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朝末年的几个关键转折点,导致三国争霸持续百年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可以说是一些偶然性因素引发的关键节点,导致了最终三国鼎立,纷乱百年的结局:

1、 大将军何进为消灭宦官,是叫各路边军一起到洛阳附近来,他这个举动是合理的,因为洛阳禁军累世以来宦官的影响力远超过外戚,上一次窦家怎么惨败的,大家都还记得,既然禁军不可靠,那就只能靠外军,而且何进是一边叫各路边军到洛阳附近示威,一边叫自己僚属去各地募兵来洛阳,大家互相制约的。

问题在于,谁也没想到洛阳争夺的结果居然是外戚和宦官同归于尽,而且士大夫集团还没来得及收拾局面,晚几天董卓再想进洛阳就是痴人说梦了。

汉朝末年的几个关键转折点,导致三国争霸持续百年

2、董卓本身军力,其实远谈不上天下最强,当时能制约董卓的军队大批大批的,而且其人并无地盘,凉州老家他从来就没控制过,关中有皇甫嵩在也不是他能控制的,并州牧一天都没去上任。说董卓是军阀势力感觉都有点高抬他,顶多算军阀化的军队。

而这厮居然恰到好处的在洛阳各方势力几败俱伤还没整合的时候进了洛阳,而且上手就迎了汉帝,而且居然逆天到把洛阳几万禁军全部争取到自己一边。

汉朝末年的几个关键转折点,导致三国争霸持续百年

这还不够,并州军本来是制约董卓的军队,这厮居然一鼓作气把并州军也争取到了,更扯淡的皇甫嵩坐拥重兵在关中,居然老老实实的听董卓的命令屈服进洛阳。 这完全不是董卓能靠自己能力得到的,所以实在离谱。

历史皇甫嵩是放弃兵权进洛阳的。他不受命和袁绍联动夹击董卓 ,以董卓当时的局面,就是四面合围必然失败,而皇甫嵩作为勤王功臣,手握重兵,坐镇关中,袁绍赢了能拿他奈何?一如西晋赵王篡位三王起义后,成都王进了洛阳就能奈何河间王?

就算不失败,皇甫嵩依托关中也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然而,皇甫嵩放弃兵权进京城,从此他就再也不是实力派将领,只能靠威望和资本甚至卑躬屈膝来保命了。

汉朝末年的几个关键转折点,导致三国争霸持续百年

董卓就这么开局三板斧下来,董卓自己的凉州军、吕布的并州军、皇甫嵩的关中军、何进的中央军,朝廷能征惯战的边军和禁军,除了被胡人拖住的幽州军外全部收为门下, 凉州军、并州军、中央禁军云集洛阳, 只有关中兵团在关中。但是皇甫嵩已经放下军权受命进京,关中兵团已经被董卓接手改编中。只要几个月时间,董卓接手后把这支军队调集到关东来并不难。

光这些部队兵力就稳稳的超过10万人,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对董卓而言,简直是开了金大腿,而且是大象腿。

3、关东士族造反,但是其实人心并不齐,董卓手握几乎天下所有的强兵。对关东联军三路人马任何一路都是泰山压顶的存在。 他控制了大汉最繁华富裕的洛阳盆地,正是富饶的产粮区,而且国库就在董卓控制下好吧。

所谓的讨董联军全是内地临时招募的乌合之众,也就孙坚的部队还能打点。

如果董卓在各路关东群守起兵的时候,就立刻把手里的军队集中大兵团去镇压,各个击破河北河南各路叛军的可能是很大的。要知道当时关东郡守真正参加讨董的其实是一小部分。

只要董卓亲自带领大举出击,谁造反就收拾谁,那么关东叛军也就是旋起旋灭,如淮南三叛反对司马氏一般。只要董卓在朝廷上给关东士大夫留出足够的位置,不侵夺他们的权力,稳定局面并不难。

