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正史上汉末最后一位名将皇甫嵩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结局如何?

作者:自家讲谭

三国正史上汉末最后一位名将皇甫嵩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结局如何?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的时候,朝廷派了四位中郎将去讨伐黄巾军。

分别是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北中郎将卢植和东中郎将董卓。

三国正史上汉末最后一位名将皇甫嵩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结局如何?

皇甫嵩

《三国演义》里面,曹操、刘备三兄弟和孙坚,这个时候都是跟着皇甫嵩和朱儁干的。

正史上的皇甫嵩其实比演义里更加厉害,是一位力挽狂澜的汉末名将。

和他同时出征的右中郎将朱儁首战便败,卢植也是和敌人相持不下,而董卓向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只有皇甫嵩会同失利的朱儁,把豫州颖川郡的黄巾消灭。河南禹县附近“长社”的决战之日,皇甫嵩用夜袭兼火攻。黄巾徒众本是乡下的种田人,过惯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白天精神抖擞,到了黑夜就酣睡如泥。

皇甫嵩对他们实施夜袭,可说是看准了他们的弱点。因为黄巾军“依草结营”,此一战,皇甫嵩部烧死杀死几万名黄巾。大头目波才率领残部逃往阳翟,被皇甫嵩追击,再度击溃。皇甫嵩附带扫荡了汝南郡与陈国的黄巾。

平定三郡之后的皇甫嵩,又进军东郡,在仓亭一战,又杀黄巾军七千人,并生擒黄巾军大将卜己。到此为止,虽然皇甫嵩一路势如破竹,但其他两路人马对黄巾军的作战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北中郎将卢植被人陷害,用囚车召回。剩下东中郎将董卓根本不是黄巾军的对手,相持了数月,损失惨重,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三国正史上汉末最后一位名将皇甫嵩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结局如何?

张角

于是朝廷下令由皇甫嵩部接替卢植和董卓,进攻广宗黄巾军主力。皇甫嵩军与黄巾军初战告捷,张梁却在失败后退守广宗城,并仗着城坚兵多,想据城死守。皇甫嵩派死士在凌晨鸡鸣之时翻城墙进入,打开城门,攻入广宗。张梁全军覆没,被杀了七万多人,投水而死的黄巾又有五万多人(张角这时候已经病死,被皇甫嵩从棺材里面挖出来割了脑袋,送往洛阳)。

张角的另一个弟弟张宝,逃窜到“下曲阳”(位于今天河北省)。皇甫嵩指挥巨鹿太守郭典,共同追击几百里,捉住张宝,斩了他的首级。

据《后汉书》记载,这一战之后,十几万投降的黄巾俘虏被皇甫嵩和郭典斩首,在下曲阳的城南,造了一个人头金字塔(就是史家后来说的京观),这也和白起坑杀40万赵军一样,成为皇甫嵩的人生污点。

四年之后,黄巾再起,曹操在青州,收服30万黄巾军,并整编为青州兵。

曲阳之战,曹操应该也在皇甫嵩军中,不知什么原因却不在关键时候出个主意,大约因为地位卑微,还说不上话吧。

不管怎么说,皇甫嵩几乎是凭着自己一路人马,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就把黄巾军的主力消灭了。这军事能力跟周亚夫几个月之内平定八王之乱有得一比。

《后汉书》记载:

以黄巾既平,故改元为中平。嵩奏请冀州一年田租,以赡饥民,帝从之。百姓歌曰:“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三国正史上汉末最后一位名将皇甫嵩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结局如何?

立了大功的皇甫嵩,被拜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为槐里侯,食邑八千户,冀州牧皇甫嵩上书皇帝请求免除冀州一年的田租。老百姓因此作歌曲传唱他,视他为再生父母。

事情到了这里本来是很完美的,那么名将皇甫嵩后来怎么样了呢?

可惜啊可惜,不久之后,由于在凉州的边章与韩遂等人造反,叛军先头部队已经威胁到长安一带的“三辅”之地,朝廷把皇甫嵩从冀州调回来平叛。拨军饷的时候,汉灵帝“他爹”,大宦官张让向他要五千万钱,皇甫嵩没给。本来边章、韩遂应该不敢跟皇甫嵩动手,估计当时就想溜了。

张让却在灵帝面前,告了皇甫嵩一状,说他平叛无功,又浪费了公款。灵帝下旨免掉了皇甫嵩的左车骑将军,削减食邑六千户,降为都乡侯。改派董卓去讨伐边章、韩遂,董卓哪里是他们的对手?朝廷只得再派张温带领孙坚,周慎去收拾烂摊子,牛人孙坚这时候只是一个随军参谋,计谋得不到采纳。

于是这个地方叛乱一直持续了三年,期间,韩遂火并边章,马腾入伙,总之声势越来越浩大,中平五年的时候,叛军大将王国围攻陈仓,朝廷只得再次启用皇甫嵩才解了围,其他凉州叛军也纷纷退去。

这时候,有一个县令阎忠,劝手握重兵的皇甫嵩问鼎天下,忠肝义胆的皇甫嵩当然没有同意。朝廷也让董卓将自己手下的兵马交给皇甫嵩,心怀鬼胎的董卓自然也不肯。而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看出了董卓的不臣之心,想让皇甫嵩为民除害,趁机收拾董卓。皇甫嵩却认为,这样的事情不应该是自己干,而是应该上书让朝廷处理,这份上书却不知怎么的被董卓知道了,从此对他怀恨在心。

三国正史上汉末最后一位名将皇甫嵩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结局如何?

董卓

不久,汉灵帝驾崩,何进招董卓入京,而何进自己死于宦官之手,袁绍杀尽宦官,董卓进京捡了个现成便宜,一时之间大权在握。

董卓把皇帝迁到长安后,调皇甫嵩到洛阳当城门校尉,其实是想抓他。

皇甫嵩的长史梁衍这时候建议皇甫嵩:天子和大臣都已经被董卓迁到了长安,而董卓本人此时还在洛阳,大人有精兵3万,应该趁此机会拿下长安,保护皇上。到时候袁绍从东边进攻,我们从西边夹击,大事可成也!——怎么样?是不是听着非常耳熟,这就是最初版本的奉天子以令诸侯啊!可惜皇甫嵩没有听,不然以他的实力,执行这个计划,实在是比曹操要容易得多。

果然不出所料,皇甫嵩到洛阳后没过多久,董卓就找了个借口把他关了起来。还是他的儿子皇甫坚,在宴会上低三下四哭着乞求董卓。才把皇甫嵩放出来,做了御史中丞,后来又跟随董卓回了长安,从此对董卓唯唯诺诺。

试想这时候,如果董卓让皇甫嵩去抵抗关东诸侯,他将有何面目见曹操和孙坚?

三国正史上汉末最后一位名将皇甫嵩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结局如何?

《后汉书》记载,董卓被杀以后,是皇甫嵩带兵抄了他的堳坞,放出了里面的良家子女……总算出了一口恶气。后来皇甫嵩又被朝廷拜为车骑将军、太尉。可是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已然英雄迟暮,等到李傕、郭氾作乱的时候,皇甫嵩已经病故,再也无法为风雨飘摇的后汉王朝遮风挡雨了。

皇甫嵩死后,朝廷追赠他为骠骑将军。唐德宗时期,皇甫嵩开始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再次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今天我们再看皇甫嵩的传记,还是让人不能不扼腕叹息呀!

以上内容文字部分为小编自家讲谭原创,欢迎分享、关注,转载、点赞、雅喷。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