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盆栽在秋季移栽的几点注意事项
文:花木君

《移牡丹栽》
【唐】白居易
金钱买得牡丹栽,
何处辞丛别主来?
红芳堪惜还堪恨,
百处移将百处开。
牡丹是原产我国的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最早先秦文献《诗经》中就有记载,古称“芍药”,为木本植物。牡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久矣。”可知最迟在南北朝时期,牡丹就被当成观赏花卉进行栽培。
观赏栽培牡丹之风,到了隋唐时期达到高潮,当时上至皇帝重臣,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争先栽植牡丹,以至于名品牡丹价高不下,许多人为之疯狂甚至倾家荡产。诸如中唐宰相诗人柳浑的《牡丹》诗有:“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王建的《闲说》更有:“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等等,无不说明唐朝移栽观赏牡丹风气之盛。
在唐代一株牡丹达到数十千钱,按照现在购买力换算相当于一株人民币大致几万元(中唐大致1文≈2元)!即便是到了宋代也是居高不下,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风俗记》记载,当时的牡丹品种“姚黄一接头,直钱五千”,换算成今天人民币也要5千元左右(宋代大致1文≈1元)。
为何牡丹在唐宋价格如此之高?一则是风气导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再则是名品难得,物以稀为贵;三则是牡丹移栽有讲究,很多人并不了解移栽之法,使得牡丹成活开花困难;这就使得牡丹价格居高不下。不过,按照篇首白居易的《移牡丹栽》诗有“百处移将百处开”,似乎又说明移栽非常容易,因而是否很矛盾?
事实上,白居易这首诗只是讽咏之词,讥讽那些谄媚新主的小人,因而有前句“红芳堪惜还堪恨”。那么,牡丹究竟好不好移栽成活?别说唐宋古人,即便是当今信息社会园艺技术发达,还有不少花友栽不好牡丹,要么是很难成活,要么是不开花或者花少而弱,这主要是不了解牡丹的习性导致。为了帮助花友,下面就牡丹秋季移栽几点注意事项简单探讨一下。
一、秋植牡丹成活率高
其实,秋天移栽牡丹并不是今人经验,而是早在唐宋时期许多园艺典籍中都有记载。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有:“接时须用社后重阳前,过此不堪矣”;北宋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中有“八月节分牡丹、芍药”,“分芍药,处暑为上时,八月为中时,九月为下时”;明代王象晋的《二如亭群芳谱·牡丹》有:“移牡丹宜秋分后,如天气尚热,或遇阴雨,九月亦可。”薛凤翔《亳州牡丹史》有:“牡丹分、栽、接、种俱在秋,乃以秋为春也”等等。
可见,古人早就掌握了移栽牡丹芍药最佳季节的经验,只是由于古代信息不发达因而不为人熟知。用如今科学原理解释,那就是顺应牡丹生长习性,合理移栽种植成活率高。具体缘由笔者在以前文章《牡丹国色天香,春天移栽却成活率低,不建议购买》有详细讨论,这里就不赘述,简单来说,秋季移栽牡丹最佳。
不过,秋季也要注意时节,分栽早了,容易引起冬芽萌动而抽发新枝(秋发),不但消耗了养分,而且降低了抗寒和抗旱能力,对次春生长和开花都很不利。分栽迟了,根部伤口未能充分愈合,新根形成很少,需要2~3年甚至更长的恢复时间才能开出花姿丰满的花朵。既可以避免过多损伤根部,又可以使得牡丹顺利成活,积蓄养分,安全越冬,从而第二年开花。一般来说都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分株。
二、秋季移栽牡丹品种选择
秋季移栽牡丹,首先要选择品种,如今牡丹品种繁多,据国际牡丹花协会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牡丹的品种有1024种,其中具有抗旱、耐寒、耐热、耐湿等特性,可以种植在温带、寒热和亚热带地区的品种300多个,不同地区适宜不同品种,不过牡丹整体适宜北方栽培,南方相对不易开花(因为需要低温春化)。
【习性选择】:比如东北地区要选择较耐寒品种,诸如紫斑牡丹等;耐晒品种有洛阳红、凤丹、香玉等等。
【株形选择】:牡丹依株形可分为直立型、半展开型、展开型;依分株方式可分单枝型和丛枝型。地栽形状不必挑剔,盆栽一般选择矮壮小叶型的。