结果董卓居然迁都长安,则自己放弃中央政府的地位。而且迁都长安放弃关东经济区,等于经济崩溃之路上走,明明开局牌面这么好,偏偏往自杀道路上走……

4、袁绍提出以刘焉为帝,实际是要和刘焉建立联盟整合关东。这两人都名分号召力和实力够强,如果联手整合关东,固然会有很多不满,但是很有可能以雷霆之势控制河北四州。曹操、袁术、公孙瓒之流都只能俯首。固然等天下定后两人迟早得来一场斗争,但是那时候天下大局已定了。结果刘焉太重名誉,居然放弃了。袁刘二人各自为战,一个居然被公孙瓒给灭了,一个延迟多少年才打平河北,实在是可惜了。

5、孙坚之死。汉末之乱开局,天下论军力和能打,除了董卓那一系外,唯二的能打就是幽州边军和孙坚自成系统的这一块自留地。袁术和孙坚合作,以南阳郡为基南下襄阳,当时刘表新入,根基不稳,人心惶惶,其势有必败之势,一旦刘表惨败,袁术顷刻之间入主荆州,荆州豫州联成一体,天下之争就占了绝大的先机。结果孙坚居然意外死亡,实在是狗血……

汉朝末年的几个关键转折点,导致三国争霸持续百年

6、曹操打南阳张绣之战。张绣刚投降,就能迅雷不及掩耳地整合部下起来反叛,看看日后刘综等人面对类似形势有人提出计划后的拒绝,就知道这是难度超级高的事情。曹操这次真的是差点就交了账本。

曹操最接近完蛋的危局有三次,输给徐荣那一次,衮州对吕布那一次,然后就是南阳对张绣这一次,第一次的时候曹操死,估计在历史就是匪兵甲乙的货色。第二次死,也是非三国迷记不得的小诸侯。第三次才是关键,如果曹操死在南洋,本来的中原霸主立刻就要完蛋了。

果真如此,那曹操在史书上留名就是笑话,其大名将和“此间可有美女”的说法一起贻笑千古了。而袁绍将能立刻整合关东,天下大势已定了。

7、孙策之死。孙策的北伐是有依据的,说白了袁绍南下,孙策作为袁绍友军北上,曹操拿得出多少力量来对付孙策?关键是豫州一代多少袁绍有关系的人要动摇?

袁绍固然是曹操死敌,但是正因此其他筹码分量就显得举足轻重了。孙策刘表刘备都是这盘棋上有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的筹码。

历史没有孙策北伐,曹操都千钧一发,孙策如果再大举北伐,未必不是最后一根稻草吧。固然,孙策和孙坚一样过于轻脱,但是毕竟是一方之主,能否刺杀成功运气因素太大了。

孙策如果拿下寿春,就算袁绍拿下豫州青州衮州对他也是大赚了。而且大家都不知道的,是袁绍阳寿有限,如果袁绍死了,袁氏集团四分五裂开始自相残杀,那么孙策真可能能成事。

8、袁绍之死。官渡之战袁绍虽然败了,但是河北根基还在,以当时情况,曹操根本吃不掉河北。偏偏就在这时候袁绍死了,让曹操有时间北上各个击破袁氏。很多人评价袁绍都是各种无能云云,其实袁绍好歹是在群雄争霸中打出来雄霸河北的,官渡之战胜败不过一线之差。而战后大家还是势均力敌,袁绍最大的不如曹操其实是寿命。

汉朝末年的几个关键转折点,导致三国争霸持续百年

袁绍死则袁氏集团四分五裂,如果袁绍和曹操寿命反过来呢?以当时曹操集团的情况,我看不出任何人有可能继承曹操的位置,曹操如果当时死了,曹氏集团一样四分五裂,袁绍再次南下的话可以说毫无阻碍。官渡之战前孙策死,曹操可以专心对抗袁绍,官渡之战后袁绍死,曹操方能荡平河北,荡平河北后刘表死,曹操方能一举下荆州。

孙策、袁绍,刘表这三波敌人,都是有生之年曹操无法奈其何的敌人,而都一个个早死,自己给曹操让出场子。

感觉当时曹操大有时来天地皆同力的感觉,然而顷刻之间就赤壁之战,运去英雄不自由了,天意?人事?汉末之争,偶然性实在太多了啊。

——如果再看看司马懿,则最后结论还是一句话,活的够长才是王道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