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元代,这个朝代比较特殊,统治者是蒙古族人,蒙古铁骑强悍好战,甚至打到了欧洲,所以在历史上元朝鼎盛时期的版图也是最大的。翻开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一书,里面提到:“秃秃麻食回回食面,系手撇面,白面6斤做秃秃麻食,羊肉一脚子,炒焦肉乞马,用好肉汤下,炒葱调和匀,下蒜酪、香菜末。”元朝结束了宋朝后期几个政权并列存在的局面,统一以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族人的交流、贸易往来,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文化、生活、饮食习惯发生碰撞,麻食这种少数民族面食在当时流行并不奇怪。
电视剧、电影、小说这些领域,我们很少见到以元朝为时代背景的故事。元朝对许多人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朝代,大部分人只知道蒙古帝国有个成吉思汗他彪悍善战,或者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组口号中顺便知道元朝的曲很盛行。元曲,你真的知道是什么吗?元曲与唐诗宋词比起来,让很多人一脸问号。其实元曲又叫做夹心,它包含了杂剧还有散曲。杂剧在宋朝是以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到了元朝,杂剧就不再仅限于这种特点了,以四折为主的戏曲形式在元代发展成型,在开头或者折间加楔子。
这么说你是不是又晕了,觉得元曲更陌生了?其实我们跟元曲早有接触,只是你意识不到那是出自元曲而已。比如在被冤枉的时候,时常有人会说自己比窦娥还冤,六月要飘雪了。《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是元曲四大悲剧,前两年《赵氏孤儿》还被搬上大银幕。
另外元曲中还有《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这四大爱情剧。即使不是研究文学的人,通过现在的话剧、电视、电影甚至是流行歌曲也了解过其中的一些内容。比如《西厢记》不但有电视剧,后弦还有一首歌叫《西厢记》。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优雅,由于当时是由游牧民族专政统治,社会黑暗,使元代社会的读书人处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反抗情绪只能在元曲中透露出来,这是元曲得以盛行的原因。
元曲故事一直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在明朝中叶以后,雕版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时候衬托文学的插图出现了。许多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纷纷配上了插图。元曲中的众多杂剧在添加了版画后,更加引人入胜。当时的不少画家与刻工相结合,极大提高版画的艺术水准。陈洪绶便是其中的杰出人物。
(陈洪绶西厢记插图《窥简》)
《西厢记》作为著名的爱情故事当时被印刻了许多版本,其中最著名的是陈洪绶制作的版本,这也是他的传世代表作,也是他给书籍做插图最多的一本。上面这幅插图中的人物造型线条高古,表情生动传情,人物的头大身短,看起来颇有稚趣。陈洪绶大量运用了瑞丽的方笔,线条的转折和变化很明显,衣服的纹路很自然的交代了人物的动作。屏风作为背景,其中的图案也刻画的非常仔细,不难看出陈洪绶有着深厚绘画的功底。
当然,除了《西厢记》在明代被配上版画插图之外,还有其他的杂剧被配上了插图。元曲留下了许多好作品,作为在元代流行的麻食出现在这些杂剧中也是很常见的,杨显之的杂剧《郑孔目风雪酷寒亭》有”秃秃茶食” , 当是秃秃麻食之误写。该剧第三折, 张保上场时自报家门”小人江西人氏,姓张名保,因为兵马嚷乱,遭驱被掳,来到回回马合麻沙宣差衙里,往常时在侍长行为奴作婢。他家里吃的是大蒜臭韭,水答饼。秃秃茶食。我那里吃的?”
在无名氏的《十探子大闹延安府》里面也有官员抱怨秃秃麻食。麻食从元朝开始流行,至今仍然在许多地方盛行。
一个人在家吃饭,别将就,对自己好一点,千篇一律的挂面、速冻水饺吃腻了不如换个新花样,做一份来自元朝的麻食吧。同样方便省事,只用洗一个碗,这顿丰富的单人盛宴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