【花色瓣型选择】牡丹色系齐全,可分红、黄、绿、黑、白、紫、蓝、粉、复色九大色系,根据花瓣层次的多少,分为单瓣(层)类、重瓣(层)类、千瓣(层)类,花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色和品种。
二、牡丹植株选择
牡丹为多年生落叶丛生灌木或小乔木,寿命可达百年以上。然而一般来说,壮年牡丹花大色艳,是最佳观赏时期。明代薛风翔《亳州牡丹史》总结:“牡丹于生者二年曰幼,四年曰弱,六年曰壮,八年曰强、秋接者立春曰弱,谷雨曰壮,三年曰强。生与接俱不能无分,分一年曰弱,二年曰壮,三年曰强,八年曰艾,十二年曰耆;十五年曰老,老则就衰,老则日败。”对现在都有借鉴意义。
一般来说选择牡丹植株,实生苗选择六年以上的植株,嫁接苗选择三年以上的植株,这样利于成活。关于牡丹树龄,可以观察鳞片,因为牡丹芽萌发后,鳞片开始脱落留下鳞芽痕,所以,可根据鳞芽痕来鉴定牡丹株龄的大小。
再一个值得一说的是,牡丹移栽,现在网上购买,很多商家为了节省运费,往往裸根发货,因而根系难免受损。因而如果是购买较为贵重的品种,以及树龄较大的牡丹植株,有条件最好是带原土球,这样可以保护好根部不受伤,可以提高成活率。
三、牡丹移栽花盆选择
牡丹的根系为深根性肉质根,地栽无所谓,然而盆栽牡丹,应选择中深型花盆,这样可以使得牡丹根系健硕,枝繁叶茂,开花茂盛。关于盆质,笔者认为透气性好的瓦盆为佳,质优价廉,非常适宜牡丹生长;其次用泥陶盆(黑陶或红陶盆)或塑料盆,不建议用上釉陶瓷盆,透气性差,很容易积水烂根。
至于紫砂盆,好的紫砂盆自然美观大方还透气,非常实用,然而由于大多紫砂盆为盆景设计或者栽植兰花,盆体太多为长方形中浅盆或细高签筒盆,不适宜牡丹生长,再加上现在很多所谓紫砂盆质量很差,也不透气,所以不建议使用。
关于花盆直径,主要看购买的牡丹植株的根系大小,一般花盆直径要比根系直径大几厘米,市场销售量大的多为6~10分枝的牡丹,花盆一般在口径30厘米、深25厘米瓦盆即可。
四、栽植牡丹土壤基质配制
牡丹品种不同,适宜土壤基质略有差异,一般来说,西北牡丹群喜欢黄土性冲积土或黄土质地上发育的灰钙土、黑垆土等,土壤酸碱度偏碱性,ph为8.0~8.9;中原牡丹群喜欢中性偏弱碱性的沙壤土,ph7.0~8.3;江南牡丹群和西南牡丹群则喜欢中性或偏弱酸性沙壤土,ph5.6~7.8左右。因而要根据品种进行不同基质配制。
总体来说,培养土应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肥效持久而又易于排水为宜。比较理想的培养土配方是把腐殖质土、园土、炉渣各一份混合均匀,可是适当添加少量腐熟的动物蹄片或者酱渣作为基肥,有的花友用沤熟的动物粪便,如果经验丰富当然效果很好,若是经验较差还是不建议使用,避免烧根。
五、牡丹盆栽上盆要点
购买回牡丹植株后,栽植前还要对牡丹进行整形修剪,剪去上部枯败枝条和下部病枯根和较长的根系,用愈合剂涂抹或用1%的硫酸铜液将根部进行5-10分钟的消毒,略微晾放使得伤口变干,然后上盆。
牡丹制作盆景较为不易,因为牡丹枝条木质化,易断裂,不易蟠扎造型,因而建议以自然形态为主。况且牡丹是以观花为主,不需要太在意株形,只能在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造型古朴、挺拔苍劲的老株来制作盆景,有的还可以选择造型奇特的奇石作附石盆景。
上盆时,现在底部出水孔垫放滤水网,然后用陶粒铺一层便于排水,然后,把牡丹放入正中,(有的老桩为了造型,会从底部用铝丝和盆体固定),左手扶桩,然后陆续填土,边填土边拍打盆体,略微将根系向上提起,轻微按压边土,使得根系和土壤结合紧密,利于根系扩展。填土至距盆上沿3-5厘米时不再填土,利于浇水不溅出盆外。
六、上盆后牡丹的养护管理
牡丹移栽后立即浇定根水,使得根系和土壤保持密接不透风。然后放置到阴凉处,因为秋天气温下降,牡丹即将休眠,因而土壤要保持偏干。一般来说浇完定根水后半个月左右不浇水,然后“见干见湿,浇则浇透”,摆放在有阳光照射的凉爽处管理。
不过要注意,千万不要把牡丹放置在较为温暖地方,以及过度保持湿润土壤,这样容易使得牡丹“秋发”,结果第二年不开花。最好的办法是,有院子的花友,只要室外温度不太寒冷(主要看品种,有的可以耐低温零下十几度),就可以在庭院养护。有暖气的花友,也要找一个低温的地方,比如较冷的阳台,保持在0℃~10℃之间,让牡丹冬季自然休眠,经过60~90天的春化阶段,这样牡丹才能正常开花并且花大色艳。
七、结语
以上就是关于牡丹花在秋季移栽养护的几点注意事项分享,得益于古人的经验总结积累,以及个人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喜爱牡丹的花友们少走弯路,如有不到之处或者失误的地方,敬请诸位老师和花友批评指正,谢谢!最后祝诸位养护的牡丹花来年清香四溢,花开富贵!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21/11/6易花得木